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02商战模式:如何在商业竞争下突出重围?.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84 lines
16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2 商战模式:如何在商业竞争下突出重围?
你好,我是小乔。
在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业务全周期的四个阶段,了解了在不同阶段的业务目标和设计师发力重点。无论业务处于哪个阶段,若要在商业环境中突围,其本质逻辑都是洞察机会点,做出差异化创新。
想要合理地创新,就需要具备设计策略思维,找准差异化机会点。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以下困惑:
我画的界面,已经“借鉴”市面上最好的竞品了,为什么它火我不火呢?
业内都在说设计师要有“设计策略”和“商业sense”那什么是设计策略思维呢
如果你也有以上疑问,说明我们对于设计师的理解还停留在视觉表达层面,还没有真正理解业务,也不清楚怎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设计价值。但往往决定我们薪资和职场阶段的并不是设计技法,而是认知和信息差。
设计策略,是指我们产出设计稿的完整推导逻辑链,在充分理解商业和用户后,根据业务目标拆分成设计目标,通过设计表达来解决问题,并根据上线结果不断优化的能力。
而制定设计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商业和用户洞察方法。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讨商业的基础知识,观察各企业、各产品是如何通过差异化机会点,成为了商业竞争中的佼佼者的。
商战有哪些类型?
从商业的高度去观察,无论我们的业务在行业内是先驱者,还是后来者居上,只要方向成立,用户活跃度逐渐提升,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入战斗,分食市场蛋糕。
能让我们的业务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建立壁垒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在《商战》一书中作者提到了4种商战方式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4种商战方式为基础一起探讨根据不同的企业实力、业务加入时机和市场地位业务分别应当采用哪种方式取得商战的胜利而我们设计师又该如何以设计推动业务突出重围。
第1种防御战
防御战适合成功存活下来的行业先驱者,通常这些先驱者已经是行业巨头。
什么是行业巨头呢除了名列前茅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活跃度以外最容易帮助我们判断的就是第一提及率。比如提到国内的IM产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微信提到海外的IM产品拥有第一提及率的就是WhatsApp。作为行业巨头应该如何开展防御策略呢
业务策略
对于行业巨头来说,业务策略的主要目标是抵抗其他竞争对手分割市场占有率。充分做好防御,也就是不断地补足自身弱点,同时不断超越自我,保持革新。
首先,密切观察竞品动向是十分重要的。当用户对竞争对手做出的创新有正向反馈时,作为防御的一方,就要补齐这个功能或服务,让竞争者失去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许多同行之间在互相“抄袭”,其实就是在不断拉齐功能,防御竞品的进攻。比如抖音和快手、饿了么和美团,还有近几年风生水起的各大电动汽车品牌。
除了在原本产品上进行迭代以外推出兄弟App覆盖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已有产品形成矩阵也是一种防御和革新。
我们可以看一看微信的推出过程。在PC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流量替代昂贵话费的IM产品。比如中国移动在2007年推出了“飞信”雷军在小米的MIUI中研发了“米聊”。只是飞信受限于中国移动的用户米聊受限于小米手机的用户。
面对这种变革QQ也推出了手机端App但QQ毕竟是PC时代的产物臃肿的功能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另一方面QQ的功能丰富好玩但并不简洁更适合年轻人而当时的市场需要一个普适全民的简约IM产品于是就诞生了微信。腾讯在已经有了QQ之后依然紧急推出微信形成产品矩阵就是在超越自我完成防御和革新。
设计重点
此时,对我们设计师来说,就要时刻保持对竞品的敏感度,并持续思考我们的业务该如何创新突破。
当我们发现用户对于进攻者的产品反应强烈时,要思考竞品的功能和风格是否适合我们的业务。如果同样适用,那就需要尽快补齐,让进攻者的差异化没有时间展现。
在2022年5月一个哭脸特效在小红书和抖音上迅速走红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社交产品进入了国内用户的视线它就是海外知名的Snapchat。对于做出海业务的设计师来说Snapchat并不陌生但对于国内大部分用户来说它还是一个全新的社交软件。
Snapchat经过这一特效的发酵迅速成为App Store下载排行榜第一名。面对Snapchat在国内的突然兴起抖音设计师也迅速响应在一周内推出自己的哭脸特效成功抵御了其他产品的进攻。
行业巨头通过自我革新和补足弱点,可以有效开展防御战,但也只有行业巨头才有资格打防御战。接下来我们看看,当我们不是行业巨头时可以怎么做。
第2种进攻战
在市场中处于第二梯队的企业或业务,适合打进攻战。通常,当自己所处的行业中已经有一个标杆产品时,就需要集中力量向这个巨头发起进攻。
业务策略
进攻战的核心要领,就是找寻行业巨头的弱点,尤其当这个弱点是对方难以攻克的困难时,往往就是我们铸造护城河的机会。
以沃尔沃为例它在高端车里并不算是第一品牌但为了进攻最为TOP的几家汽车品牌沃尔沃将每一款车都做到了安全优先。
业内的其他豪车品牌通常需要用户购买更高的装配方案或购买更贵的车型来提升安全配置。而这对于沃尔沃和广大用户来说就是一种弱点——许多东西都有档次但人的生命是不分等级的。沃尔沃抓住这一弱点集中资源主打安全从20W到90W的车款安全配置是一模一样的都可以确保安全系数。
设计重点
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抓住巨头在产品功能、品牌调性等方面的弱点,做出更受用户欢迎的设计,这个道理是相通的。
假设市面上最受欢迎的饮料是可口可乐而我们是百事可乐的设计师可口可乐的销量是我们公司的5倍。此时面对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可口可乐你会怎么进攻呢如果只专注于打价格战百事可乐必然打不赢毕竟可口可乐有更大的销量他们在控制成本上更有优势。
这就是百事可乐成功进攻可口可乐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知名大企业包装是引以为荣的流线玻璃瓶已生产了5000万个并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在用户心里树立印象。换个角度思考这就会导致现有的包装和用户印象都较难被改变。
百事可乐从包装入手向市场推出了两倍容量的新型包装但售价和可口可乐保持一致。虽然本质还是价格上的竞争但通过外形包装的加持让这场进攻战更加稳妥地取得了成功。虽然后来可口可乐也紧急推出了大瓶装但这个短期的优势已经将百事可乐与对手的销量差异从5倍缩小到2.5倍。
第3种侧翼战
如果我们既不是行业巨头,也不是第二梯队的产品,就可以通过侧翼战突出重围。
侧翼战的意思,是指发动奇袭,以突如其来的小规模战役侵占对方的一块市场。当行业的巨头们和第二梯队的竞争者们忙着防御和进攻,行业内靠后一些的企业就可以发动侧翼战,获得一席之地。
业务策略
通常发动侧翼战的企业,主攻的重点是巨头们没有核心去经营的方面。打侧翼战,要在这个领域中找到一个小阵地,做到不可替代。
比如大部分洗发水都在主打去屑这是更为普遍的用户需求但我们可以主打防脱发虽然用户群体不是全量用户但也有一定覆盖面。lululemon在和Nike抢占市场时就将瑜伽裤做成了可以外穿的时尚单品。
设计重点
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不管是推动产品功能、营销活动,还是向用户传达品牌价值,都要围绕核心差异化的定位来设计。侧翼战的核心在于抢夺心智,让用户一想到某个优点就想到我们的产品。
以江小白为例,当其他知名的白酒品牌主打的都是香醇、古法酿造、不可多得等定位时,江小白选择了轻松有趣、触手可及的定位,抢占了年轻快乐的心智。可以说,从品牌概念、包装、需求、定价、饮用场景上,江小白都受到了年轻用户的青睐,当朋友聚会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江小白。
江小白在包装上采用故事梗,被誉为包装界的段子手,也融合了年轻人喜欢的星座元素。就连不同的水果口味,都会使用“桃你喜欢”“葡实无华”“红红火火”“大橘为重”等创意方式命名。除了官方的设计充满趣味以外,江小白也在行业内发起过包装设计大赛,吸引了众多有创意的设计师参与,与同样有趣的灵魂形成共振。
第4种游击战
游击战适合更小型化的企业,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细分市场,而行业巨头不屑于进入或不擅长攻克。正因为这片领土还是净土,才使得这些企业有机会在无争地带独自美丽。
业务策略
游击战的业务重点在于“与世无争”,当全世界都在炮火纷飞中,我们可以找寻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游击战与侧翼战的区别在于,侧翼战的企业和巨头们处于同一片战场中,只是使用的武器不一样,而游击战的企业选择了另一片净土。
我们以国内的电商平台为背景去看游击战。只要有核心竞争力,电商行业什么时候入局都不晚。当淘宝主打全面,京东主打高品质家电,拼多多主打便宜时,想要入局电商行业,就可以从细分市场切入。
得物就是以游击战的方式创业成功的。在创业初期得物的核心品类是以鞋类为主的运动装备且切入的核心用户也与其他国民级电商App有较大差异是经济实力较高的年轻潮流用户主打高净值人群。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阿里准备好好做潮流行业,那得物是否会有危机?这正是打游击战的企业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如果大厂认认真真、集中力量攻克潮流行业,得物会有危机,可能无法生存。因为大船一旦集中力量往小船的方向开动,即使小船领先,大船也能在资源和能力优势上迅速超过小船。但在这个问题里,大船的方向在于做全品类平台,弱点就是不会精攻垂直领域,且用户群体差异度较大,这就给了小船在垂直领域立足的机会。
得物通过游击战成功进军市场,蓬勃发展为潮流行业独角兽。在鞋类和体育用品建立主导心智后,又趁胜追击,迅速扩充了美妆、包包、配饰、酒饮、艺术品等代表年轻新生代人群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的品类,收获了更多高潜力的高净值年轻用户。
设计重点
那么作为设计师可以如何发力呢我们可以将业务的细分方向做到极致。比如Snapchat的核心用户为年轻人那么产品整体调性也会体现出有趣和活力设计师在特效滤镜、社交游戏、界面风格上都可以满足年轻化的使用需求。
我们还可以横向对比一下各电商平台做AR的思路。根据业务目标不同各企业对于AR的使用手法也是大相径庭的。
有的App是以AR为噱头吸引流量有的App是以精湛的科技能力宣传品牌力还有的App是为用户解决线上难以做交易决策的痛点。
第一种比如淘宝曾经上线过AR试妆但色差严重底层SDK也不理想无法识别嘴唇和牙齿。因此这并不能帮助用户做交易决策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AR功能吸引流量再分流给各个商品。这是淘宝没做好吗并不是。高精度的模型制作和底层技术都意味着成本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达成业务目标又能控制成本。
第二种比如GUCCI的AR试鞋模型精致贴合稳定度很高但款式很少也并不更新其主要目的是以科技感提升品牌力。
第三种宜家和得物的AR体验覆盖了大量商品AR试穿功能持续在线也会保持更新。对这两个平台来说退货都较为麻烦困难AR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交易决策的问题。无限还原真实的AR试穿体验成为了用户与商品的无障碍交流方式。
企业只能使用一种商战策略吗?
在了解完这四种商战类型后,你可以想一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能使用一种商战策略吗?
我们对于京东最开始的印象就是3C家电品类的电商平台。但在之后呢平台上的品类逐渐增多在2007-2011这四年里京东完成了从家电到全品类的布局从单一的B2C零售企业转向综合型零售企业盈利模式也逐步从垂直型转向综合型——从游击战到侧翼战再从进攻战到防御战。
因此,打游击战入局的企业并非永远只能打游击战,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另一方面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产品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海外产品的形态往往较为简单垂直而国内的App往往会向一站式平台发展成为综合功能聚集在一起的Super App比如支付宝、微信、美团。在市场环境允许、用户需求允许的情况下企业的业务也会不断增加自身实力、市场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进一步来说,我们对于行业内的所有理论和它们的应用,都要秉持辩证的态度。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行业的差异,理论也需要随之更新。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课程中讲明每个理论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并倾向于将自己验证过的模型和经验分享给你。
今日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或业务想要突出重围的4种商战方式。
防御战适合行业老大哥,通过补足自身弱点,不断超越自我,来保持革新;进攻战适合第二梯队的企业,通过攻击行业巨头的弱点,形成自身优势;侧翼战适合更靠后一些的企业,虽然与行业巨头和第二梯队的企业身处同样的行业,但会挑选有差异的优势来抢占用户心智;游击战适合更小型的企业,挑选行业巨头不会主攻的细分领域,在自己的行业内做到头部。
如果某个领域有100家公司那么至少有94家公司都需要打游击战3家公司采用侧翼战2家公司发动进攻战1家公司需要不停地打防御战。
我们要根据自身业务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和加入商战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战略方向,根据目标方向拆解为设计师可以发力的项目,从而发挥设计价值。
相信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明白了商业知识对于提升设计价值的作用。如果说,设计师在职场中的第一次成长是软件技法,那第二次成长就在于设计策略思维。
思考你正在负责的业务,是否对业务方的规划恍然大悟了呢。下节课,我将分享适合设计师做市场分析的方法,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互动时刻
回顾你过往负责过的业务,都是通过哪种商战模式存活下来的呢?在这个商战模式下,你都做过哪些设计项目,来帮助业务达成目标?
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思考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我们建立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