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管理实战36讲/01多年前的那些工程师都去哪了?.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01 lines
1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1 多年前的那些工程师都去哪了?
也许是现在,也许是未来,总有那么一天,你会操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当你抬起头来,展望自己的职业道路的时候,也许这篇文章可以给你一些指引。
实际上,我一直希望能够帮技术人整理一个职业发展路径的图谱,让技术人在碰到职业选择困惑的时候,可以看看别人走过的路。而上周的“老知道人”聚会,刚好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是一个跨越了 10 年的比较完整的“样本集”。
“老知道人”,是对百度知道早期团队成员的一个称谓,虽然大部分都已不在知道团队,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于这个产品以及同事的深厚感情。
百度知道于 2005 年 11 月正式上线。我正是怀着对这个产品的无比喜爱,以及对百度“让人们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使命的无比认同,于 2005 年 12 月加入知道团队,成为一名后端工程师,因此我对 2005 年2008 年百度知道的工程师们都非常熟悉。
刚好就这次聚会,我整理了一下当年这批工程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如今大体分布在四个大类的八个方向。
这四个大类分别是技术类、管理类、创业类和顾问类,接下来我逐个来详细说明。
一、技术类
技术类主要包含两个大方向。
一个方向侧重于“广”,着眼技术的整体性、架构性和业务解决方案,我们姑且称为“架构师”或“首席架构师”。 他们往往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方案的“总设计师”他们常见的作品包括社区类服务架构、云服务架构、搜索架构、电商服务架构、O2O 服务架构、数据平台架构等等,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一位或几位技术架构师。
另外一个方向侧重于“专”,着眼于某个专项技术的深度、专业度和精细度,我们姑且称为“某领域技术专家”或“科学家”,比如图像技术、语音技术、机器学习、推荐算法等等。他们往往是一个专业领域里的“武林高手”,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应用在每一个专业领域。
二、管理类
管理类也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即技术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你可以认为职业经理人是技术管理者的更成熟阶段,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选择。
技术管理者,这个方向很自然,就是从工程师到技术团队的一线经理,再慢慢做到部门经理等二线经理,然后是某个大技术体系或整个技术部的技术副总裁,如果还包括产品、设计等所有“产品交付”类团队,就成为了一个常规意义上的 CTO但总体上都是技术管理者。
另外一个方向是职业经理人。之所以叫职业经理人,是他不限于管理技术类团队,往往负责的是一个完整的业务,很像是这个业务的 CEO有些公司也会叫 GMgeneral manager。这个角色并不限定在具体一个业务还可以根据公司需要去负责一个新业务迁移性比较强比较接近我们常说的“职业经理人”。这样的管理者会关心一个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但本质还是公司高管在公司整体框架下工作。
三、创业类
创业类对于技术人来说,也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作为创始人牵头创业,做领头羊。创业成功后就成为我们所说的“企业家”,像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等,这都是技术人牵头创业的典范。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服务这些技术方向的大热,也催生出很多技术出身的 CEO在自己的技术领域里开疆拓土挥斥方遒神策数据的 CEO 桑文锋就是我们“老知道人”在这个方向上的佼佼者。
另一个方向是作为技术合伙人或技术高管全盘负责公司的技术,以技术管理为公司“安邦定国”。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角色,比如互联网第二梯队的 TMD 中, 头条T的杨震原、美团M的穆荣均、滴滴D的张博都是这个方向上的优秀代表。
而且可以小小自豪一下的是,他们都是曾经的老百度人,其中荣均还是百度知道的元老之一。显然,这个方向上的成功案例不仅于此,大部分独角兽的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技术高管。
你可能会问,这个技术合伙人的方向,和技术管理者的方向有什么区别吗?看上去都是“技术高管”。但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主要在于:你是从公司早期就共同创业做到高管的,还是你只是在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做高管的?这是两条很不同的路。
其中,前者的核心是共同创业,这里我列举的都是创业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为了方便你理解和认知,而现实中大部分的创业都是尚未成功的,所以大部分技术合伙人面临的是创业团队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他们在大部分时间内都不是技术高管,而是共同创业者;但后者,较成熟公司的技术高管则不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技术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和创业公司差别是很大的,所以这其实是非常不同的两个职业方向。
你可能还会问,为什么要把创业者和技术合伙人区分为两个方向呢?他们不都怀着创业的心态吗?我想说,我分开来讲的原因是这两个角色对人的要求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因为他们的职责差异很大,所以他们的“技能清单”差异也很大,因此我将其分为两个方向。
四、顾问类
顾问类的两个方向离得有点远。
一个方向是投资顾问,也就是做投资人,有做投前的,也有做投后的,基于对一个创业团队和项目的完整判断,从外围以资本运作和投后服务来支持创业公司发展。他们在做投资人之前,往往都有着相当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比如百度风投的齐玉杰、清流资本的王梦秋和陈韫敏,之前都是百度的高管,都曾经直接或间接管理过百度知道团队,他们也都曾经是百度的工程师,典型的技术人。
另外一个方向是管理顾问,也就是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偏人力发展和团队建设。这个方向是通过支持管理者和 HR 来支持公司的发展往往以多年的管理经验、管理理论、教练技术和培训经验为依托。目前这个方向的人是最少的好像只有我在做。而且1 年前,我还是创业公司的技术高管,而 5 年前,我是百度的一名部门经理。
上面,就是 10 年前的“老知道人”,在 10 年后的职业发展情况。你可能会问,除了上述 8 个方向,还有没有其他的发展路径呢?答案是有的,比如技术网红、技术媒体人,以及各种断崖式转行:专职理财、继承家业、全职奶爸奶妈、周游世界等等,这些情况太偶然,很难借鉴,所以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内。
你是不是会好奇,这 20 个人的分布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各个方向的占比:
“老知道人”发展方向分布
综合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如下三个特点:
整体分布情况比较分散,大家 10 年后都有了自己的选择。
技术管理者和创业公司的技术合伙人相对集中,两个方向加起来超过一半。
10 年后仍坚持做技术的比例比较低,在 20% 左右。
当然,这个“样本集”用于说明整个互联网领域技术人的发展情况,显然是不能完全代表的。但是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你一些感性认知,供你参考。
你可能会问,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和积累呢?对此,我先展示一下各个发展方向上的“技能清单”,这个技能清单都是“通常来说”需要具备的,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
八大方向技能清单
上面这些“技能清单”,用的都是很大的词,听起来可能有些笼统,我理一下大体的逻辑。
开始,你作为工程师,需要有很好的技术实操能力,这是作为工程师的职业素质。慢慢地,随着你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你会提升整体架构能力,成为一名架构师。而如果你对某个专业领域的技术越来越专精,你会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或科学家。
当然,你也可以不断拓展自己项目管理能力和带团队的能力,这样你会成为越来越高级的技术管理者,也可以去创业公司做技术合伙人。当你越来越关注行业发展、商业逻辑、公司经营,就慢慢拥有了职业经理人和公司创始人的视角;当越来越关注资本运作和资本产生的价值,就会从投资人的角度去看待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
这里我是按照视角的迁移和能力的扩展来阐述整个过程的,但是作为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却并不需要完全沿着这个过程,也并没有越后者越高级的说法,最终你会停留在自己喜欢和认同的角色上,那个就是最好的。
但是,无论你走哪条路上,你都会发现有些能力是共通的,比如规划、带人、沟通、执行等管理能力覆盖了全部 8 个方向。
因此,这里你还需要区分“技术管理能力”和“技术管理岗位”这两个概念。你可能出于兴趣、机遇等各种原因不会去选择做“技术管理岗位”,但是,“管理”作为一项综合能力,是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至少你都需要和管理者合作。只不过因为你的角色不同,需要掌握的程度不同。
总之,对于技术人来说,无论你是否做技术管理岗,你所有的职业发展,都会围绕着技术和管理这两条腿在走路,一条腿是走不远的。
所以,你现在知道多年前的那些工程师,是如何迈着两条腿走向远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