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u 上下文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parent
aef0f7d03b
commit
ac48ee1209
@ -68,6 +68,7 @@
|
||||
|
||||
## 性能优化
|
||||
* [平均负载](stress-sysstat-mpstat-pidstat-watch-uptime.md)
|
||||
* [CPU 上下文切换](cpu-context.md)
|
||||
|
||||
## 参考资料
|
||||
* [书籍](http://billie66.github.io/TLCL/book/)
|
||||
|
59
cpu-context.md
Normal file
59
cpu-context.md
Normal file
@ -0,0 +1,59 @@
|
||||
## 什么是 CPU 上下文
|
||||
|
||||
Linux 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支持远大于 CPU 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当然,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同时运行,而是因为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 CPU 轮流分配给它们,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而在每个任务运行前,CPU 都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也就是说,需要系统事先帮它设置好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
|
||||
|
||||
CPU 寄存器,是 CPU 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而程序计数器,则是用来存储 CPU 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它们都是 CPU 在运行任何 任务前,必须的依赖环境,因此也被叫做 CPU 上下文。
|
||||
|
||||
CPU 上下文切换,是保证 Linux 系统正常工作的核心功能之一,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
||||
|
||||
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把 CPU 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从而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导致系统的整体性能大幅下降。
|
||||
|
||||
## CPU 上下文切换分类
|
||||
|
||||
CPU 上下文切换,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也就是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 运行新任务。
|
||||
|
||||
根据任务的不同,CPU 的上下文切换就可以分为 __进程上下文切换__、 __线程上下文切换__ 以及 __中断上下文切换__
|
||||
|
||||
#### 进程上下文切换
|
||||
|
||||
Linux 按照特权等级,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CPU 特权等级的 Ring 0 和 Ring 3。
|
||||
|
||||
内核空间(Ring 0)具有最高权限,可以直接访问所有资源;
|
||||
用户空间(Ring 3)只能访问受限资源,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设备,必须通过系统 调用陷入到内核中,才能访问这些特权资源。
|
||||
|
||||
进程既可以在用户空间运行,又可以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而陷入内核空间的时候,被称为进程的内核态。
|
||||
|
||||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比如,当我们查看文件内容时,就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来完成:首先调用 open() 打开文件,然后调用 read() 读取文件内容,并调用 write() 将内容写到标准输出,最后再调用 close() 关闭文件。
|
||||
|
||||
系统调用的过程也会发生 CPU 上下文的切换
|
||||
|
||||
CPU 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需要先保存起来。接着,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CPU 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最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
|
||||
|
||||
而系统调用结束后,CPU 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续运行进程。所以, __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两次 CPU 上下文切换__。
|
||||
|
||||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也
|
||||
不会切换进程。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不一样的: __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运行。而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__ 。所以,__系统调用过程通常称为特权模式切换,而不是上下文切换__。但实际上,系统调用过程中,CPU 的上下文切换还是无法避免的。
|
||||
|
||||
#### 线程上下文切换
|
||||
|
||||
__线程与进程最大的区别在于,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__。说白了,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度,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资源。
|
||||
|
||||
所以,对于线程和进程,我们可以这么理解:__当进程只有一个线程时,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__。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这些线程会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这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是不需要修改的。另外,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
||||
|
||||
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其实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
|
||||
第一种,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不同进程。此时,因为资源不共享,所以切换过程就跟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一样。
|
||||
|
||||
第二种,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此时,因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所以在切换时,
|
||||
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
||||
|
||||
虽然同为上下文切换,但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要比多进程间的切换消耗更少的资源,而这,也正是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的一个优势。
|
||||
|
||||
#### 中断上下文切换
|
||||
|
||||
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转而调用中断处理程序,响应设备事件。而在打断其他进程时,就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
||||
|
||||
跟进程上下文不同,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所以,即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 态资源。中断上下文,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需的状态,包括 CPU 寄存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参数等。
|
||||
|
||||
|
||||
对同一个 CPU 来说,中断处理比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会与进程上下文切换同时发生。同样道理,由于中断会打断正常进程的调度和执行,所以大部分中断处理程序都短小精悍,以便尽可能快的执行结束。
|
@ -1,10 +1,10 @@
|
||||
## 什么平均负载
|
||||
|
||||
简单来说,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平均进程数,也就是平均活跃进程数,它和 CPU 使用率并没有直接关系。
|
||||
简单来说,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于 __可运行状态__ 和 __不可中断状态__ 的平均进程数,也就是平均活跃进程数,它和 CPU 使用率并没有直接关系。
|
||||
|
||||
所谓可运行状态的进程,是指正在使用 CPU 或者正在等待 CPU 的进程,也就是我们常用 ps 命令看到的,处于 R 状态(Running 或 Runnable)的进程。
|
||||
|
||||
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则是正处于内核态关键流程中的进程,并且这些流程是不可打断的, 比如最常见的是等待硬件设备的 I/O 响应,也就是我们在 ps 命令中看到的 D 状态 (Uninterruptible Sleep,也称为 Disk Sleep)的进程。
|
||||
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则是正处于内核态关键流程中的进程,并且这些流程是不可打断的,比如最常见的是等待硬件设备的 I/O 响应,也就是我们在 ps 命令中看到的 D 状态 (Uninterruptible Sleep,也称为 Disk Sleep)的进程。
|
||||
|
||||
比如,当一个进程向磁盘读写数据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得到磁盘回复前,它是
|
||||
不能被其他进程或者中断打断的,这个时候的进程就处于不可中断状态。如果此时的进程
|
||||
@ -29,7 +29,13 @@
|
||||
|
||||
## 平均负载与 CPU 使用率
|
||||
|
||||
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容易把平均负载和 CPU 使用率混淆,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数。所以,它不仅包括了正在使用 CPU 的进程,还包括等待 CPU 和等待 I/O 的进程。而 CPU 使用率,是单位时间内 CPU 繁忙情况的统计,跟平均负载并不一定完全对应。比 如:CPU 密集型进程,使用大量 CPU 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此时这两者是一致的;I/O 密集型进程,等待 I/O 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但 CPU 使用率不一定很高;大量等待 CPU 的进程调度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此时的 CPU 使用率也会比较高。
|
||||
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容易把平均负载和 CPU 使用率混淆,__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数__。所以,它不仅包括了正在使用 CPU 的进程,还包括等待 CPU 和等待 I/O 的进程。而 CPU 使用率,是单位时间内 CPU 繁忙情况的统计,跟平均负载并不一定完全对应。比如:
|
||||
|
||||
CPU 密集型进程,使用大量 CPU 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此时这两者是一致的;
|
||||
|
||||
I/O 密集型进程,等待 I/O 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但 CPU 使用率不一定很高;
|
||||
|
||||
大量等待 CPU 的进程调度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此时的 CPU 使用率也会比较高。
|
||||
|
||||
## 平均负载测试
|
||||
|
||||
|
Loading…
x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