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左耳听风/023分布式系统关键技术:全栈监控.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45 lines
8.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23 分布式系统关键技术:全栈监控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全栈系统监控的东西。它就像是我们的眼睛,没有它,我们就不知道系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将无法管理或是运维整个分布式系统。所以,这个系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而在分布式或 Cloud Native 的情况下,系统分成多层,服务各种关联,需要监控的东西特别多。没有一个好的监控系统,我们将无法进行自动化运维和资源调度。
这个监控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为:
全栈监控;
关联分析;
跨系统调用的串联;
实时报警和自动处置;
系统性能分析。
多层体系的监控
所谓全栈监控,其实就是三层监控。
基础层监控主机和底层资源。比如CPU、内存、网络吞吐、硬盘 I/O、硬盘使用等。
中间层就是中间件层的监控。比如Nginx、Redis、ActiveMQ、Kafka、MySQL、Tomcat 等。
应用层监控应用层的使用。比如HTTP 访问的吞吐量、响应时间、返回码,调用链路分析,性能瓶颈,还包括用户端的监控。
这还需要一些监控的标准化。
日志数据结构化;
监控数据格式标准化;
统一的监控平台;
统一的日志分析。
什么才是好的监控系统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现在我们的很多监控系统都做得很不好,它们主要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监控数据是隔离开来的。因为公司分工的问题,开发、应用运维、系统运维,各管各的,所以很多公司的监控系统也是各是各的,完全串不起来。
监控的数据项太多。有些公司的运维团队把监控的数据项多做为一个亮点到处讲,比如监控指标达到 5 万多个。老实说,这太丢人了。因为信息太多等于没有信息,抓不住重点的监控才会做成这个样子,完全就是使蛮力的做法。
一个好的监控系统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
关注于整体应用的 SLA。主要从为用户服务的 API 来监控整个系统。
关联指标聚合。 把有关联的系统及其指标聚合展示。主要是三层系统数据:基础层、平台中间件层和应用层。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和相关的中间件以及主机关联在一起,服务有可能运行在 Docker 中,也有可能运行在微服务平台上的多个 JVM 中,也有可能运行在 Tomcat 中。总之,无论运行在哪里,我们都需要把服务的具体实例和主机关联在一起,否则,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来说,定位问题犹如大海捞针。
快速故障定位。 对于现有的系统来说,故障总是会发生的,而且还会频繁发生。故障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故障的恢复时间过长。所以,快速地定位故障就相当关键。快速定位问题需要对整个分布式系统做一个用户请求跟踪的 trace 监控,我们需要监控到所有的请求在分布式系统中的调用链,这个事最好是做成没有侵入性的。
换句话说,一个好的监控系统主要是为以下两个场景所设计的。
“体检”
容量管理。 提供一个全局的系统运行时数据的展示,可以让工程师团队知道是否需要增加机器或者其它资源。
性能管理。可以通过查看大盘,找到系统瓶颈,并有针对性地优化系统和相应代码。
“急诊”
定位问题。可以快速地暴露并找到问题的发生点,帮助技术人员诊断问题。
性能分析。当出现非预期的流量提升时,可以快速地找到系统的瓶颈,并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深入代码。
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这些才能是一个好的监控系统。
如何做出一个好的监控系统
下面是我认为一个好的监控系统应该实现的东西。
服务调用链跟踪。这个监控系统应该从对外的 API 开始,然后将后台的实际服务给关联起来,再将这个服务的依赖服务给关联起来,直到最后一个服务(如 MySQL 或 Redis这样就可以把整个系统的服务全部都串连起来了。这个事情的最佳实践是 Google Dapper 系统,其对应于开源的实现是 Zipkin。对于 Java 类的服务,我们可以使用字节码技术进行字节码注入,做到代码无侵入式。
如下图所示(截图来自我做的一个 APM 的监控系统)。
服务调用时长分布。使用 Zipkin, 可以看到一个服务调用链上的时间分布,这样有助于我们知道最耗时的服务是什么。下图是 Zipkin 的服务调用时间分布。
服务的 TOP N 视图。所谓 TOP N 视图就是一个系统请求的排名情况。一般来说这个排名会有三种排名的方法a按调用量排名b) 按请求最耗时排名c按热点排名一个时间段内的请求次数的响应时间和
数据库操作关联。对于 Java 应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 JavaAgent 字节码注入技术拿到 JDBC 执行数据库操作的执行时间。对此,我们可以和相关的请求对应起来。
服务资源跟踪。我们的服务可能运行在物理机上,也可能运行在虚拟机里,还可能运行在一个 Docker 的容器里Docker 容器又运行在物理机或是虚拟机上。我们需要把服务运行的机器节点上的数据(如 CPU、MEM、I/O、DISK、NETWORK关联起来。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服务和基础层资源的关系。如果是 Java 应用,我们还要和 JVM 里的东西进行关联,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服务所运行的 JVM 中的情况(比如 GC 的情况)。
有了这些数据上的关联,我们就可以达到如下的目标。
当一台机器挂掉是因为 CPU 或 I/O 过高的时候,我们马上可以知道其会影响到哪些对外服务的 API。
当一个服务响应过慢的时候,我们马上能关联出来是否在做 Java GC或是其所在的计算结点上是否有资源不足的情况或是依赖的服务是否出现了问题。
当发现一个 SQL 操作过慢的时候,我们能马上知道其会影响哪个对外服务的 API。
当发现一个消息队列拥塞的时候,我们能马上知道其会影响哪些对外服务的 API。
总之,我们就是想知道用户访问哪些请求会出现问题,这对于我们了解故障的影响面非常有帮助。
一旦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做出调度。比如:
一旦发现某个服务过慢是因为 CPU 使用过多,我们就可以做弹性伸缩。
一旦发现某个服务过慢是因为 MySQL 出现了一个慢查询,我们就无法在应用层上做弹性伸缩,只能做流量限制,或是降级操作了。
所以,一个分布式系统,或是一个自动化运维系统,或是一个 Cloud Native 的云化系统,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监控系统做好。在把数据收集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数据关联好。这样,我们才可能很快地定位故障,进而才能进行自动化调度。
上图只是简单地展示了一个分布式系统的服务调用链接上都在报错其根本原因是数据库链接过多服务不过来。另外一个原因是Java 在做 Full GC 导致处理过慢。于是,消息队列出现消息堆积堵塞。这个图只是一个示例,其形象地体现了在分布式系统中监控数据关联的重要性。
小结
回顾一下今天的要点内容。首先,我强调了全栈系统监控的重要性,它就像是我们的眼睛,没有它,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系统到底发生了什么。随后,从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讲述了全栈监控系统要监控哪些内容。然后,阐释了什么才是好的监控系统,以及如何做出好的监控。最后,欢迎你分享一下你在监控系统中的比较好的实践和方法。
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讲述分布式系统的另一关键技术:服务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