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300分钟吃透分布式缓存-完/01业务数据访问性能太低怎么办?.md
2024-10-15 21:07:49 +08:00

5.2 KiB
Raw Blame History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1 业务数据访问性能太低怎么办?
                        你好我是你的缓存老师陈波欢迎进入第1课时“缓存的原理”。这节课主要讲缓存的基本思想、缓存的优点、缓存的代价三个部分。

缓存的定义

先来看下缓存的定义。

缓存最初的含义,是指用于加速 CPU 数据交换的 RAM即随机存取存储器通常这种存储器使用更昂贵但快速的静态 RAMSRAM技术用以对 DRAM进 行加速。这是一个狭义缓存的定义。 而广义缓存的定义则更宽泛,任何可以用于数据高速交换的存储介质都是缓存,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

缓存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开辟一个新的数据交换缓冲区,来解决原始数据获取代价太大的问题,让数据得到更快的访问。本课主要聚焦于广义缓存,特别是互联网产品大量使用的各种缓存组件和技术。

缓存原理

缓存的基本思想

缓存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时间局限性原理,通过空间换时间来达到加速数据获取的目的,同时由于缓存空间的成本较高,在实际设计架构中还要考虑访问延迟和成本的权衡问题。这里面有 3 个关键点。

一是时间局限性原理,即被获取过一次的数据在未来会被多次引用,比如一条微博被一个人感兴趣并阅读后,它大概率还会被更多人阅读,当然如果变成热门微博后,会被数以百万/千万计算的更多用户查看。 二是以空间换时间,因为原始数据获取太慢,所以我们开辟一块高速独立空间,提供高效访问,来达到数据获取加速的目的。 三是性能成本 Tradeoff构建系统时希望系统的访问性能越高越好访问延迟越低小越好。但维持相同数据规模的存储及访问性能越高延迟越小成本也会越高所以在系统架构设计时你需要在系统性能和开发运行成本之间做取舍。比如左边这张图相同成本的容量SSD 硬盘容量会比内存大 1030 倍以上,但读写延迟却高 50100 倍。

缓存的优势

缓存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提升访问性能 降低网络拥堵 减轻服务负载 增强可扩展性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缓存存储原始数据,可以大幅提升访问性能。不过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缓存中存储的往往是需要频繁访问的中间数据甚至最终结果,这些数据相比 DB 中的原始数据小很多,这样就可以减少网络流量,降低网络拥堵,同时由于减少了解析和计算,调用方和存储服务的负载也可以大幅降低。缓存的读写性能很高,预热快,在数据访问存在性能瓶颈或遇到突发流量,系统读写压力大增时,可以快速部署上线,同时在流量稳定后,也可以随时下线,从而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

缓存的代价

然而不幸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缓存也不例外,我们在享受缓存带来一系列好处的同时,也注定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首先,服务系统中引入缓存,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其次,由于缓存相比原始 DB 存储的成本更高,所以系统部署及运行的费用也会更高。 最后,由于一份数据同时存在缓存和 DB 中,甚至缓存内部也会有多个数据副本,多份数据就会存在一致性问题,同时缓存体系本身也会存在可用性问题和分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缓存原理、缓存组件以及优秀缓存体系实践的理解,从系统架构之初就对缓存进行良好设计,降低缓存引入的副作用,让缓存体系成为服务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强力基石。

一般来讲,服务系统的全量原始数据存储在 DB 中(如 MySQL、HBase 等),所有数据的读写都可以通过 DB 操作来获取。但 DB 读写性能低、延迟高,如 MySQL 单实例的读写 QPS 通常只有千级别30006000读写平均耗时 10100ms 级别,如果一个用户请求需要查 20 个不同的数据来聚合,仅仅 DB 请求就需要数百毫秒甚至数秒。而 cache 的读写性能正好可以弥补 DB 的不足,比如 Memcached 的读写 QPS 可以达到 10100万 级别,读写平均耗时在 1ms 以下,结合并发访问技术,单个请求即便查上百条数据,也可以轻松应对。

但 cache 容量小,只能存储部分访问频繁的热数据,同时,同一份数据可能同时存在 cache 和 DB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所以服务系统在处理业务请求时需要对 cache 的读写方式进行适当设计,既要保证数据高效返回,又要尽量避免数据不一致等各种问题。

好了,第 1 课时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首先,这一课时,你先了解了缓存的定义以及基本思想。然后,又学习了缓存的优点和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