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PyTorch深度学习实战/23情感分析:如何使用LSTM进行情感分析?.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8 KiB
Raw Blame History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23 情感分析如何使用LSTM进行情感分析
                        你好,我是方远。

欢迎来跟我一起学习情感分析,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机器学习里的文本情感分析。文本情感分析又叫做观点提取、主题分析、倾向性分析等。光说概念,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抽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应用,你一看就能明白了。

比方说我们在购物网站上选购一款商品时,首先会翻阅一下商品评价,看看是否有中差评。这些评论信息表达了人们的各种情感色彩和情感倾向性,如喜、怒、哀、乐和批评、赞扬等。像这样根据评价文本,由计算机自动区分评价属于好评、中评或者说差评,背后用到的技术就是情感分析。

如果你进一步观察,还会发现,在好评差评的上方还有一些标签,比如“声音大小合适”、“连接速度快”、“售后态度很好”等。这些标签其实也是计算机根据文本,自动提取的主题或者观点。

情感分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兴起自2000年初以来情感分析已经成长为自然语言处理NLP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也被广泛应用在个性化推荐、商业决策、舆情监控等方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完成一个情感分析项目,一起来对影评文本做分析。

数据准备

现在我们手中有一批影评数据IMDB数据集影评被分为两类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我们需要训练一个情感分析模型对影评文本进行分类。

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文本分类问题,研究对象是电影评论类的文本,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二分类。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训练数据。

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是一个来自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其中包含了50000条严重两极分化的电影评论。数据集被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各有25000条评论并且训练集和测试集都包含50%的正面评论和50%的消极评论。

如何用Torchtext读取数据集

我们可以利用Torchtext工具包来读取数据集。

Torchtext是一个包含常用的文本处理工具和常见自然语言数据集的工具包。我们可以类比之前学习过的Torchvision包来理解它只不过Torchvision包是用来处理图像的而Torchtext则是用来处理文本的。

安装Torchtext同样很简单我们可以使用pip进行安装命令如下

pip install torchtext

Torchtext中包含了上面我们要使用的IMDB数据集并且还有读取语料库、词转词向量、词转下标、建立相应迭代器等功能可以满足我们对文本的处理需求。

更为方便的是Torchtext已经把一些常见对文本处理的数据集囊括在了torchtext.datasets中与Torchvision类似使用时会自动下载、解压并解析数据。

以IMDB为例我们可以用后面的代码来读取数据集

读取IMDB数据集

import torchtext train_iter = torchtext.datasets.IMDB(root='./data', split='train') next(train_iter)

torchtext.datasets.IMDB函数有两个参数其中

root是一个字符串用于指定你想要读取目标数据集的位置如果数据集不存在则会自动下载 split是一个字符串或者元组表示返回的数据集类型是训练集、测试集或验证集默认是 (train, test)。- torchtext.datasets.IMDB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迭代器这里我们读取了IMDB数据集中的训练集共25000条数据存入了变量train_iter中。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利用next()函数读取出迭代器train_iter中的一条数据每一行是情绪分类以及后面的评论文本。“neg”表示负面评价“pos”表示正面评价。

数据处理pipelines

读取出了数据集中的评论文本和情绪分类我们还需要将文本和分类标签处理成向量才能被计算机读取。处理文本的一般过程是先分词然后根据词汇表将词语转换为id。

Torchtext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文本处理工具包括分词器“tokenizer”和词汇表“vocab”。我们可以用下面两个函数来创建分词器和词汇表。

get_tokenizer函数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分词器。将文本喂给相应的分词器分词器就可以根据不同分词函数的规则完成分词。例如英文的分词器就是简单按照空格和标点符号进行分词。

build_vocab_from_iterator函数可以帮助我们使用训练数据集的迭代器构建词汇表构建好词汇表后输入分词后的结果即可返回每个词语的id。

创建分词器和构建词汇表的代码如下。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可以处理英文的分词器tokenizer然后再根据IMDB数据集的训练集迭代器train_iter建立词汇表vocab。

创建分词器

tokenizer = torchtext.data.utils.get_tokenizer('basic_english') print(tokenizer('here is the an example!')) ''' 输出:['here', 'is', 'the', 'an', 'example', '!'] '''

构建词汇表

def yield_tokens(data_iter): for _, text in data_iter: yield tokenizer(text)

vocab = torchtext.vocab.build_vocab_from_iterator(yield_tokens(train_iter), specials=["", ""]) vocab.set_default_index(vocab[""])

print(vocab(tokenizer('here is the an example '))) ''' 输出:[131, 9, 40, 464, 0, 0] '''

在构建词汇表的过程中yield_tokens函数的作用就是依次将训练数据集中的每一条数据都进行分词处理。另外在构建词汇表时用户还可以利用specials参数自定义词表。

上述代码中我们自定义了两个词语:“”和“”,分别表示占位符和未登录词。顾名思义,未登录词是指没有被收录在分词词表中的词。由于每条影评文本的长度不同,不能直接批量合成矩阵,因此需通过截断或填补占位符来固定长度。

为了方便后续调用我们使用分词器和词汇表来建立数据处理的pipelines。文本pipeline用于给定一段文本返回分词后的id。标签pipeline用于将情绪分类转化为数字即“neg”转化为0“pos”转化为1。

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数据处理pipelines

text_pipeline = lambda x: vocab(tokenizer(x)) label_pipeline = lambda x: 1 if x == 'pos' else 0

print(text_pipeline('here is the an example')) ''' 输出:[131, 9, 40, 464, 0, 0 , ... , 0] ''' print(label_pipeline('neg')) ''' 输出0 '''

通过示例的输出结果相信你很容易就能理解文本pipeline和标签pipeline的用法了。

生成训练数据

有了数据处理的pipelines接下来就是生成训练数据也就是生成DataLoader。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变长数据处理的问题。我们在将文本pipeline所生成的id列表转化为模型能够识别的tensor时由于文本的句子是变长的因此生成的tensor长度不一无法组成矩阵。

这时我们需要限定一个句子的最大长度。例如句子的最大长度为256个单词那么超过256个单词的句子需要做截断处理不足256个单词的句子需要统一补位这里用“/ ”来填补。

上面所说的这些操作我们都可以放到collate_batch函数中来处理。

collate_batch函数有什么用呢它负责在DataLoad提取一个batch的样本时完成一系列预处理工作包括生成文本的tensor、生成标签的tensor、生成句子长度的tensor以及上面所说的对文本进行截断、补位操作。所以我们将collate_batch函数通过参数collate_fn传入DataLoader即可实现对变长数据的处理。

collate_batch函数的定义以及生成训练与验证DataLoader的代码如下。

生成训练数据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text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orch.utils.data.dataset import random_split from torchtext.data.functional import to_map_style_dataset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def collate_batch(batch): max_length = 256 pad = text_pipeline('') label_list, text_list, length_list = [], [], [] for (_label, _text) in batch: label_list.append(label_pipeline(_label)) processed_text = text_pipeline(_text)[:max_length] length_list.append(len(processed_text)) text_list.append((processed_text+pad*max_length)[:max_length]) label_list = torch.tensor(label_list, dtype=torch.int64) text_list = torch.tensor(text_list, dtype=torch.int64) length_list = torch.tensor(length_list, dtype=torch.int64) return label_list.to(device), text_list.to(device), length_list.to(device)

train_iter = torchtext.datasets.IMDB(root='./data', split='train') train_dataset = to_map_style_dataset(train_iter) num_train = int(len(train_dataset) * 0.95) split_train_, split_valid_ = random_split(train_dataset, [num_train, len(train_dataset) - num_train])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split_train_, batch_size=8, shuffle=True, collate_fn=collate_batch) valid_dataloader = DataLoader(split_valid_, batch_size=8, shuffle=False, collate_fn=collate_batch)

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这段代码的流程,一共是五个步骤。

1.利用torchtext读取IMDB的训练数据集得到训练数据迭代器- 2.使用to_map_style_dataset函数将迭代器转化为Dataset类型- 3.使用random_split函数对Dataset进行划分其中95%作为训练集5%作为验证集;- 4.生成训练集的DataLoader- 5.生成验证集的DataLoader。

到此为止,数据部分已经全部准备完毕了,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网络模型的构建。

模型构建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知识。卷积神经网络使用固定的大小矩阵作为输入(例如一张图片),然后输出一个固定大小的向量(例如不同类别的概率),因此适用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等。

但是除了图像之外还有很多信息其大小或长度并不是固定的例如音频、视频、文本等。我们想要处理这些序列相关的数据就要用到时序模型。比如我们今天要处理的文本数据这就涉及一种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

不过由于RNN自身的结构问题在进行反向传播时容易出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LSTM网络在RNN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精妙的门控制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的问题。

我们使用LSTM网络来进行情绪分类的预测。模型的定义如下。

定义模型

class LSTM(torch.nn.Module): def init(self, vocab_size, embedding_dim, hidden_dim, output_dim, n_layers, bidirectional, dropout_rate, pad_index=0): super().init() self.embedding = torch.nn.Embedding(vocab_size, embedding_dim, padding_idx=pad_index) self.lstm = torch.nn.LSTM(embedding_dim, hidden_dim, n_layers, bidirectional=bidirectional, dropout=dropout_rate, batch_first=True) self.fc = torch.nn.Linear(hidden_dim * 2 if bidirectional else hidden_dim, output_dim) self.dropout = torch.nn.Dropout(dropout_rate)

def forward(self, ids, length):
    embedded = self.dropout(self.embedding(ids))
    packed_embedded = torch.nn.utils.rnn.pack_padded_sequence(embedded, length, batch_first=True, 
                                                        enforce_sorted=False)
    packed_output, (hidden, cell) = self.lstm(packed_embedded)
    output, output_length = torch.nn.utils.rnn.pad_packed_sequence(packed_output)
    if self.lstm.bidirectional:
        hidden = self.dropout(torch.cat([hidden[-1], hidden[-2]], dim=-1))
    else:
        hidden = self.dropout(hidden[-1])
    prediction = self.fc(hidden)
    return prediction

网络模型的具体结构首先是一个Embedding层用来接收文本id的tensor然后是LSTM层最后是一个全连接分类层。其中bidirectional为True表示网络为双向LSTMbidirectional为False表示网络为单向LSTM。

网络模型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模型训练与评估

定义好网络模型的结构,我们就可以进行模型训练了。首先是实例化网络模型,参数以及具体的代码如下。

实例化模型

vocab_size = len(vocab) embedding_dim = 300 hidden_dim = 300 output_dim = 2 n_layers = 2 bidirectional = True dropout_rate = 0.5

model = LSTM(vocab_size, embedding_dim, hidden_dim, output_dim, n_layers, bidirectional, dropout_rate) model = model.to(device)

由于数据的情感极性共分为两类因此这里我们要把output_dim的值设置为2。- 接下来是定义损失函数与优化方法,代码如下。在之前的课程里也多次讲过了,所以这里不再重复。

损失函数与优化方法

lr = 5e-4 criterion = torch.nn.CrossEntropyLoss() criterion = criterion.to(device)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lr)

计算loss的代码如下。

import tqdm import sys import numpy as np

def train(dataloader, model, criterion, optimizer, device): model.train() epoch_losses = [] epoch_accs = [] for batch in tqdm.tqdm(dataloader, desc='training...', file=sys.stdout): (label, ids, length) = batch label = label.to(device) ids = ids.to(device) length = length.to(device) prediction = model(ids, length) loss = criterion(prediction, label) # loss计算 accuracy = get_accuracy(prediction, label) # 梯度更新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epoch_losses.append(loss.item()) epoch_accs.append(accuracy.item()) return epoch_losses, epoch_accs

def evaluate(dataloader, model, criterion, device): model.eval() epoch_losses = [] epoch_accs = [] with torch.no_grad(): for batch in tqdm.tqdm(dataloader, desc='evaluating...', file=sys.stdout): (label, ids, length) = batch label = label.to(device) ids = ids.to(device) length = length.to(device) prediction = model(ids, length) loss = criterion(prediction, label) # loss计算 accuracy = get_accuracy(prediction, label) epoch_losses.append(loss.item()) epoch_accs.append(accuracy.item()) return epoch_losses, epoch_accs

可以看到这里训练过程与验证过程的loss计算分别定义在了train函数和evaluate函数中。主要区别是训练过程有梯度的更新而验证过程中不涉及梯度的更新只计算loss即可。- 模型的评估我们使用ACC也就是准确率作为评估指标计算ACC的代码如下。

def get_accuracy(prediction, label): batch_size, _ = prediction.shape predicted_classes = prediction.argmax(dim=-1) correct_predictions = predicted_classes.eq(label).sum() accuracy = correct_predictions / batch_size return accuracy

最后训练过程的具体代码如下。包括计算loss和ACC、保存losses列表和保存最优模型。

n_epochs = 10 best_valid_loss = float('inf')

train_losses = [] train_accs = [] valid_losses = [] valid_accs = []

for epoch in range(n_epochs): train_loss, train_acc = train(train_dataloader, model, criterion, optimizer, device) valid_loss, valid_acc = evaluate(valid_dataloader, model, criterion, device) train_losses.extend(train_loss) train_accs.extend(train_acc) valid_losses.extend(valid_loss) valid_accs.extend(valid_acc) epoch_train_loss = np.mean(train_loss) epoch_train_acc = np.mean(train_acc) epoch_valid_loss = np.mean(valid_loss) epoch_valid_acc = np.mean(valid_acc)
if epoch_valid_loss < best_valid_loss: best_valid_loss = epoch_valid_loss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lstm.pt')
print(f'epoch: {epoch+1}') print(f'train_loss: {epoch_train_loss:.3f}, train_acc: {epoch_train_acc:.3f}') print(f'valid_loss: {epoch_valid_loss:.3f}, valid_acc: {epoch_valid_acc:.3f}')

我们还可以利用保存下来train_losses列表绘制训练过程中的loss曲线或使用第15课讲过的可视化工具来监控训练过程。- 至此,一个完整的情感分析项目已经完成了。从数据读取到模型构建与训练的方方面面,我都手把手教给了你,希望你能以此为模板,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小结

恭喜你,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个情感分析项目的实践,相当于是对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一个初探。我带你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要点。

在数据准备阶段我们可以使用PyTorch提供的文本处理工具包Torchtext。想要掌握Torchtext也不难我们可以类比之前详细介绍过的Torchvision不懂的地方再对应去查阅文档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模型构建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合的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常被用于处理图像作为输入的预测问题循环神经网络常被用于处理变长的、序列相关的数据。而LSTM相较于RNN能更好地解决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的问题。

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还会讲解两大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文本分类和摘要生成,它们分别包括了判别模型和生成模型,相信那时你一定会在文本处理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每课一练

利用今天训练的模型编写一个函数predict_sentiment实现输入一句话输出这句话的情绪类别与概率。

例如:

text = "This film is terrible!" predict_sentiment(text, model, tokenizer, vocab, device) ''' 输出:('neg', 0.8874172568321228) '''

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交流互动,也推荐你把今天学到的内容分享给更多朋友,跟他一起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