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114成敏:谈谈不同阶段技术公司的特点.md
2024-10-16 06:37:41 +08:00

73 lines
7.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14 成敏:谈谈不同阶段技术公司的特点
你好我是成敏。技术体系建设是每个CTO都需要关注的话题但技术体系建设很难像技术工程建设那样得出一个最佳实践。因为每个公司的背景、业务形态、组织结构甚至CEO性格都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都会对技术体系的建设产生影响。
今天就简单的以公司规模大小为划分标准,分析在不同规模下,技术公司的业务特点,以及要做好技术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
第一个阶段:十人左右规模
当公司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还处在初创阶段,这时公司可能只有十几人,机器也只有十几台,规模很小。在这个阶段,公司的需求变化通常会非常快,甚至可能还没有确定业务的主营模式。很有可能公司今天尝试某个方向,结果发现此路不通,第二天就转换方向,试行另一个方向。
其实,不少创业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快速迭代,不断试错中找到了自己的爆发点。
这样需求变化快且业务模式难以固定的团队对团队成员技术栈宽度的要求会非常高。比如研发岗位除了做好研发工作外还需要承担测试、上线等工作甚至之后的运维也需要他们来负责。再比如这时的CTO不仅要把控技术方向、管理技术团队还得上手写代码更有可能还要去机房看机器情况。
因此,在这个阶段,公司会更看重研发人员的单兵作战能力,之前很流行的全栈工程师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同时,在这个阶段,团队往往有着非常高效的沟通效率和执行速度。可能有个需求提出来,团队几个人周末加个班熬一下,周一就能上线了,非常快。
当然,这个阶段,团队的问题在于,一是团队的技术天花板会受限于单兵的技术水平;二是缺乏人才储备、规范化程度也比较低,一旦有人离开,就会极大的影响研发进度;三是技术成本投入很难实现规模化。
第二个阶段:五十人左右规模
这个阶段,公司稍微有点起色了,团队规模也达到五十人左右,机器也能有一两百台的规模。
这个阶段,公司的业务主体已经比较明确,但需求变化加快,可能比之前初创期来得更快。团队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但未必有分组,比如运维工作会招一两个专职的运维来负责,不再由研发兼任,但还没法形成专门的运维团队。
在流程上,公司开始关注协同及规范,只是整体的流程规范依旧比较简单,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协同比较松散。这个时期,内部沟通依旧会比较顺畅,只是需要警惕不要让公司陷入到作坊式作战的陷阱中去。
第三个阶段:百人左右规模
这个阶段团队规模一般能达到上百人机器规模也能达到一两千台。一般到了这个阶段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相对稳定也开始做1-2年左右的规划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主营业务创业公司也很难进入这个梯队。
这个阶段业务需求仍然大于技术资源而技术和业务上的分组都已经开始产生除了基本的分工之外会有一些明确的分组去负责明确的事情比如A团队就负责A这个业务线B团队就负责B这个业务线。
在这个阶段,公司也会更重视流程规范,会尝试利用开源工具完成最原始的自动化,团队成员的自主性、自我驱动力也会非常强。其实在第一个阶段,初创团队成员的自我驱动力也非常强,但由于单兵作战,这种驱动力产生的成果往往不具备规模效应,一个人又管研发、又管上线、又管运维,即使他基于流程痛点写了个小工具,节省的也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时间。
但在第三阶段,上百人规模的团队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化的效应,比如针对流程写出符合团队需求的工具,在技术上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产生的影响力很容易就会扩散到整个团队,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
当然,这个阶段也会存在问题,如人员梯队开始明显化、沟通壁垒开始出现等。毕竟整个公司有一两百号人,每个人的能力、认知等各方面都会有比较大的不同,又不像小团队那样可以坐在一起面对面沟通,很容易出现沟通上的问题,导致沟通效率下降。
第四个阶段:五百人左右规模
这是很多中等公司所处的位置。这个阶段公司业务已经相当稳健团队规模一般会达到五六百人机器也能有三五千台也有能力做2-3年左右的中期规划。
这个时候,公司一般已经有了独立的技术服务团队,也就是除了简单的分工、分组之外,公司还会有一些专门的技术团队专门为内部其他团队提供支撑服务,比如内部的工程效率团队等。
在这个阶段,公司需要尤其注重人员培养机制和梯队的建设。一方面,对这个阶段的公司来说,人员流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与大公司相比,这类中型公司的技术影响力与人才吸引力都比较弱。因此,想要公司更上层楼,就一定要打造好人才培养机制和梯队,加大加深公司的人才储备池。
另外,在技术层面,这个阶段的公司还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技术债务的归还,在目前业务比较稳健的情况下,要不要调整或重构用了几年的老系统。
第二个是技术路线的争议,团队小的时候,大家可能没想那么多,只要系统能跑就好了,但到了这个阶段,不同的语言、框架、架构各有利弊,团队成员也各有偏好,到底如何做技术选型,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一个问题。甚至曾有团队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框架,连续开了两次会还没有讨论清楚,耗费了时间与组织技术资源。
当然,还有技术上的重复建设,跨团队的协同沟通等都是这个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五个阶段:两千人左右规模
这个阶段,公司规模一般已经超过两三千人,机器也有几万台。这个阶段的公司,一般已经拥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人才体系,也有足够的资源建立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团队,能够应对未来至少三年以上的长期规划。
对于这个阶段的公司,会更注重技术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传递。另外,在这类大型公司里,很容易出现业务分工上的问题,毕竟各个团队之间的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有重叠,团队间的竞争在所难免。这种竞争关系,一方面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业绩,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技术损耗,甚至形成政治壁垒。
最后,对这类大公司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长线规划,否则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在航行中调转方向。
小结
本文将技术公司按照规模大小简单分成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不知道你所在的公司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呢?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