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Web3.0入局攻略/08区块链:从底层重构金融.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30 lines
1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8 区块链:从底层重构金融
你好,我是郭大治,很高兴与你在极客时间再次相遇。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和血液,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资金融通,所以金融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就非常依赖,从这个角度来说,支撑金融系统运行的技术手段,对于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则、产品形态以及风险特征都会发挥重要的影响。
那么在Web 3.0的背景下,去中心化技术底层对于金融体系的运行,会有哪些基础性影响呢?又将推动金融体系诞生哪些新的业态?在这个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的发展空间又会受哪些影响?
另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金融一直是IT人员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在这场底层架构重塑推动行业变革的大潮中我们又要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在行业的变迁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提供对应的产出这些问题都需要以了解行业变革的背景为前提。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安排了三部分的内容分别以区块链技术为例针对去中心化底层架构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在传统金融和完全基于新的底层发展起来的DeFi中的应用来给你进行详细解读它。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重点讨论下,区块链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对金融服务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准备好了吗?马上开始。
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我们知道,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源于比特币的诞生,而比特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去中心化计算网络如何为数据资产确权、定价和交易的典型案例。那么,结合比特币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块链的发展情况,我认为,区块链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主要会对金融服务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自助式开户
首先,账户是金融服务的最基本单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在传统金融体系,账户和个人是强绑定的,如果你要开设个人账户,你只能到银行现场,即使在金融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一点依然是金融机构坚守的底线。
但是,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定义账户,任何人只要掌握私钥,就可以控制账户资产,服务全过程不需要任何机构参与,当然也可以实现自助开户。但是,人和账户既是绑定的,也是可以拆分的,所以,自助式开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为我们带来便捷,但也能为一些黑产和金融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所以,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清算即结算
清算和结算是金融体系中,资产交易流程里的两个非常基础的业务环节,其中,清算就是对账,因为在一段时间之内,金融机构不可能只发生你一笔交易,而是大量用户有买有卖,金融机构需要算一个总账;结算就是按照这个总账,进行资产交割。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资产交易的过程中需要中央证券存管CSD、中央对手方Central CounterpartyCCP、证券结算系统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SSS、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PS分别发挥证券登记、作市和清结算的功能。
比如我们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的时候往往需要遵守T+1或者T+2的规则就是说你买了某只股票之后必须要在1天或者2天之后才能卖出去这个1天和2天就是用来清结算的时间。相对于每笔交易都逐笔进行交割来说清结算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式但是清结算的流程设计又为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设置了上限。
区块链账本本身就是CSD和SSS自己可以发挥证券登记和结算的功能区块链每出一次块所有交易的清算和结算就全部完成了如果区块链出块的速度足够快清结算几乎就会随着交易的完成而同步完成并不需要单独再花费时间。这样来说我们基于区块链进行资产交易就可以大幅提升资产的流动性。
条件式交易
区块链支持智能合约,基于分布式计算网络,一旦合约被部署,特定的交易就会按照合约中设定的条件自动执行,而不会被任何一方所终止。智能合约的这种特性比较适合多方参与的复杂交易,一旦触发智能合约的付款条件,交易将被无条件执行,交易也就不再会面临信用风险。
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在保险业务中,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设定赔偿条款,一旦赔偿条件触发,赔偿资金就可以自动转账至投保用户。
再比如,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专业的中介机构(如评级公司),会对各种非标资产如贷款、租金或收费权等进行评级、分类以及归集各期现金流,每个环节都需要资产方和其他相关机构的相互配合,因此这样的传统模式会存在比较大的沟通成本和信用风险。
而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中需要的评级、担保和现金流归集等功能,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失误以及造假的可能性,使资产证券化的整个业务流程得到有效管理。
总而言之区块链作为金融系统新型基础设施会对金融体系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Web 3.0产生了大量的、创新的金融服务,这些创新金融服务既包括以代币为对象形成的去中心化金融,即 DeFi下节课我会给你具体解读它也包括传统金融领域的创新。
接下来,我先通过法定数字货币和供应链金融两个案例,来给你介绍一下区块链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
法定数字货币CBDC央行亲自下场影响不同凡响
我们知道,现代金融体系中,各国央行承担着货币体系“守望者”的作用,自三百多年前全球第一家央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央行逐渐形成了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三大工具”的货币政策体系,这些工具的运用主要是对本国的通胀率负责。
但各国央行实施“三大工具”的前提,是该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由于货币形态或者支付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对“三大工具”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的话,央行就需要主动采取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效果。
几年前,互联网支付的崛起对我国货币流通体系产生较大影响,央行及时采取措施要求第三方支付“去直联”,但仅仅通过“去直联”,显然无法实现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覆盖。所以,发展央行直接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就成为了新的政策选项。
如果一国央行能够在这一赛道建立全新的支付基础设施的话,毫无疑问,对于该货币体系的持续、稳健运行会产生重要意义。毕竟抢占了技术平台,就相当于获得了业务场景的控制权,从而对于业务规则的制定也就具有更大范围的选择权。
另外在2019年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还计划通过Libra等项目在全球范围推广代币支付。虽然现在看Libra这个项目已经夭折了但目前还在推进的类似的项目其实还有很多从支付的角度来看这些私人属性的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实际上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所以各国央行也在加速推出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方案以应对这一挑战。
事实上法定数字货币在货币属性和法律地位方面与传统的纸币或电子货币是基本保持一致的而且它还可以和传统纸币或电子支付进行打通。但在底层技术架构方面它们都强调基于分布式账本DLT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发行。
DLT是一种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数据库的技术区块链属于DLT技术中的一个分支DLT还包括 Hashgraph 和 Directed Acyclic GraphsDAG等更多的技术分支。
基于DLT技术构建的数字货币技术在整体架构、发行协议、数据格式、签名机制、数字钱包等方面和传统形式的电子货币有很明显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它具有更难篡改、渠道更广泛等特点。但它也有缺点就是需要我们构建一套全新的生态系统这对于我们的技术要求更高而且体系运行维护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不过,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对各国的金融系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金融系统的功能及金融机构职能分工方面,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就比如说零售型CBDC专门提供支付功能的数字货币这类产品可以在降低小额支付成本、扩展支付范围、增强支付的可追溯性方面发挥明显的作用而批发型CBDC专门针对证券类资产交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那么这类项目的实施就会对股票、外汇等有价证券的流动性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此外在零售型CBDC中还存在“一元模式”和“二元模式”之分。“二元模式”下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一起维护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而在“一元模式”下央行会直接面对全社会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维护服务而这里我们就几乎找不到商业银行存在的价值。
那么,商业银行会随之消失?还是发生业务转型?我们都不得而知,法定数字货币对于各国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的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供应链金融:多种数据技术配合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供应链金融。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呢?基于供应链内部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开展的金融业务,就叫做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传统业务模式中,由于碎片化信息无法打通、缺乏风控手段等原因,供应链金融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而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方面,可以通过解决信息孤岛、传递核心企业信用、丰富可信贸易场景、防范履约风险四个角度发挥重要作用。
在打破信息孤岛方面,作为分布式的账本技术,区块链的多个节点会共同维护一个账本,而且可以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同时我们还可以基于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为充分显示数据价值创造条件。
在传递核心企业信用方面,区块链发挥数据确权的作用,使得核心企业信用可以通过转让和拆分广泛流通。
在丰富贸易场景方面,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把供应链中更多的贸易相关数据上链,通过链上化的单证、合同、支付凭证等数据佐证贸易的真实性。
在防范履约风险方面,通过智能合约的运用确保交易双方或者多方按时履行付款义务,降低信用成本。
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供应链金融的各种形态,来分析下区块链的影响。比如,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中,由于资产本来就以数字形态存在,直接通过资产上链的方式即可对原有业务模式实现创新。
采用资产上链的模式可以将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转化为数字凭证,而且可以在各级供应商之间流通,既可用于支付,也可用于融资取现。这方面在国内和国际都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中国宝武旗下的欧冶金融,推出以应收账款债券为载体的“通宝”。
再比如存货质押融资,它是指供应链企业以保存在仓库的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为抵押而获得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但传统的仓储管理仍然停留在纸质单据阶段,记账、入库、出库、盘库全都依靠人工完成,货物一旦入库就像进了黑箱,关于货物的信息完全依赖仓储机构的信用,这就导致基于抵押物价值开展的抵押借贷业务,变成了基于仓储机构信用的信用借贷业务。
在2013年上海钢贸案、2014年青岛钢贸案还有2020年的唐山钢贸案中都是因为仓库管理不善造成“一货多抵”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可以说“一货多抵”的操作导致了金融机构视存货质押融资为雷场。
而在存货质押融资的模式下,我们首先要求“管好货”,也就是要做到高效、准确的库存盘点,让“黑洞仓库”变成“可信仓库”。然后,基于物联网技术,我们就可以利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来对物流及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监控。
以大宗商品为例针对原油等液态物资我们可以利用容器内液面起伏探测器来追踪液态商品性状针对铁矿石等难以过磅的干散货通过3D激光扫描堆位体积我们可以实时采集重量信息针对糖、粮食等易变质商品我们也能通过带质检的传感装置监视仓库的温度、湿度。
由此可见,可信仓库的建设,帮我们解决了数据生成的关键问题,而数据的使用价值挖掘,就需要区块链发挥作用了。基于区块链建立系统,我们就可以连续记录存库数据,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为篡改数据编造虚假业务量的情况,从而为交易真实性判断提供依据。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商品交易所、担保机构、仓储机构、银行、仓单持有人共建一条联盟链,就可以基于账本准确获取仓单基本信息,跟踪仓单注册、转让、质押流转信息,从而也能有效规避仓单多重质押风险。
小结
这节课里,我们了解到了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对于金融体系运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助开户、清结算一体化,以及交易执行的可编程性上,区块链对于一般的金融业务都可通过这些特点发挥作用和影响。
当然,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它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数据的记录和获取方面,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可信账本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此外,区块链在金融体系的应用也伴生着大量风险的出现,而且其跨国界的特性也不太便于各国政府进行金融监管,这也是目前各国政府对区块链在金融中的应用比较慎重的重要原因。
在下节课里我还会针对DeFi进行重点介绍你可以期待一下。
思考题
区块链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还有哪些典型场景呢?欢迎给我留言,分享你的思考和见解,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如果觉得有收获,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