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超级访谈:对话玉伯/00开篇词蚂蚁集团玉伯:人生不设限.md
2024-10-16 11:00:45 +08:00

62 lines
7.1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0 开篇词 蚂蚁集团玉伯:人生不设限
你好,欢迎来到《超级访谈:对话玉伯》这个专栏,我是专栏编辑利莹。
专栏缘起蚂蚁 A 空间
3 个月前,我在蚂蚁 A 空间一个会议室见到语雀创始人、支付宝体验技术部负责人玉伯,终于开启了这次采访。
玉伯真名王保平,有一个被人熟知的标签——前端大牛,他在淘宝时期曾经作出过前端领域很火的框架 SeaJS、KISSY之后也一直带领团队通过开源做了很多技术产品包括 UI 设计语言 Ant Design、数据可视化框架 AntV 等,是一个妥妥的技术大咖。另外,玉伯还有一个慢慢显现的标签——产品新星,他对生产力工具情有独钟,文档产品语雀是他的作品。他曾经说自己有三个梦:技术梦、产品梦、自由梦,“产品梦重要的不是做事的方式,而是做成事情本身”,他把在大公司内部做创新产品称为内部创业。
从技术到产品,玉伯都在尝试。我问他“从技术人到产品人的转变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的思考方式会不会有什么转变?”玉伯分享了他的逻辑。
大众意义上,语雀才算产品,但这个理解也许有点狭隘,因为技术本身也可以是产品,玉伯一直以做产品的心态在做技术。曾经疯狂做开源,对开源技术他也是当成产品去做的。因此,所谓身份转变,可以说是从技术产品转向业务产品,而从技术产品到做业务产品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技术、产品、运营的整体理解更有层次。
玉伯与产品的不解之缘并非从语雀开始。2008 年加入淘宝后,他曾参与淘宝内部赛马,跟团队搞了几个月创新产品后惨败,失败后回到 Java 团队搞技术。但因为创新产品之心不死2010 年到 2011 年,他实际上一边做技术,一边继续摸索创新产品。他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个图片社交产品,想做“中国版的 Pinterest”最终这个项目里的小伙伴选择出去创业玉伯选择留在阿里。又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人最后转去支付宝。
一个产品能诞生、突破荆棘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玉伯像坐过山车一样几度起落地折腾,也让他看清两点:一、技术是工具,是要为产品服务的;二、单枪匹马难成事,有团队才能走得更长远。
玉伯加入支付宝后,创建体验技术部。他带领这个团队一路狂奔,在创新产品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有方向。其中故事有成有败,在此次采访中,他也对这些或成或“败”的项目,以及自己一路走到现在的经历没有保留的一一做了分享。
加入阿里前的故事
在这里先讲一讲他加入阿里前的故事吧。2008 年加入淘宝 UED 是他职业生涯里很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转变的开始,在加入淘宝之前,他就已经在关注用户体验。
当中科大很多本科同学都在准备雅思、托福,想要出国的时候,玉伯发现自己觉悟晚了,自己的学分已很难申请到国外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家里的经济条件支撑不起出国读书。他最终选择在国内读研,保送中科院物理所硕博连读。
研二开始进实验室,要做一些光学材料的研究,在实验室废寝忘食的经历很难忘,有时候做实验连做几天,就直接在实验室里睡。实验中间涉及到大量的数值计算,这个时候开始需要写程序了,玉伯对计算机编程真正感兴趣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处理实验数据要寻找规律,要求研究员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玉伯在这个过程中升级打怪,感觉自己天赋好像还不错,这种自我认知加上周边人的认可让他充满信心,这也是他真正入行计算机的一个原因。所以当他意识到好像写代码比写 paper 有意思多了,就在心中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研三退学后他进入中科院软件所工作。在软件所工作的三年里做的事情很杂除了做技术他还学习了设计、交互并对用户体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那里尽管玉伯的工作压力不算大但个人的成长压力很大因为他看到互联网正在改变着身边的同学、同事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工资上。而对当时的互联网人来说梦想的殿堂是微软、Google等大公司因此他也曾应聘微软的用户体验岗但在最后一面被刷掉了。
后来玉伯才尝试投递淘宝 UED 的岗位2007 年投完,两三个月没有回复,一直到他辞去软件所工作,到 2008 年 1 月份才收到淘宝面试电话,于是一个人从湖南跑到杭州面试、入职。后来才知道,这中间等待的三个月原来是因为他的简历邮件被过滤到垃圾箱,他的主管过了三个月才看到,差点错失一个面试题满分的人。对玉伯来说,最初加入淘宝,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非要做前端,更多是觉得先有一份工作,而到此刻为止,玉伯才算开始他的西行之路,更深入地接触前端、体验和产品,逐步实现自己的三个梦。
这是他加入阿里之前的故事,加入阿里之后,一方面依托平台的力量,一方面也是依托自己的力量,积累能力与作品,不断创造一个个向上的转折点。具体的故事,就在专栏里和你相见吧!
专栏规划
专栏分为技术、产品、管理三大模块,交付玉伯的经验和洞见。采访速记超过 16 万字,最终整理为近 8 万字的专栏和你见面。极客时间还向玉伯提出诸多问题,比如:
作为前端圈子里的大牛,你是如何看待前端的价值的?
互联网浪潮退去,客户端工程师何去何从?
你探索了很多产品,你怎么理解产品经理的角色,自己又是如何进阶的?
分清什么是反馈,什么是需求,为什么说这是产品经理的第一课?
一个产品从 0 到 1 难在哪,从 1 到 100 又有哪些必要条件?
对于文档产品语雀,你的最终畅想是什么?玉伯也将首次谈及。
支付宝体验技术部能在蚂蚁内部保持独特性,并让外部同学向往加入,你都做了哪些努力?
……
针对这些问题,你会从接下来的访谈中找到答案。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些成功背后的故事也许并不特殊,但其动人之处在于,每一次面对面的经历,都引导我们走向思考,比如这次它引导着我思考一些“最初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与世界发生更好的连接?相信你在专栏中也能慢慢感受到玉伯的人生观。
谢谢你看到这,接下来每一篇内容我们都会以访谈形式展现,欢迎你多发表看法,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