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150暨家愉:技术人如何快乐的自我成长(上).md
2024-10-16 06:37:41 +08:00

46 lines
7.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50 暨家愉:技术人如何快乐的自我成长(上)
你好,我是暨家愉,目前在阿里云担任解决方案架构师。自研究生毕业以来,涉足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不同方面的工作,还有过一些创业经历。今天,希望通过这个机会,结合自己之前的经历,跟大家聊聊技术人的成长。
技术人的成长类型可以分两类,即本能型成长和应激型成长,一般来说,本能型成长的效率是较高的,但现实是,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都面临着应激型成长,那我们该如何不那么痛苦地提升自己,一路升级打怪呢?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新的启发。
本能型成长
所谓本能型成长,我们可以理解为源于自己的意识、兴趣和愿望,或是你想要改变现状,渴望得到进步。我们接下来举两个具体的事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传统的零售企业内部做技术人员当时我主要负责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我这人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在测试环境对每个功能都了解一下搞清楚业务到底是怎样进行的。有次我发现某个功能运行起来特别慢通过查代码发现这个功能在一个页面中行进了若干次SQL查询其中一条SQL相当复杂耗时足足有2秒。我开始分析这个SQL为什么要写这么复杂的一个查询最后这个查询展示出来的是什么结果对应页面上是哪个位置。在我一一搞清楚之后发现其实可以有更优的做法并且将这个查询稳定地控制在20毫秒以内实现了指数级的性能提升。面对如此高的提升我又继续探索搞清楚了数据库里面关于I/O索引等会影响性能的因素从理论层面搞清楚问题的根源这样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另外一个经验是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我开始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云计算对于上面的各种服务充满好奇。由于当时所在的公司是创业公司文化比较开放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向公司申请做一些实验性的项目。其中一个实验是利用云计算的服务去完成服务器的动态伸缩但是期间遇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挑战于是我自学了一些开源的DevOps工具还有包括之前不熟悉的编程语言。最终这个实验项目变成了一条生产线上使用的功能很好地帮助后台服务器应对了流量变化。
你发现了吗这两个例子其实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我当时的职位或职责跟这些任务没有一点相关性。第一个例子中关于SQL性能调优正常来说是属于DBA的事情。第二个例子中要做动态伸缩那肯定是运维同学的事情。而当时的我只是遵循了我内心对这个事情的热情Passion然后一步步把事情做好我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要达成KPI或得到技术成长尽管结果确实是达到了。因此对于这类型的成长我归类为本能型成长。
本能型成长是最有效率的,过程也是最快乐的,这里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你满足了自身的渴望。因为你想做,而且没有障碍,你做到了,所以你快乐。
2.因为你真的想要做好这件事,所以你会废寝忘食地投入,用尽一切办法,自然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高,过程也会更快。
3.本能型成长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好处。譬如在我的第二个例子中,因为我的杰出表现,老板后来给予了我加薪奖励。
应激型成长
我对应激型成长的理解是,我们身处在某个环境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导致自身不得不进行成长,以适应这些变化。关于这样的情况,我也举例描述一下。
在我创业早期,我的想法很简单,以为作为一个技术合伙人,自己的技术足够支持产品的实现就可以了,只要自己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创业就可以成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看好,所以并没有觉得创业是一件风险高的事情。事实证明,当时我的认知是完全不到位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虽然都是在创业公司,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位置,所需要的技能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单纯是一个技术专家,在创业公司里面,确实只需要关心如何通过自己的经验把产品和业务实现就足够了。但是作为一个技术合伙人,除了要做好产品实现之外,还对很多其他技能有要求。马云老师说过“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技术合伙人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搭建一个走得远的团队。这其中就包含了对识人和用人两方面的要求。团队搭好之后,如何调剂好团队内部的气氛,保证成员的成长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还都只是对内的技能要求。对外比如公司层面的跨部门协作,或是面向业界和市场进行输出又是另外一些必不可少的要求。这些一切一切,都逼迫我对自己进行升级,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和提升自己所缺失的技能。
于是,我进入了应激型成长的状态,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本能型成长来得容易。因为第一,这些要求来得有点突然,甚至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可选择的余地,甚至这是一道或成长或灭亡的选择题;第二,应激型成长往往伴随着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我要成长,我需要打破自己作为技术专家的舒适区,走出去,做很多之前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是我有经验的,甚至未必是我喜欢的。综上所述,由于不是自愿发生的,应激型成长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那么,我们该如何快乐的成长呢?可能你会说将应激型成长转变为本能型成长,多增加自己的兴趣,但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转变成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我的经验和方法,欢迎持续关注。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简介
暨家愉阿里云解决方案架构师TGO鲲鹏会会员。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伊利洛伊理工大学曾任Teradata资深大数据专家作为大数据Team Lead参与EMC内部首个大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开发。15年作为技术合伙人从硅谷回国加入红茶移动并担任工程VP一年时间带领技术团队完成对国内主流安卓厂商的海外漫游支持。16年底获得顺为和小米投资联合创办小米生态链企业树米科技专注于利用虚拟SIM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搭建一站式物联网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