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超级访谈:对话玉伯/09个人成长关键词一:全情投入.md
2024-10-16 11:00:45 +08:00

97 lines
9.5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9 个人成长关键词一:全情投入
玉伯曾经做过一个分享名字叫《我的前端成长之路》这个分享是在回答一个问题11年里对自己的成长来说最关键的是什么他自己总结了三个关键词全情投入、守正出奇、愿等花开针对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和玉伯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如今全情投入是目前对他来说更重要的关键词。
极客时间:想请你聊聊技术人成长的话题,你之前在内部的分享中提到三个成长的关键词:全情投入,守正出奇,愿等花开。现在这三个词对你来说依然很重要吗?有没有什么变化?
玉伯:这三个词是我几年前的总结,对我自己的影响也蛮大。现在来看,会觉得全情投入是最重要的。无论工作在什么阶段,都需要全情投入。
很多时候,会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很容易想得太大。要谨慎去想人生价值、人生意义这种非常大的话题,想多了容易陷入虚无主义。我的经验是,关注具体的目标,关注短中期的目标,做到全情投入,忙起来,人会更容易快乐。
极客时间:忙起来还分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如果能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不会更好,这是必要的吗?
玉伯:我觉得不是必要的。很多人想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很早就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时候,需要具体投入到某件事,做到一定阶段,才能确认自己喜不喜欢。
打个比方,作为文字工作者,写文章是日常,刚开始写的时候往往很痛苦,会以为自己不喜欢。但是坚持写下去,写着写着,有更多读者看的时候,或者当自己达到某种心流状态(写东西时不是脑子指挥笔,而是能感受到笔指挥脑袋的状态)时,往往就会喜欢上写作。跑步也类似。
很多人总说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我觉得有两种逻辑,要看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干的就是自己爱的,这是运气爆棚。先干一行,干起来,在干的过程中去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或者开始喜欢上或讨厌上,这有更大的可行性。
极客时间:如果我们最开始选定做某一个事情,某个方向的工作,那就先抛却杂念,全心投入进去,慢慢再去寻找吧。
玉伯:与其选来选去,不如全情投入一件事情。因为一旦开始选择,就会有苦恼。天天想着寻找喜欢的,就会有失落,怕自己找不到,最终结果可能 99.99% 的概率的确找不到。
极客时间:那你觉得你有寻找的过程么,不管是做技术,还是做产品,你寻找到了感兴趣的方向了吗?
玉伯:我最终找到的方向,不是做产品或做技术这种分类方式,而是换了一种视角去看问题,会去看所做事情的价值在哪,这个价值会让我觉得活着有意义,这是一种经历过后被赋予的意义。
很多事情要经历过后,才能通过自己或他人去赋予意义。比如,早期我在折腾开源项目时,天天干到两三点,经常腰酸背疼,虽然写了很多很多开源代码,但当时工作和生活状态都不是太好。我昨天讲述这些事时,你可能觉得我当时是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其实并不是。意义是在过了好几年后,回头看时,才发现那段时光,虽苦但很有意义。
往大了说,经历过万里长征的人一定在过程中天天骂娘,你只有熬到了延安,新中国成立,再回头看长征过程,才觉得自己太牛了。万里长征、红军四渡赤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些意义都是后面才赋予的。
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全情投入,当下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进去,不去想做完之后能够得到什么,能有什么意义。全情投入其实特别难,要把所有的杂念都去掉。
极客时间:那怎么才能跨越这个难点,跨越这个坎儿,然后全情投入进去呢?这是非常理想化的情况,而且我觉得现代人的困境特别是年轻人的困境是很明确的,如果不想自己能获得什么,不想怎么利益最大化而只沉心做一件事好难。
玉伯:现代年轻人挺有意思,我刻意观察过。他们特别容易全情投入,同时也特别不容易全情投入。
比如出去团建,打王者荣耀,很多同学会很享受,打游戏时非常全情投入。同时仔细观察,会发现也有部分同学虽然在打游戏,但有些勉强,眼神是飘忽的。
换一个场景,有些同学写代码时能心无旁骛,但如果去参加 PRD 评审,经常会默默坐在角落里,不太说话,不怎么融入。
全情投入并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比如能全情投入写代码的同学,为什么参加会议时无法做到全情投入?往往是因为这位同学比较内向,不敢沟通,心有害怕,在会议时想全情投入也很难做到。
这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当你面前不管站的是谁,你都不担心自己说错话,都敢于表达自己,能克服内心的恐惧,具备这种心态调节能力后,才能做到全情投入。
提升能力,方能全情投入,打游戏也需要达到一定能力后,才能进入全情投入的心流。这是一个过程,关键点还是能力提升。
极客时间:上面是在说在工作中的全情投入,那么在个人的成长中呢,你怎么全情投入?你也提到有早课的习惯,早上会有个固定学习的时间,现在还有吗?
玉伯:我现在还保持着日课习惯。除了日课,还给自己增加了早课和晨课。日课、早课、晨课,是我的一日三课,这是我自己一直在坚持的小习惯。
日课是干嘛的呢?日课时间很短,只花 5-10 分钟抄一些东西。前不久我在抄《金刚经》,让自己每天开始有一种仪式感,向先哲致敬,我花了大概四个月把《金刚经》抄完了。日课我只定时不定量。只定时是指,我到了公司后,前 5-10 分钟就用来抄经,抄多少不做任何限制,时间到了我就结束。这样会无压力,使得能坚持很长时间,成为习惯。
早课是训练自己写作的能力,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地刻意训练。工作日,会想办法给自己留出一个小时去写点东西。我会逼着自己在一周里面的写作练习不少于两次,现在能做到一周写 3-4 篇文章。
比如说我前天写的主题是如何沟通,会把《非暴力沟通》等经典书籍再翻一翻,同时结合实践,总结一些心得写下来。昨天写的是“什么是幸福”,是一种意识流的东西,会刻意去捕捉脑海里对幸福的思绪,比如“幸福就是好的变化”。
晨课就是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课很简单,每天早上会花 15 分钟左右去规划今天具体干什么。比如去参加哪些会议,要完成哪几件事等具体日程安排。
一日三课,这是我每天的微习惯。
极客时间:你前面讲的这些,其实感觉是有点活在当下的理念。
玉伯:全情投入就是活在当下。
对活在当下的感触很大程度来自对日课的坚持。每天5-10分钟的日课让我这几年抄完了《论语》《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金刚经》最近在抄《楞严经》。
抄的时候是不求甚解的,仅仅是抄,感受文字本身。很多文字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当我反复抄时,过程中开始不断有新感悟。比如佛学里谈及的我相、人相、众生相,我之前不太理解,在抄《金刚经》时,反复出现这几个词,现在再看到这几词时,就特别熟悉,像是老朋友,觉得一切是明明白白的。
日课我只定时不定量,时间到了我就结束,只要是这个时间段,我只干这个事情。这种体验,完全没有压力,同时会有惊喜,比如会发现原来每天抄 5-10 分钟3 个多月居然可以把《金刚经》抄完。这类经历,也会让自己真正理解“滴水石穿”、“功不唐捐”、“日拱一卒”是什么意思。以前只是认识了这些成语,现在通过经历真正感受过后,会有种敬畏感。
极客时间:为什么会想做三课这个事情?
玉伯:这是受一本书的影响,叫做《微习惯》,每天一个微小行为,能生成巨大的力量。这本书讲的是,很多时候人的行为,包括思维,都是由一些微小习惯组成的。
日课是受《刻意练习》和《微习惯》这两本书影响,我是拿自己做实验,看到底坚持下来会怎么样。最早写日课是 2019 年,选择了定时抄书来实践,现在很感激自己的这个实验,让自己养成了日课的习惯,收获非常多。
小结时刻
人唯一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时间,要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最好的时间管理,就是全情投入。
最后,留个小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持续坚持的小习惯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下一讲见!
延伸阅读
我的前端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