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187赵晓光:如何培养团队竞争力(下).md
2024-10-16 06:37:41 +08:00

62 lines
9.7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87 赵晓光:如何培养团队竞争力(下)
你好我是Resideo技术总监赵晓光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列出了四项团队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明确团队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明确团队当前能力制定发展战略设定周期性目标以及关键结果。前两项已经在上篇文章详细阐述今天继续分享后两个关键因素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收获。
制定发展战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通过理资源回顾(MRR)和技术资源回顾(TRR)。对团队能力进行了梳理对团队人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此作为支撑再开始做竞争力发展战略就会比较客观和直接。制定竞争力发展战略和计划CDS(competency development strategy)/CDP(competency development plan))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点:
第一,愿景和使命,毋庸置疑,如果能力的培养不是为愿景和使命服务,就说明要么愿景和使命不正确,要么是能力培养策略有问题;
第二,产品(业务)路线图,竞争力的培养必须为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勤支撑和保障,如果没有清晰的产品路线图,谈能力就是无的之失,南辕北辙。而对团队能力有一定了解,也可以帮助产品路线图不断完善;
第三,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需要和产品路线图互相呼应,团队竞争力的培养,需要以技术路线图为蓝本,这个时候才会细化现状到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制定后续的跟进计划。
一般来讲综合考虑了这些主要因素也明确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后就可以制定发展策略了。针对不同分类的技能所做的策略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归结为Buy or Borrow。
对于高精尖技能,基本上通过组织内培养/培训或外部招聘等手段不过具备这类技能的人才非常紧缺外部招聘可能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在内部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反而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内部人才提供很好的职业发展路线另一方面内部培养的人才对行业的理解比较深刻更容易快速进入状态这两种都属于Buy的方式。
我们也可以通过Borrow的方式来弥补竞争力的不足例如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来快速提升在该技术领域的能力通过中长期的合作逐步培养自己团队的实力。我个人的经验是在这些前沿的技术领域通过和高校合作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没有业务竞争关系不会形成利益冲突同时把技术转化为应用对高校和企业来讲都是双赢的选择。
对于畅销类技能,如果需求不紧急,基本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来逐步培养,把有潜力的人放到项目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迅速扩大人才规模,如果需求紧急,因为此类技能人才比较充足,就可以直接到市场上进行招聘。
针对上述两类技能的人才需要特别指出的情况是如果发现单点故障SPF也就是说某个技能只有一个人会那么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一旦出现SPF意外会对整个组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团队竞争力的培养是为了未来持续发展做准备的但是如果出现多个SPF可能就会没有未来。
对于领先技能需要组织业务人员一起为技术团队掌握的领先技术找到更好的业务这样做时一定要回答出“如果我们用XX技术来解决XX问题会怎样一旦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对业务拓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对于基础技能可以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通过Borrow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也就是通过外包也是合作的一种或者合同工的方式把这些工作转移给第三方让自己有更多精力着眼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另外这些技能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高精尖技能可能就是明天的基础技能一定要用前瞻性视角去思考。
在提升竞争力的计划中,打造合适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比较重要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够互相学习,会带动整体能力的提高。学习型文化不是靠发几本书可以解决的,要通过配套的行动以及激励来实现,比如定期的技术分享,鼓励团队和外部建立连接,参加论坛以及技术峰会等。需要补充的是,激励政策不仅仅有物质激励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提升个人影响力也非常重要,例如在团队内部进行宣传,外部进行演讲,通过团队博客或者微信公众号鼓励大家写文章等,都是比较好的激励方式。
当完成了团队技术能力的分析以及确定了相应可采用的策略后就需要把培养的战略再细化到人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着重培养FDPfocus development plan普遍提高IDP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着重培养适用于那些被选出来的核心发展人员需要和他的上级一起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有的人需要通过参加行业论坛峰会来拓展有的人需要内部导师来指导有的人需要在项目里面实践还有的人需要通过培训来快速提高等。而普遍提高适用于整个团队技能的革新让基础技能逐渐退出整个团队不断的进行技能革新普遍提高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提高团队负责人需要制定大方向再由各个小团队执行例如大方向是将Web开发的技能由传统方式革新为WebApp这样各个小团队可以针对性地学习新技术比如前端团队可能会学习AngularJS后端可能会优先学习WebSocket等等。
设定周期性目标以及关键结果
可能有人会认为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总是很容易的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么可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考虑了执行。竞争力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定期的回顾并更新一般的周期是每隔一个季度进行TRR即技术资源回顾评估的更新每半年进行FDP即着重培养战略的更新每年进行技能图的更新。而在执行方面一般分为3个步骤
1.长期目标设定为2年对两年后要达到的指标进行量化就如同做OKR一样设定SMART的考量结果
2.对两年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以半年为时间跨度的中期目标对于中期目标的设定有一个有意思的参考指标40%也就是说半年后要完成两年目标的40%
3.继续对半年的目标进行分解,设立关键监测点,来定期进行跟踪。
如何跟踪这些目标推荐可以采用一个A3项目关于A3受限于篇幅请自行检索的方式来进行。无论如何计划没有变化快之所以设定定期的监测就是为了便于快速而敏捷的对变化作出反应。这样的变化有很多例如重点人员的离职业务的调整甚至是设定的计划并不是特别有效有需要随时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等技术团队要做的是及时调整计划使之能够切实的支持业务发展而不是按照一个原始目标一成不变的前进最后与实际偏离过远。我们一般会用PDCA戴明环来形容这个过程即制定计划尝试去做检查结果采取行动进入新的计划。
通过不断地演进团队竞争力会逐渐提高如果团队较大可以在周期性的目标中设置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对团队竞争力发展的模型进行成熟度评估类似于CMMI一般竞争力模型可以分为发展级标准级以及优化级不同的级别对应了组织对竞争力培养的响应能力。
1.发展级这个级别的组织对重点核心工作岗位做出了定义并且和业务目标进行了对应但并没有一个自动化的程序来执行HR业务研发财务等相应的计划和改变
2.标准级这个级别组织的竞争力模型已经完全对应了业务的需要整个组织的OD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在组织内部对竞争力培养的相关宣传工作已经开展并且大部分工作都是自动化至少是半自动化
3.优化级,这个级别的组织具有完备的自动化的竞争力模型,所有关键岗位的能力定义都十分清晰,各种人才流程能够自发的被应用并被自动映射到业务的发展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组织由于自身竞争力的提高,能够预测到未来的发展,就可以提前自发的响应并引领行业的发展。
总之,对于做好竞争力培养的团队,个人能力能被很好的培养并应用到实现既定目标上,也会帮团队取得高绩效。
关于这个话题希望我能抛砖引玉通过分享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和大家多多探讨共同打造一个不是靠996来拼体力的研发团队做到谋定而后动未卜先知。
作者简介
赵晓光TGO鲲鹏会会员目前在Resideo TechnologiesInc. 担任Fellow 及IPA技术总监负责技术创新、平台以及架构方向同时负责技术战略以及路线图团队竞争力培养以及人员培养等工作。此前在霍尼韦尔担任Fellow及技术总监工作。在软件开发领域有丰富经验获得Leading SAFe, Exin Devops Master, CSSLP及PMP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