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058如何打造个人技术品牌?.md
2024-10-16 06:37:41 +08:00

81 lines
9.8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58 如何打造个人技术品牌?
你好,我是余晟,一个老程序员,一路坎坷走来,积累了些技术品牌和演讲的经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该如何打造个人技术品牌。
技术品牌,它到底是公司的资产,还是个人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公司有了技术品牌,在招聘方面会获益良多。那么个人的技术品牌呢?它能给个人带来什么?起码就我的经验,个人技术品牌有几点收益是相当明显的。
1.个人技术品牌降低了你找工作的难度
我至今仍然庆幸,自己刚工作不久就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些人找工作不靠投简历,全靠朋友介绍。后来更是发现,好工作往往也不公开招聘,全靠有熟人引荐。那么,上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熟人呢?一个人的精力和交往范围有限,这时候技术品牌就显示出强大的辐射力了,如果你之前研究过相关的领域,网络上可以检索到你的研究成果,而且这些成果是靠谱的,那么即便没有熟人背书,其他人也会认为你是靠谱的,好的职位也愿意为你开放。
2.个人技术品牌拓展了你的交往范围
如今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有时候明明两个人很聊得来,深入聊下去会碰撞出许多火花,但因为素不相识,很难在初次见面就找到沟通频道,所以擦肩而过。如果有个人技术品牌,你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演讲,都是你的副本,都可能被人认识、记住。所以初次见面,寒暄上一两句,人家可能就会说:我看过你关于某某的文章,我是这么想的…… 这样,打交道自然容易很多,也容易建立起信任。
3.个人技术品牌可以提供额外的职场保护
大家都知道职场凶险,翻脸比翻书还快,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事情并不罕见。如果很不幸你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当然可以求助媒体和劳动仲裁,只是结果不一定乐观。但如果你有个人技术品牌作为后盾,对方多半心存忌惮,动手之前总要仔细掂量掂量,不敢把事情做绝。或者即便下了黑手,你也不会吃闷头亏,总能讨来几分公道。看看近年的几个例子,你就会知道我所言不虚。
既然个人的技术品牌有这么多好处,怎么做才能建立它呢?其实无非靠两样本事:写作、演讲。偏生大多数技术人都很内向腼腆,无论写作还是演讲,都不是天生就有优势的。所以在这里,我提供一些可行的经验来供大家参考。
1.写作从翻译开始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写作一直是让人头疼的。经常有人问我:写作有什么秘诀吗?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要多写。但他们会说:我就是写不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从翻译开始吧。大家起码能阅读技术文档,能就技术文档和同事交流,所以翻译的难度不会太大。 在翻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翻译和阅读不一样,翻译对原文的理解要求更高,否则可能发生错漏而毫无觉察,所以最好从自己熟悉领域的资料开始翻译,这样更有把握;
第二,翻译完成之后不必立刻发出来,可以过几天再以“没读过原文”的心态仔细看看,确保读者能看懂,发出来之后当然还可以再修改,但原始版本可能已经四处流传了;
第三,翻译时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果能把技术和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就更好,纯粹的翻译不容易凸显自己的特点,对中文读者的参考作用也有限;
第四,记得在每次发表翻译稿时注明自己的身份,可以借助其他的平台,但尽量不要做这些平台上无私贡献流量的无名氏;
第五也是最后一点,一旦开始做就要持之以恒,如果能就同一主题翻译十篇以上有份量的文章,无论是对自己理解的加深,还是对技术品牌的塑造,都是非常好的。
2.技术写作要真诚严肃
如果已经熟练翻译,就可以开始尝试自己原创技术文章了。这时候要注意的是,态度必须真诚严肃。
有许多人希望建立自己的技术品牌,做法却非常虚浮潦草:或者是无责任转载,或者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即便想认真做点介绍也是囫囵吞枣。其结果就是,当大家在网上搜索某方面的技术文档时,看起来资料很丰富,点开一看却发现每篇文章都大同小异,一些错误以讹传讹,感受非常差劲。
这正是目前中文技术文档的现状,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差不多的习惯:不但要看文档的标题,还要看文档的出处,是不是来自靠谱的作者、靠谱的团队。如果是,才点开。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你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品牌,是很容易被广泛认可的。
所以在技术写作时,务必保持真诚严肃的态度。所谓真诚,是指不浮夸、不吹嘘,做了八分绝不说成九分,懂了五分绝不说成六分,不懂的可以承认自己不懂,或者给出解释并标明是猜想。
所谓严肃,指的是讲逻辑、讲证据,我自己在写技术文章时,常常发现自己之前解决问题的思路竟然是有问题的,或者有一些资料理解错了,或者拿到的证据已经过时,于是需要重新查证、理顺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认识深化了,最终的结果也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原来这类问题,看这篇文章就足够清楚了。
3.写作过程中务必多交流
技术品牌虽然好,但很多时候它属于“自找麻烦”,因为它并不是技术人的必须选项。于是,建立自己技术品牌的道路必然是孤独的,半途而废的例子我实在见过太多了。所以,有志于建立自己技术品牌的人,当然应当加强交流、互相协作。
具体来说,看到其他人高质量的劳动成果,应当表示赞美,即便其他人“抢先”发表了翻译稿或者意见也不要愤恨;在论述相同主题时,如果借鉴了人家的成果应当大方说明,即便没有借鉴甚至观点都不同,也可以以“延伸阅读”或者“参考阅读”的形式链接过去;如果发现其他人的论述比自己的更高明,甚至指出了自己的错误,也应当大方承认不足,以学习心态虚心对待。
如果能做到上面这些点,自己的技术品牌就不是茕茕孑立,就不是单纯凭快、新、奇、孤傲赢得观众了,还有来自其它技术品牌的延绵活水。同时,你自己也会被更多的技术品牌创造者所接纳,进入他们的圈子。圈子的温暖,圈子的力量,圈子所能提供的视野,都远远大于埋头苦干的个人。
4.技术演讲要循序渐进
与写作相比,技术演讲是更高的挑战,也会带来更多的好处:鲜活、形象、有现场的互动,后续还可能有媒体报道。
但是演讲的难度也更高:写作可以反复加工,直至拿出成品为止,演讲却没有反复上台的机会。写作可以不必直面观众,以文字作为中介,演讲却必须与观众做直接沟通。 不过这些都不会是太大的困难,通常来说,要成为演讲者,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舍得削删。写作是比演讲更为自由的,空间也更大,所以写作时往往可以对某个主题做大而全的论述。但是演讲的时间有限,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也更有限。所以设计演讲稿时务必对写作的内容做大的削删,去掉细枝末节,只留下最重要的点。
通常来说,三十分钟的演讲,能讲清楚三到四个点就很不错了。所以不必舍不得自己辛苦准备的材料,因为堆积材料反而会喧宾夺主,模糊观众的印象;也不必担心听众接收的不够全面,只要准备好完整的学习材料在演讲完后下发就可以。
第二,反复练习。或许你对某个问题已经滚瓜烂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讲好它。如何保证能讲好?除了多练习,没有其他诀窍。你可以从“讲给身边人”开始练习,对身边人讲两三遍,确保他们能听懂,你也能讲得流畅。然后,尝试给更远一点,更大一点的团队来讲,同样确保他们能听懂,你也能讲得流畅。然后再尝试给更远一点的、更大一点的团队去讲……
注意,这里说的“讲”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次讲都要全神贯注,讲完都要认真反思,对暴露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按照我的经验,即便没有任何演讲经验的人,练三次基本可以给三五个人的观众讲清楚,练十次基本可以给一百以内的观众讲清楚。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练习——无论练三次还是练十次,针对的都是同一个主题。
第三,也是最后一点,仔细观摩优秀的技术演讲,用心推敲,也是提升自己演讲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去观看技术演讲时,往往只关心“讲了什么”,而不关心是“怎么讲的”。只有自己要去演讲的时候,才会深刻体会到“原来把懂的事情讲明白”,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不是一味堆积“干货”就可以的。
既然要做好技术架构应当多学习先进经验,那么做好演讲也需要多学习先进经验:是一路平铺直叙,还是用悬念引导?是文字数据优先,还是图形表格为主?这些问题,坐在家里空想是没有用的,多去看看优秀的演讲,会让你在技术品牌的塑造上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