diff --git a/notes/Tomcat_架构解析.md b/notes/Tomcat_架构解析.md index b5d9bd8..6012464 100644 --- a/notes/Tomcat_架构解析.md +++ b/notes/Tomcat_架构解析.md @@ -37,7 +37,7 @@ Tomcat 是目前主流的基于 Java 语言的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它是 Tomcat 的整体架构如下: -
+
+ **Server**:表示整个 Servlet 容器,在整个 Tomcat 运行环境中只有唯一一个 Server 实例。一个 Server 包含多个 Service,每个 Service 互相独立,但共享一个 JVM 以及系统类库。 @@ -56,7 +56,7 @@ Tomcat 的整体架构如下: 连接器的主要功能是将 Socket 的输入转换为 Request 对象,并交由容器进行处理;之后再将容器处理完成的 Response 对象写到输出流。连接器的内部组件如下: -
+
### 3.1 ProtocolHandler @@ -82,7 +82,7 @@ EndPoint 会启动线程来监听服务器端口,并负责处理来自客户 ProtocolHandler 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 Endpoint 和 Processor 来实现针对具体协议的处理功能。按照不同的协议(HTTP 和 AJP)和不同的 I/O 方式(NIO,NIO2,AJP)进行组合,其有以下六个具体的实现类: -
+
**4. 协议升级** @@ -93,7 +93,7 @@ ProtocolHandler 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 Endpoint 和 Processor 来实现针 Tomcat 设计者希望连接器是一个单独的组件,能够脱离 Servlet 规范而独立存在,以便增加其使用场景,因此 Process 对输入流封装后得到的 Request 不是一个 Servlet Request,该 Request 的全限定命名为:org.apache.coyote.Request 。因此在这里需要使用适配器模式(具体实现类是 CoyoteAdapter)将其转换为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它才是标准的 ServletRequest 的实现: -
+
### 3.3 Mapper 和 MapperListener @@ -112,7 +112,7 @@ Tomcat 中的所有容器都实现了 Container 接口,它定义了容器共 -
+
@@ -126,7 +126,7 @@ Tomcat 之所以采用分层的结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灵活性和可 + **Context**:表示一个具体的 Web 应用程序,一个虚拟主机可以包含多个 Context; + **Wrapper**:是 Tomcat 对 Servlet 的包装,一个 Context 中可以有多个 Wrapper。 -
+
Tomcat 容器的分层结构在其 conf 目录下的 `server.xml` 配置文件中也有体现: @@ -146,7 +146,7 @@ Tomcat 容器的分层结构在其 conf 目录下的 `server.xml` 配置文件 ### 4.3 Pipeline 和 Valve -
+
由连接器发过来的请求会最先发送到 Engine,最终逐层传递,直至我们编写的 Servlet,这种传递主要通过 Pipeline 和 Valve 来实现。每层容器都有自己的 Pipeline,Pipeline 相当于处理管道;每个 Pipeline 中有一个 Valve 链,每个 Valve 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处理单元,用于对请求进行处理。最基础的 Valve 叫做 Basic Valve,新增的 Valve 会位于已有的 Valve 之前。Pipeline 和 Valve 的接口定义如下: @@ -284,14 +284,14 @@ protected void service(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这里对前面的连接器和容器章节进行总结,Tomcat 对客户端请求的完整处理流程如下: -
+
## 六、启动流程 Tomcat 整体的启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
+
@@ -314,7 +314,7 @@ Catalina 通过 Digester 解析 server.xml 来创建所有的服务组件。Dige Tomcat 并没有完全沿用 JVM 默认的类加载机制,为了保证 Web 应用之间的隔离性和加载的灵活性,其采用了下图所示的类加载机制: -
+
#### 1. Web App Class Lo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