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059技术演,有章可循.md
2024-10-16 06:37:41 +08:00

63 lines
9.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59 技术演,有章可循
你好,我是余晟,一个老程序员,一路坎坷走来,积累了些技术品牌和演讲的经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好技术演讲。
技术演讲,是树立个人和公司技术品牌的重要手段。相比撰写技术文章,它的效果也更生动、更直接,加上现场的互动,以及后续媒体的报道,往往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做技术演讲也比写技术文章更难,因为做技术演讲时,你没有反复修改的机会,你必须直面观众、实时答疑,你的错误会被放大甚至广为传播…… 技术好的人未必能写得好技术文章,技术文章写得好的人也未必能做好技术演讲。不过,技术演讲也不是像天书一样无法琢磨,只靠天赋灵感,还是有一定章法可循的。下面,我就提供几条做好技术演讲的个人经验。
1.严肃对待
许多技术不错的人之所以做不好技术演讲甚至讲自己熟悉领域的东西也讲不好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态度。技术演讲不是把已有技术内容做点包装就可以拿出去的通常它在两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1.你必须更深入思考已有的技术内容2.你必须以空杯心态对待演讲过程。
更深入思考已有技术内容,也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或许你解决了某些问题,但误打误撞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在技术演讲之前,必须反复问自己:分析思路是对的吗,查证的资料是可信的吗,掌握的数据是最准确的吗,看的书是最权威的吗……如果不是,一定要仔细查证,并且保证各环节之间的逻辑是自洽的。
也许你以前花十来分钟,看了篇文章就恰好解决了某个问题,但对外讲的时候,你务必查阅各种资料,把思维的来龙去脉、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弄清楚,所花的时间可能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十分钟,但它是必须的。否则,如果台下观众更有经验,你可能会出丑;如果台下观众没有经验,你的演讲稿可能导致谬种流传,危害更大。
以空杯心态对待演讲,也就是认清“我懂了”和“我能让你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自己弄懂,可能和自己经年累月的思考有关,也可能需要以自己之前的知识积累做背景。但是让观众懂,而且是在演讲的几十分钟之内让观众懂,就必须把自己从“假想观众”中区分开来,哪些是自己特有的思维习惯,哪些是自己特有的背景知识,哪些是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这些思维习惯、背景知识、学习方式,和典型观众有多少重合?以及,观众有没有办法在这几十分钟内倾注注意力来听取你的表达?要知道,如果你在上面演讲,观众在下面玩手机,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2.了解观众
就像开发系统要了解问题背景一样,做好技术演讲也需要了解你的观众。通常,你需要问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他们来自哪些领域、哪些公司?主要做的是什么工作?一般都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喜欢听什么样的内容?……
如果你不清楚,可以询问主办方,负责任的主办方应当会向你说明。如果主办方也不清楚,对于系列活动,你可以搜索之前活动的报道,看看相关的微博微信,了解观众的评价和反馈。如果不是系列活动,你不妨问问身边哪些人有兴趣,听听他们的看法,做个大致的判断。如果实在不清楚观众是什么样,你可能要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千万不要以为这步很多余。如今各公司都在强调用户画像了解用户才能保证产品成功演讲也是这样。如果来的都是90后举《我爱我家》的段子来搞活气氛估计只能导致尴尬如果来的都是国内的初阶技术人员过多的英文缩写、文献出处也可能影响演讲效果。
3.制作大纲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纲举目张”,提起渔网的粗绳一抛,网眼就自动张开了。对演讲来说,大纲就是那根粗绳,具体内容则是一个个网眼。演讲的素材固然重要,但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脉络组合起来。我听过的一些技术演讲,演讲者本身有比较好的技术积累,但讲得杂乱散漫,原因就在于没有大纲。
好的大纲一定是重点突出的。演讲和写文章不一样,写文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堆积材料,做到完整全面,演讲的时间却相当有限,观众的注意力更是难以把握,所以大纲一定要保证重点突出。无论你之前多么辛苦,知识多么丰富,大纲的要点只能根据演讲时间来。通常的经验是,按“每八到十分钟一个要点”的节奏来安排,三十分钟的演讲只能包含三个重点,四十分钟的演讲只能包含四到五个重点。
好的大纲一定是有悬念和起伏的。我们解决问题往往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的:识别问题、了解背景、验证方案、开发测试、部署验证。但是在演讲时,即便你敞开胸怀毫无保留,按照这个顺序来讲也未必能让观众满意,因为实在是太普通、太千篇一律了。相反,如果你先把最终结果摆出来,吊起读者的胃口,然后逐步展开,并且在其中穿插各种生动的故事,让观众先以为“如此这般”,继而恍然大悟发现并非如此。内容还是那些内容,但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4.现场互动
在电视剧可以插播广告的时代大概每10分钟左右就会播一次广告这是有心理依据的因为人在无外界约束状态下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概就是10分钟。所谓“无约束”指的是没有老师盯着没有监视器对着人可以随时撤出“注意”的状态。很可惜技术演讲的观众也处在这种状态下。
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安排与观众的互动是一个相当巧妙的手段。纯粹的演讲更像是单方面的输出一切都在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发生。但是互动会引入意外的因素让听众感觉新奇把大家已经有些溃散的注意力重新聚集起来。所以一个好的做法是写完大纲之后每10分钟左右留出一个空档设计合适的互动插入进去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现场互动可以让演讲内容更接地气。有时候,演讲者讲的很好,但观众无法把演讲的内容和自己之前的经验结合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人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就容易很好地化解众多观众的普遍困惑,让演讲的效果再上层楼。
有些人喜欢安排“托儿”来互动,因为担心互动出现意想不到的局面。在我看来,除非演讲者自己不够自信,而“托儿”的水平又很高,能做到不留痕迹,否则这样搞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要演讲者的准备足够充分,对待观众完全是可以以逸待劳的,很难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尴尬。
5.反复排练
我经常讲,技术演讲其实完全不需要什么天赋,完全是个熟练工。所谓“熟练工”,就是反复练习多遍之后,动作顺理成章,不会有任何走样。
你有没有在技术演讲中忘过词或者讲话磕巴?有没有在讲的过程中忽然脑子一片空白?有没有讲到后面才发现前面漏掉了一些东西?…… 这一切现象,虽然会影响技术演讲的效果,但都是正常的。它们都是在不熟悉技术演讲时的正常现象,都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加以解决的。
排练要排练到什么程度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公式如果观众在10人以下排量一遍就可以如果观众在30人以下排练两三遍就可以如果观众在100人以下排练三到五遍。前面的每一遍排练都要计时都可以随时中断把想到的可以改进的点记录下来每一遍完成之后认真复盘再开始下一遍排练。最后那遍排练应当忘掉计时不许中断相当于“上线之前的最后验证”。注意这里说的排练是在全部素材已经准备好PPT已经成型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包含之前的准备时间。
如果观众超过100人…… 这时候你大概不需要看这篇文章了,去看看报道,雷军、罗永浩、乔布斯在发布会之前花了多少时间排练,你会有大致的答案。你也会更深刻的意识到,做好技术演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关于技术演讲的经验。希望对你有用,也希望你不要嫌烦。毕竟,认真对待演讲,既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提升自己的机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