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10x程序员工作法/划重点关于“任务分解”,你要重点掌握哪些事?.md
2024-10-15 21:07:49 +08:00

9.6 KiB
Raw Blame History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划重点 关于“任务分解”,你要重点掌握哪些事?
                        你好,我是郑晔,恭喜你,又完成了一个模块的学习。

在这个模块中,我主要讲解的是“任务分解”这个知易行难的工作原则。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分解的粒度大小。但真正理解并应用好“任务分解”的原则并不容易,希望你能勤于练习,将知识内化成为你的能力。

重点复习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最佳实践:

测试金字塔- -- 行业中测试组合的最佳实践。- -- 多写单元测试是关键。 测试驱动开发- -- 测试驱动开发的节奏是:红——绿——重构,重构是测试驱动开发区别于测试先行的关键。- -- 有人把测试驱动开发理解成测试驱动设计,它给行业带来的思维改变是,编写可测的代码。 艾森豪威尔矩阵Eisenhower Matrix- -- 将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进行划分。- --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要立即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应该是我们重点投入精力的地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委托别人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少做。 最小可行产品- -- “刚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 在实践中,要用最小的代价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另外,我还提到了一些可以直接在工作中应用的做法和评判标准:

尽量不写 static 方法; 主分支开发模型是一种更好的开发分支模型; 好的用户故事应该符合 INVEST 原则; 估算是一个加深对需求理解的过程,好的估算是以任务分解为基础的; 好的测试应该符合 A-TRIP。

我也带你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帮你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开发工作:

分而治之,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 软件变更成本,它会随着时间和开发阶段逐步增加; 测试框架把自动化测试作为一种最佳实践引入到开发过程中,使得测试动作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固定下来; 极限编程之所以叫“极限”,它背后的理念就是把好的实践推向极限; 大师级程序员的工作秘笈是任务分解,分解到可以进行的微操作; 按照完整实现一个需求的顺序安排开发任务。

实战指南

在“任务分解”的板块,我也将每篇内容浓缩为“一句话”的实战指南,现在一起回顾一下。

动手做一个工作之前,请先对它进行任务分解。- —— 《11 | 向埃隆·马斯克学习任务分解》

多写单元测试。- ——《12 | 测试也是程序员的事吗?》

我们应该编写可测的代码。- ——《13 | 先写测试,就是测试驱动开发吗?》

将任务拆小,越小越好。- ——《14 | 大师级程序员的工作秘笈》

按照完整实现一个需求的顺序去安排分解出来的任务。- ——《15 | 一起练习:手把手带你拆任务》

要想写好测试,就要写简单的测试。- ——《16 | 为什么你的测试不够好?》

想要管理好需求,先把需求拆小。- ——《17 | 程序员也可以“砍”需求吗?》

尽量做最重要的事。- ——《18 | 需求管理:太多人给你安排任务,怎么办?》

做好产品开发,最可行的方式是采用 MVP。- ——《19 | 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做产品?》

额外收获

在这个部分的最后,针对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的热门问题,我也进行了回答,希望你懂得:

对不了解技术的任务,先要去了解技术,然后再做任务分解; 通过一次技术 Spike ,学习新技术; 丢弃掉在 Spike 过程中开发的原型代码; 分清目标与现状,用目标作为方向,指导现状的改变; 多个功能并行开发可以考虑使用 Feature Toggle 在遗留系统上做改造可以考虑使用 Branch by Abstraction 。

——《答疑解惑 | 如何分解一个你不了解的技术任务?》

留言精选

在“任务分解”的模块中,有很多同学非常用心,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分享,在此我挑选了一些同学的留言,与你一起学习。

在讲大师级程序员的工作秘笈时,西西弗与卡夫卡 同学提到:

最近在做战略拆解,都是一样的道理。战略飘在空中遥不可及,要落地就必须拆解。比如说达成目标有哪几个方面可以努力,各方面都需要做哪些事,这是路径。这些路径里哪些优先级最高,需要配置哪些组织资源。心里有数之后就是制订计划时间表。

另外,西西弗与卡夫卡 同学还为Spike给出了一个很生动的解释

“技术Spike”可以翻译成“技术撩”就是撩妹的那个撩。试探下有戏就继续撩不动就算或者放一段时间再说。

针对分解的粒度问题,大彬 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我会的任务分解不仅可执行粒度还很细。比如说我要修复一个rpc接口的bug。我会列出每个代码的修改点要修改的测试要增加的测试合并到哪个分支修改rpc文档文档中有哪些点要修改。- 每一步都非常容易执行看起来没多少必要但在我当前的工作环境特别有用1事前思考不会造成遗漏2任务实施过程中经常被打断比如测试有疑问和你讨论、主管找你谈事、紧急会议来了这种“硬中断”完全打破了节奏而任务列表让我清楚知道当前做了多少该从哪一步继续。

对于单元测试,树根 同学提到:

我的想法可以在复杂度高,重要核心的模块先开始写单元测试。特别是公用、底层的,因为这些靠功能测试很难覆盖。- 单元测试难以推行主要是没有碰到质量的痛点,通常都依靠测试工程师来保证质量。我们之前就遇到过质量崩塌,倒逼着我们去做,以保证质量。

树根 同学还分享了自己的任务分解实践心得:

刚改了编程习惯先在notion写出思路、需要用到的知识点api等写出各个小任务然后对应写出关键代码段。最后真正敲代码就花了10来分钟。- 重新开始看极客时间就看到这篇,实践过来读,很认同。- 我特别佩服国外的工程师写的代码代码块很小非常清晰易读。特别记得之前参加infoq会议听socketio作者的分享看他现场撸码思路、代码结构都非常顺畅和清晰。

关于TDD的具体应用 萧 同学提到了遇到的问题:

不久前第一次接触TDD时为它的思想而惊叹感觉它能极大的提升编码效率编码后期的大量重构还能保障代码质量。后面自己在写代码的时候也注意使用它的思想但说实话理解是一回事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很多的东西还不是太熟练前期说实话比较耗时间有些拖进度。- 由于也毕业不久经验上有些欠缺还不太熟练有些测试还不知道怎么写。现在写多了一点感受到的是代码质量上的提高bug比起以前少了需求变更下改动也不伤筋动骨了但还是有许多感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看了这篇文章补充了对TDD的认知感受到如果和任务分解结合起来TDD会有更好的效果期待后面的文章

关于“任务分解”的执行问题,如明如月 同学分享了感悟:

对任务分解的体会非常深刻刚入职的时候任务评估不准。现在想想主要是两个原因1需求梳理的不清晰还没清楚地搞明白需求就动手写代码导致返工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2任务分解做的不好没有将任务分解成非常清晰地可执行的单元导致有些时候无从下手而且任务时间评估不准确。

在讲到为什么很多人的测试不够好这个问题时, 毅 同学提到: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从开发者的视角看编码和测试是不分家的是可以通过重构形成良性生态圈的类似之前课程中的反馈模型和红绿重构模型- 2A-TRIP是个很好的总结和行动指南在今后工作中应一以贯之把工作做到扎实有成效- 3对文中提到的数据库依赖的问题我也说说自己的浅见。我觉得在测试代码中尽量避免与数据库打交道测试更关注领域与业务往往爆雷更多的是resource和service模型的变化往往牵动着表结构的变化与其两头兼顾不如多聚焦模型。- 我常用的做法是用例配合若干小文件(数据忠实于模型),保证库操作临门一脚前所有环节都是正确的,同时方便适应变化。一旦出现异常,也比较容易定位是否是数据库操作引发的问题。 (此点基于,我在工作中发现,项目型程序员大多是先急于把表结构定义出来,好像不这么做,写代码就不踏实)

针对需求的管理问题WL 同学提到的点也非常关键:

程序员也应该更积极主动一些, 最好能推动事情发展, 当这件事情由你推动时,主动权就在你的手里了。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留言。在下一个模块中,我将为大家分享“沟通反馈”这个原则的具体应用。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