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172于人:研发团队人均产能3年提升3.6倍的秘诀(上).md
2024-10-16 06:37:41 +08:00

92 lines
7.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72 于人研发团队人均产能3年提升3.6倍的秘诀(上)
你好我是随行付CTO于人目前随行付技术团队约400人。随行付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曾经在2年时间内实现了支付宝7年的规模增长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给技术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CPU动辄飙升至80%以上技术人员24小时打地铺加班需求积压严重技术高管忍受不住压力离职……
最终随行付走出了困境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时间内团队人均产能提升至360%。一方面,随行付进行了技术升级,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另一方面,随行付在技术管理上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调整,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管理方面的经验。
随行付的技术管理实践可以用12个字概括就是“定战略、抓战术、搭班子、带队伍”。
如图所示,定战略、抓战术偏理性,搭班子、带队伍偏人文。因为技术管理者作为科技和管理的结合体,是理性和人文的最佳实践者。理性做事,人文育人。
而从做事的角度上讲,定战略表示决策,抓战术表示执行。用一个公式说明:结果=决策✖执行。同样从人文的角度上讲,搭班子和带队伍,同样也对应了决策与执行。
遵循上述逻辑,随行付的技术管理框架划分为四象限,分别是定战略、抓战术、搭班子、带队伍。接下来,我就逐一与你分享这几年的实践感悟。
定战略,以定位破局红海竞舟
定战略的“定”是指定位。做为团队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给团队做好定位那如何确定团队有所为、有所不为呢我总结了3个“定”定范围、定赛道、定路径。
1.定范围,用户所需&企业所长,缺一不可
如图所示,首先,我们需要圈定团队可选的战略方向。明确用户需求与团队擅长的,然后选取重合部分作为战略方向。
如果只关注用户需要,忽视团队长板,则无法建立竞争壁垒,发展过程中容易被竞争对手摧毁;如果只关注团队长板,忽视用户需求,就是自嗨,无法赢得市场认可。而既符合用户需要,又是企业擅长的,便可以作为备选战略方向。
以随行付技术团队为例:假如将业务部门看作我们的用户,可供我们选择的战略范围涵盖:交付速度、开发效率、业务前瞻性、质量、开发成本、运维成本、扩展性、安全性等等。
2.定赛道,争做细分领域第一
孙正义说过,无论你所在的行业有多小,只要你能做到第一,你就会被人需要。
如图所示,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未来空间足够大,同时有信心争夺第一的领域作为战略方向。
市场经济下往往会形成这样的稳定格局第1名占领超过70%的份额第2名占据20%的份额而3-10名的份额加起来都小于10%。就比如2018年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就是阿里72%腾讯21%只留下7%给华为、百度等其他云厂商争夺。
基于这个现象,我们选择战略的时候,就要以做第一为目标。假如行业里已经有巨头存在,没有机会争第一,怎么办?
答案是进行品类细分。以随行付孵化的创新项目——Iron Cloud 微服务私有云开发平台举例我们用了4个限定词来细分赛道即微服务、私有、云和开发。顺应发展趋势首先我们选择云原生放弃物理机其次因为数据安全性我们选择私有云放弃公有云再次因为更擅长高速交付我们选择开发环节放弃运维环节最后因为实践经验丰富我们选择微服务放弃其他架构。
我们判断云赛道足够大微服务未来的市场空间也足够大所以Iron Cloud 选择了微服务私有云开发平台作为细分赛道这4个限定词再加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有机会成为细分领域第一。。
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关于定赛道,特劳特写的《定位》一书,可以帮助技术管理者更好的理解细分赛道。
回归主题,随行付技术团队最终选择的战略目标是“线下收单行业交付速度第一”。
3.定路径,不可实施皆为妄谈
我们经常说,没有可实施路径的战略,就是耍流氓。
很多技术管理者,特别是高管,容易犯一个毛病:战略蓝图规划的很好很强大,落地失败了就说下面人不给力。更有甚者,当下属不知道如何做,向他请教时,这哥们来一句:“我如果会做要你干什么?”
各位技术管理者,切记,定路径是定战略的一部分,不能推给执行阶段。
为了达成收单行业交付速度第一的战略目标我们每半年会确定一个阶段性技术目标采用OKR的方式分解到各个团队中各自努力达成就这样一步一步达成战略目标。
截止2018年底我们可以做到85%的任务一周内上线附带着人均产能较2015年提升到了3.6倍预计到2019年底将提升至5倍。
好了,定战略,就分享到这里。
抓战术,以后果严重度区分大事小情
抓战术这个层面我总结了3个词抓大、放小、管细。
1.抓大,大事抓过程
同一时间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需要关注的需要占用你70%的精力来对待。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对于这件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扎到过程里,管理每个里程碑,持续跟进,及早发现问题,避免风险。
2.放小,小事要放权
放小的“放”,讲的是放权。尽量把事情边界划分清楚,遵循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交给团队成员,领导者只需要定期获取阶段性成果反馈,尽量少插手过程。
至于如何划分大小事是这个层面的关隘,我的判断依据不是工作量、也不是复杂度,而是基于“对失败后果的承受能力”来衡量。
3.管细,万事可测量
管细不是指事无巨细而是制定合理、贴切、细致的测量标准。对不确定性时代下的非KPI型团队来说测量是很重要的管理手段当然只统计不考核。目前随行付的技术团队已经做到数字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手段统计各项目组日常工作情况每周进行横向排名。不需要KPI因为测量和排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手段。在此需要提醒一点数据统计和排名建议只针对团队不要精确到每个人。
受限于篇幅,今天只分享定战略和抓战术两方面的心得体会,搭班子和带队伍将在下一篇文章与你分享,欢迎持续关注!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简介
于人随行付CTO黑少微服务商店创始人Iron Cloud 微服务开发平台创始人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拥有9年分布式金融系统实践经验5年支付系统演进经验。对微服务架构有独到见解对微服务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理解。管理经验全面擅长通过分工、聚焦与放权系统性提升组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