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超级访谈:对话玉伯/15从浆手、掌舵人到兜底人,管理者进阶的三阶段.md
2024-10-16 11:00:45 +08:00

95 lines
13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5 从浆手、掌舵人到兜底人,管理者进阶的三阶段
从淘宝到支付宝,从阿里到蚂蚁,从带领几个人到带领几百人,玉伯管理的团队在不断变大,他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总结了管理者进阶的三个阶段,聊了聊他对这三个阶段的理解。
极客时间:你带领的团队从十几个人到几百个人,在团队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对管理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吧?会有什么不同?
玉伯:团队从小变大的过程,对管理者的要求也在变化。我觉得以我的经历和经验,管理者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开始带一个小团队,可能七八个人或二三十人,这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作为技术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是以身作则做表率,你得冲在前面,你做事情的方式对目标达成有直接影响,而且你往往就是主力之一。
这个阶段如果就开始搞管人那一套,我觉得会很难管起来,更需要做的就是身先士卒、冲在一线,跟同学们在一起。我非常建议一线 Leader 坚持写代码,一旦 Leader 不写代码,就容易脱离真实情况。
第一阶段要保持具象的体感,对重要的问题要能身先士卒去做。
极客时间:这个阶段是不是管理成分比较少,管的是哪个方面?
玉伯:也有管理的部分,往往和事情融在一块。比如如果带的团队是做业务支撑,你得熟悉这个业务线当前重要的项目是哪几个,以及在当下遇到什么样的技术难点或人员缺失。一方面作为一线 Leader 要冲在前面,另一方面 Leader 要很清楚团队里谁的战斗力比较强,如果要调整人员,比如说要从 A 项目调整人去支撑 B 项目的话,你得知道怎么补位。
这个阶段的管理是在做一些非常具体同时价值非常明显的事情。技术同学刚转做管理时,这个阶段也是一个缓冲期。这个缓冲期必须要保持住写代码,甚至写代码的时间要超过 50%,同时兼顾做招聘、绩效、项目安排等管理事宜。
这阶段程序员的特质会更多一些。
管理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你的团队可能到四五十人甚至上百人了,下面开始有二级管理者梯队。这时对管理者的挑战会快速变大。
其中有一个挑战,就是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做。因为看起来是往上走了一步,但实际上会感觉自己被架空了,一下子好像被拎了起来。
这时你会顾虑要不要继续直接冲到一线跟一线同学一起继续写代码。在一些重点项目中Leader 依旧可以继续写代码。但一般这时,也容易暴露出管理问题。你很容易绕过二级管理者,直接跟他下面的一线同学去写代码,你会越级,会让你下面的 Leader 感到困惑。这中间,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如何把握好度,需要沟通讨论清楚。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去真正理解管理书籍上说的“学会授权”这四个字。“学会授权”四个字,看似简单,要做到,并不容易。
学会授权的管理能力上,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一是要么太松,一是要么太严。太严就是事无巨细,但凡下面做什么,都要向你汇报,搞得下面的 Leader 很痛苦。太松好听一点是放权,然而换言之,就是不管,是放羊式管理,长期放羊是会出问题的。
在松和严之间,一定要去找到适合团队的度在哪。程序员很多时候,很容易去追求确定性,会问那我到底是放权 30% 还是放权 50% ?一旦理工科思维,问出百分比时,就没法回答了,因为管理关于人性,管理是门艺术。面对不同的事情,授权的松紧是不一样的,变量很多,特别是涉及人。人往往是管理里的最大变量。拿人的性格来讲,如果下面的 Leader 性格比较开放,你紧一点他可能也不会有太多顾虑。但如果下面这个 Leader 本身比较敏感,这个时候你松一点会让他更舒服。需要根据人的不同特征,把握好授权的方式方法。管理最核心的,是把人激发出来,有干劲。
再谈谈管理的第三个阶段,可能带几百人近千人,这时不光有二级梯队,也有三级及以上梯队。我自己是最近几年团队变得很大,刚带五六百人时,几乎每天都会去想怎么才能带好大团队。我当时的感受是,一方面还是会有架空感,另一方面又会变得特别忙。
架空感来源于,大量事情,没有自己也都能落地,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公司里其实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你,所有事情也都能运转,项目也不太会因为你而延期,这时就会有架空感。另一方面,发现自己很忙,有很多会议,无论是兄弟团队的、业务方的,还是自己团队的,会收到很多会议邀请,日程里被排得满满的。
这时,作为 Leader往往需要停下来仔细思考重新去寻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点在哪。
第三个阶段,说起来也很好玩,德鲁克又拯救了我。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有个最基本的观点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一定要掌控自己的时间。有架空感还觉得很忙时,其实面临的问题是:我究竟应该去做什么事情才更有价值?这个事情得从目前公司的大环境出来,要从自己的核心能力出发,去结合具体团队情况,去思考得更清楚。架空感,是因为自己核心能力没有被充分用起来,没有持续产生价值,这时就容易有架空感。忙,是因为没有想清楚哪些会议是可以不参加的,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关键发力点。
其实不仅对于管理者,对所有同学都是一样的,你唯一拥有的其实只有时间。想清楚自己的时间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并且真实去做到,这就能走出第三阶段的管理困境。
无论身处哪个阶段,作为管理者来说,如何更有成效,最终都是回到自己的时间应该分配在哪些事情上。我现在的做法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基于现状理清楚我究竟应该主抓哪几件事情,在年初做规划时,确定几场大战役要打,那这几场大战役作为管理者就要盯着。当战役进度有延后的时候你要问为什么,当一个战役遇到困难时,你要为它寻找一些外部帮助、一些资源,解决掉危机。具体去做关键的事,就不会有架空感。
但一个 Leader 在做规划时,有个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取舍,或者说他想要照顾团队所有人的情绪。我曾看到有 Leader 在团队大概一两百人时,他下面有几个小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自己重要的事,结果他的年终规划就变成了汇总,他把每个小团队的规划汇总起来,面面俱到,尝试去照顾所有一线 Leader 的情绪,这种规划是很糟糕的。
学会不用照顾所有人的情绪也是一个课题。因为在一个团队里,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大的战役,总有人不在这几大战役里。最近有一首歌唱得挺好: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很多 Leader 在早期是不太敢在规划里大胆取舍的,规划往往会做得四平八稳。四平八稳往往会导致团队看似和谐,但时间一久,就会缺少锐度,同时人员会慢慢冗余。该做的加大投入,该舍的大胆说出来,这需要 Leader 具备说出来的勇气。作为管理者,不要指望每个一线同学都理解。如果大家都理解的话,往往就是一个平庸的管理者。
极客时间:人的成就感要么就来自于自己做成了一件事,通过自己拿结果,要么通过别人拿结果。通过别人拿结果也就意味着你有个团队了,很多人说在这个阶段,管理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团队有多厉害,你要成为团队的后盾,全心全意为团队付出,这样来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心理说服的过程。你有过这样的想法或者阶段吗?
玉伯:马云曾经分享过一个观点,叫“用人成事”,这种观点需要站在 CEO 的高度去用人,对更大管理者来说,要谨慎“用人成事”。
更多管理者所处的阶段,更需要的是“因事用人”。无论做组织设计还是定年度目标,一个基本出发点,还是要回到事情本身。德鲁克强调的也是因事用人,会很强调根据事情、目标去用人所长,通过这个方式把人的能量尽可能发挥出来。因事用人的过程,就是在成就他人。
马总所说的“用人成事”,可能是管理的第四个阶段,是更大的 Leader 思考的方式。体验技术部的日常管理中,更多还是“因事用人”。
极客时间:刚刚讲了管理的三阶段,有一点挺有感触的,之前我们一般讲怎么做管理都会讲管理者怎么跟这个团队去交互,怎么去管下面的人,但你其实分享了一些关于管理者心态,关注自我状态的内容,比如从程序员刚转管理,转变身份的不适感,架空感等等,这些是正常的。
玉伯:很多时候我们说管理就是管人理事,我觉得还缺了一个维度,就是管理自己。无论在管理的哪个阶段,有一条暗线就是,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特别是到管理的第三个阶段后,自我管理能力很关键。比如每天要开很多会,都说需要你参与,这时候谈不上你控制时间,而是会议时间在控制你,你就得提升判断事情重要性的能力。
我有个前主管,他有个习惯,会给自己定些原则,比如说,所有要求他去做发言的会议,他一律拒绝,因为一般让他发言就给十几分钟开个场或做个总结,很无聊。他的原则是,让他去的话要最少给 40 分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分享出有用的东西。当你在可控范围内定一些原则时,别人会知道你的原则所在,慢慢时间就会回到自己手里。
每次别人给我发会议邀请,我之前都是习惯性接受,但现在我学会了明确拒绝。最开始会觉得直接拒绝是不是不礼貌啊,但点过第一个拒绝之后,你会上瘾的,你会发现其实不去也没啥。我现在拒绝的会议至少占了一半。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时间。
极客时间:在管理三阶段里,每个阶段每个管理者要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一个递进过程,能不能再抽象一下?每个阶段管理者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说第一个阶段管理者其实有点像一个冲锋者的角色。
玉伯:可以用“划龙舟”来打个比方。
第一个阶段的管理者,他也是划船的主力之一,甚至是最有力气的那个人,但同时不光自己划船很牛,还得跟团队的节奏匹配上,这样船才会走得比较快。第一个阶段的管理者,是桨手之一。
第二个阶段,管理者有点像站在船头的那个人,在把握方向。有时候甚至需要打打鼓,鼓舞士气,并且一直思考前进的路在何方。这个阶段管理者是站在船头的掌舵人,往往能看到身边船只的情况,但有时候并不太能看到全局。掌舵人的核心职能,是让自己这条船,能一往直前。
第三个阶段,管理者是站在船尾的人,他要看的可能不只是一个龙舟,而是好多龙舟,他可能自己划着一个小龙舟,在所有龙舟的后面。这过程中,他要去观察谁掉队了,以及究竟大家应该往什么地方去。这时指挥方向的方式,可能变成打电话给前面的龙舟,告诉怎么调整方向。管理者是站在最后面,看全局并兜底的一个孤独者。
简单来说,第一个阶段是参与其中,第二个阶段是指引方向,第三个阶段是提供帮助。
小结时刻
玉伯对管理三个阶段的总结更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第一个阶段,技术管理者最核心的要求是做表率,冲在一线。第二个阶段,管理者可能有种被拎起来的感觉,这个阶段管理者要学会授权,并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三个阶段,管理者一方面觉得被架空,一方面又很忙,这个阶段做好取舍,越感觉不可控的时候越要管理自己的时间,不被裹挟,才能看好全局,做好兜底。
你是否同意玉伯所说?欢迎表达看法。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