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25五级价值领导力觉醒:写给新晋管理者.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9 KiB
Raw Blame History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25 五级价值 领导力觉醒:写给新晋管理者
                        你好,我是小乔。

这节课,是我们五级价值的最后一课,也是本章节的最后一课。恭喜你,即将完成设计价值五级进阶的学习。回想第一次开启这份课程的你,和坚持学习到现在的你,相信在认知、方法和技能上,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在五级价值的前两节课中一起转变了自己看待设计师角色的态度明白了设计师除了可以自驱发起和设计强相关的项目以外也可以成为业务负责人。我们一起学习了经典的商业画布也掌握了决策者们做业务规划时用到的workshop方法。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日常做项目并非一定要成为业务负责人才可以使用。

不过,对于五级价值来说,我们还缺少一个技能点,领导力。领导力是个很大的命题,并不是一节课可以全部讲清楚的,甚至值得写一整套课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重点放在如何做好一名新晋管理者上。

设计师的上升路线有哪些?

在职场中向上发展,通常会有两条路线供我们选择:一条是走专业路线,一条是走管理路线。管理路线并不是不懂专业只懂管理,而是既要专业好、又要管理能力强。

起初,大家都是设计执行者,做琐碎的设计需求,接着开始独立支持完整的项目、负责重点项目,再往上就可以带着其他同学一起攻克重点项目。

成长到这里,就会出现我们刚才说的两条路径了:一条是专业路线,持续在攻克重点项目的方向上发展;另一条是管理路线,逐渐成为团队管理者。

我们先来说专业路线。如果一位设计师的设计专业能力极强,对比整个部门来说都出类拔萃,但却不善于管理团队,也对此没有兴趣,那组织会建议往专业路线发展,也就是各企业所说的专家岗。

但走专业路线,通常会停留在某一个中层级别后,就难以再往上晋升了。靠专业能力晋升到高管的人才,是非常少有的。

再来看管理路线。如果一位设计师的设计专业能力整体较强虽然不一定在某个细分的专业能力上非常突出但在设计策略、排兵布阵、人际关系等方面较为擅长组织就会鼓励TA往管理者发展。

这位设计师通常会先被作为预备leader培养学习培训课程开启虚线管理。这个阶段叫作管理考察期不仅在设计策略和战功上要表现突出所带领的团队同学也要有可感知的进步。当得到组织的整体认可后才能成为实线管理者有完善的汇报线担负打绩效的重任。

走管理路线的设计师天花板较高可以不断突破角色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团队leader、设计总监、资深总监、业务负责人这些都是管理岗的title。

我们对标到阿里的职级来看P5是承接一些零散的设计需求P6的要求都是独立完成项目那么即将晋升的P6+和P7都需要具备带领年轻设计师共同完成重要项目的能力。所以可以带领项目成为项目负责人这是第一次突破性成长当这个能力得到证明后再往上发展才有机会带团队成为团队负责人完成第二次突破成长。

什么管理方式最有效?

我们都希望自己运气好,能跟着一位好老板,但怎样的管理方式对团队同学的成长和绩效有最大帮助呢?

咨询公司Gartner曾对多个行业、7300+名员工和管理人员开展过一项研究,发现了如下四种管理风格:

老师型: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辅导下属,以提供建议为主,亲自指导下属。老师型通常在进入管理岗之前,作为个人贡献者工作多年,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永远在线型:对下属的发展尤为重视,在多个领域、多项技能上,给下属提供持续的指导,是四种类型中最关注提升下属能力的一类,他们将提升下属的能力视为己任; 连接型: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给下属指导,遇到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会找到公司里最适合提供指导的人来帮助下属。相比较其他三类,连接型花更多时间评估下属的技能水平、需求和兴趣; 啦啦队长型: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给予积极反馈(鼓励、表扬等),让下属自行发挥与发展。他们会展现“支持”的态度,但在发展下属的能力方面,他们并不像其他三类那般积极行动。

看到这4种管理方式后你认为哪种最能给团队带来成长和高绩效呢你希望自己的leader是哪一种管理方式呢

这项研究有三个发现,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辅导时间与下属的绩效几乎没有相关性管理者花36%的时间还是9%的时间,并不影响下属的工作表现; “永远在线型”辅导风格弊大于利,团队同学的表现,反而不如其他类型管理者的下属; 这4种管理方式中效果最好的是“连接型”这类管理者的下属成为绩优者的可能性是其他类型的3倍。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性格非常操心所以我很容易发展为“老师型”或“永远在线型”leader。我十分珍惜人才会给我团队同学做各种各样的培训巴不得他们每个人都迅速成长形成充足的竞争力即使哪一天离开我这个港湾他们也都可以所向披靡。这样的好处是我会受到团队同学的喜爱在绩效360环评时我获得的好评也会超越其他leader。

但这样的缺点是,我必须确保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不断突破,否则我自己的能力就会成为团队的天花板,且让团队同学过度依赖我。所以当我知道“连接型”是对大家成长最有效的方式后,就开始主动转变管理方式了。我只在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指导大家,其他方面都会对接相关职能的负责人,或者鼓励大家自己去找人、找资源进行对接。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新晋管理者或者预备leader就要避免因为长期带其他同学做项目或者长期作为其他同学的mentor导致习惯性地成为“老师型”或“永远在线型”的管理者。激发下属自驱解决问题才是事半功倍的。

新晋管理者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当我们从个人贡献者成长为新晋管理者后还需要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和心态。有许多同学被组织作为预备leader培养但因为角色转换不过来而失去了成为leader的机会。从我自己和其他管理者的经验来看有4项能力对于新晋管理者来说极为重要。

运用我们曾经在用户画像一课中讲过的通过赋予形象降低理解门槛的思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记忆我同样为这4种能力赋予了人物形象。

能力1常胜将军

首先不管你是一位在团队中被选拔上来的leader还是一位空降的leader让周围同学和其他平行leader服气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在我目前所在的公司和部门即便你曾经带领70人、100人的团队刚落地时都是没有实线管理架构的。组织会给半年时间考察是否能够融入团队。所谓的融入团队就是团队同学们愿意跟着你干愿意把你当作leader你的peers其他和你一个级别的leader也都对你的能力表示认可。

所以,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找寻机会点并推动项目落地,并且以设计自驱项目为佳。你可以和各职能的同学交流、查看数据、做用户调研等等。在找到机会点后,和各方沟通,观察落地机会,挑选团队内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同学,一起完成项目,立下大家都认可的战功。这些能力,全部都是我们前面课程的内容。

你会发现这其实依然是项目负责人做的事情并不是典型的团队管理者做的事情。但不管你是新晋管理者还是资深的老leader都要具备随时下来打胜仗的能力。

打胜仗的能力,可以帮助团队树立标准和标杆,也可以帮助你获得话语权。你是榜样,那大家自然就愿意跟着你,觉得跟着你有肉吃。

能力2孤勇者

在成为管理者之前,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管理者都是孤独的。这个孤独是指你和团队下属之间的孤独,并不是指你自己的社交圈。

这是许多新晋管理者都没有做好的一点,所以我将它排在第二位。管理者的孤独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孤独的第一方面是不能暴露负面情绪。不要因为和团队同学们关系好,就知无不言,许多事情管理者都是不能和下属交流的,负面情绪也是其中一项。你可以喜形于色,但不能将负面情绪传达给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即便是有高度信任关系的下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团队同学们的皮实程度和耐受程度往往没有你高,你的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信心。大家会疑惑:连我老板这么优秀的人都搞不定,那我是不是危机更大了?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吧。我自己也曾经因为这项能力不足,痛失喜爱的下属,躲在公司的洗手间大哭。

孤独的第二方面是高度不同难以同频。因为你和团队同学们的视角不同别人时常无法理解你如果可以理解那TA其实也已经具备成为管理者的能力了。大家的视角不同只有你能看到完整的豹子别人看不到你的高度所以别人看到的是斑点是尾巴是腿。想减缓这种情况就要培养下属的“上层思维”让他们尽量往你的视角上站一站、看一看。

我目前所在的企业,曾经做过面向全公司管理者的培训。每次在培训的过程中,都会激发彼此的故事和困难,让大家产生许多共鸣。有一些内心尚且不够强大的新晋管理者,就会在培训过程中痛哭。于是一个管理者培训课,变成了互相安抚情绪的心理课程。

所以“高处不胜寒”,是一个相对概念,未必有多么高,也许你只是一个脚部管理者,不是腰部管理者,更不是高管。但每往上一个高度,都会更孤独一些,这也是成长必须克服的障碍。

也许有同学会问,既然管理者这么孤独,为什么我们还要成为管理者呢?其实,孤独仅限于你们是上下级关系的时候,在工作之余,依然是可以一起逛街、旅游、看展的好朋友。并且,这并不妨碍你本身的社交圈,因为你的角色一直在往上走,朋友圈子也会更向上一些,都是各个公司的总监、高管、投资人,和他们交往也很快乐。

能力3高绩效教练

把团队同学的能力拔高训练他们获得高绩效无论你是新晋管理者还是老leader这项能力都十分重要决定了团队的人才密度和业务能力。

当我们打过胜仗立下标杆之后要尽量往后退让团队同学们往前冲这样才是对大家负责的做法。不管下属项目做得有多么令你失望都不要直接下手干而是耐心指导TA完成得更好一些。即便你可以用5分钟改好他画一个星期才能改好的图都不要亲自下手。

对下属来说你亲自下手会让TA逐渐失去信心也会逐渐养成让你兜底的坏习惯得不到成长。对你来说要从“放着我来”转变为“授之以渔”才是从个人贡献者转变为团队管理者。

刘润老师曾经分享过他自己的故事。他负责写一份活动报告写了长长的邮件寄给老板。而他的老板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报告上密密麻麻全部标注了要修改的地方。刘润只好重新改了一遍心想这些你改起来不是更快吗但老板依然坚持不自己改还是不断地进行修改批注。他们就这样从下班的时候开始改一直改到第二天早上7点老板终于说可以了。当刘润老师成为资深的管理者后他非常感激这位领导因为他的领导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刘润一起成长。

但我们作为管理者,需要对每位下属都如此耐心吗?

其实在管理方法中,有句话叫作“选拔大于培养”。首先我们需要选拔潜力高,管理成本低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团队,再对这些同学进行培养,这个部分我们会在下一章冰山模型中具体讲解。对于培养潜力低、业务能力差的同学,需要进行及时汰换,才更有利于团队健康发展。

通常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80%群体辅导+20%个人辅导。我们这套课程最初就是我写给自己团队的内部培训资料。对于我个人并不够擅长的领域我也买了许多资料供大家学习这就是80%群体辅导的部分而对于团队同学的个人1:1辅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有针对性地梳理每位同学的长短板和成长计划会让每位同学有清晰的成长目标这个部分就是20%的个人辅导,我们也会在能力平衡轮一课中讲解。

乔布斯曾经说过:“卓越的人才是自我管理的,他们不需要被管理。他们一旦知道要做什么,就能想办法去完成。”

我认同这句话其实大企业的高管们通常对腰部管理者也不太做管理只要目标拉齐其他都放任大家各自发展有规划或结果时腰部管理者们会自己去找高管们汇报。但是在我们成为卓越人才之前如果能遇到一位合格的leader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有所点拨这是一件多么幸运和事半功倍的事情。

能力4: 公平的法官

首先,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可以运用统一的“游戏规则”,让所有行为有迹可循,让该得到嘉奖的人有所收获。

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团队同学们明白,怎样的同学可以拿到高绩效,怎样的同学可以得到晋升。这就要求你本身对于打绩效和晋升的标准非常清晰,而不是一问三不知。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讲过高绩效和晋升的规则。具体的绩效分配比例,通常企业是不允许和下属交流的,但底层逻辑可以透明地告知团队同学,让大家明白团队内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得到高绩效,表现持续不好的同学会被汰换。

新晋管理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对职场规则不太明白的同学,会向你提出质疑:“为什么他可以负责这个项目,我不能负责呢?”面对这样的质疑,你会怎么回答呢?

其实这个问题反应了这位同学对自己能力的不自知或者TA能力是匹配的但你在分配项目上缺乏合理性。不管是哪个原因都需要管理者不断提升自我。

好的项目,本质是一个个机会,所以人人都想做好的项目。但并不是让人人都得到一样好的项目,才叫作公平。在职场规则里,有多大的能力,就承接多大的机会。

我近两年了解了一些珠宝投资的知识我们以翡翠来举例。一块上好的翡翠料子我们假设它价值20万。如果把这料子交给张炳光、加隆等大师雕刻充分运用料子的特点来雕琢把有色彩的部分巧雕成莲花把不好的部分剔除这样的成品可以卖出几百万的价格。但如果给一位技法欠佳的师傅来雕刻价值20万的料子最后成品也许就只值几万了。

这在职场中也是同理,如果一个好项目交给能力不足的同学承接,也许还不如放着它不要推进。这也就避免了大家常说的,“打烂了一手好牌”。

所以我们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让大家清楚自己的长短板和提升方向,明白只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匹配相应的机会。再来,识人善用,对于新晋管理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把好的机会给能力匹配或值得培养的人才,这才是公平。

今日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设计师的两种上升路径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并一起探讨了新晋管理者需要具备的4项能力。

首先,我们必须是可以打胜仗的将领,以此树立标杆和威信,因为只有实打实的能力才是被他人信服的。第二,我们也需要成为孤勇者,收敛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尽量培养下属获得“上层思维”。第三,我们需要成为高绩效教练,选拔优秀的人才,耐心地授之以渔,指导每位同学的成长。最后,我们必须是公平的法官,将可以传达给团队同学的规则公开透明,让每位同学清晰自己的长短板和发展方向,识人善用。

随着新晋管理者不断成长,我们也要懂得为自己团队争取利益,不然大家会跟着你喝西北风,团队是带不长久的。

想要为自己的团队争取利益,管理者自己就需要在团队和部门中具备话语权,而想要获得话语权,就只能靠能力。比如你已经是设计团队的一号位了,你的上级是业务负责人和战略负责人,他们不懂设计,他们只认数据结果,他们起初以为设计师只是画图的工具人。那你作为设计负责人,就要提出许多合理的业务判断,影响战略方向,用他们最认可的数据语言来沟通。

具备话语权,我们才有资格要求合作模式,才不会让设计团队过于被动。毕竟大家的共同目标都是如何让业务更好,如果你可以证明设计师的前置介入会更好,那机会自然会向你伸出橄榄枝。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这就是我的真实经历,既然我可以达成,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在你的职业生涯里没有遇到过一位好leader这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同学也是如此。你可以尝试用我们之前讲过的吸引“贵人”的方式再做尝试。

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一名leader希望你可以将自己曾经对管理者的期望在你自己的团队中实现为其他同学的职业生涯点亮一盏明灯。

互动时刻

回顾你过往的职业生涯是否有让你印象深刻的leader呢TA是怎样指导和培养你成长的呢如果你是一位团队管理者你会如何带团队呢

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思考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