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Kubernetes入门实战课/24PersistentVolume:怎么解决数据持久化的难题?.md
2024-10-16 06:37:41 +08:00

270 lines
14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24 PersistentVolume怎么解决数据持久化的难题
你好我是Chrono。
经过了“初级篇”和“中级篇”的学习相信你对Kubernetes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了那么在接下来的“高级篇”里我们再进一步探索Kubernetes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和更高级的应用技巧。
今天就先从PersistentVolume讲起。
早在[第14讲]介绍ConfigMap/Secret的时候我们就遇到过Kubernetes里的Volume存储卷的概念它使用字段 volumes 和 volumeMounts相当于是给Pod挂载了一个“虚拟盘”把配置信息以文件的形式注入进Pod供进程使用。
不过那个时候的Volume只能存放较少的数据离真正的“虚拟盘”还差得很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Volume的高级用法看看Kubernetes管理存储资源的API对象PersistentVolume、PersistentVolumeClaim、StorageClass然后使用本地磁盘来创建实际可用的存储卷。
什么是PersistentVolume
在刚完成的“中级篇”实战中([22讲]我们在Kubernetes集群里搭建了WordPress网站但其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Pod没有持久化功能导致MariaDB无法“永久”存储数据。
因为Pod里的容器是由镜像产生的而镜像文件本身是只读的进程要读写磁盘只能用一个临时的存储空间一旦Pod销毁临时存储也就会立即回收释放数据也就丢失了。
为了保证即使Pod销毁后重建数据依然存在我们就需要找出一个解决方案让Pod用上真正的“虚拟盘”。怎么办呢
其实Kubernetes的Volume对数据存储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抽象它只是定义了有这么一个“存储卷”而这个“存储卷”是什么类型、有多大容量、怎么存储我们都可以自由发挥。Pod不需要关心那些专业、复杂的细节只要设置好 volumeMounts就可以把Volume加载进容器里使用。
所以Kubernetes就顺着Volume的概念延伸出了PersistentVolume对象它专门用来表示持久存储设备但隐藏了存储的底层实现我们只需要知道它能安全可靠地保管数据就可以了由于PersistentVolume这个词很长一般都把它简称为PV
那么集群里的PV都从哪里来呢
作为存储的抽象PV实际上就是一些存储设备、文件系统比如Ceph、GlusterFS、NFS甚至是本地磁盘管理它们已经超出了Kubernetes的能力范围所以一般会由系统管理员单独维护然后再在Kubernetes里创建对应的PV。
要注意的是PV属于集群的系统资源是和Node平级的一种对象Pod对它没有管理权只有使用权。
什么是PersistentVolumeClaim/StorageClass
现在有了PV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在Pod里挂载使用了呢
还不行。因为不同存储设备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有的可以共享读写有的只能独占读写有的容量小只有几百MB有的容量大到TB、PB级别……
这么多种存储设备只用一个PV对象来管理还是有点太勉强了不符合“单一职责”的原则让Pod直接去选择PV也很不灵活。于是Kubernetes就又增加了两个新对象PersistentVolumeClaim和StorageClass用的还是“中间层”的思想把存储卷的分配管理过程再次细化。
我们看这两个新对象。
PersistentVolumeClaim简称PVC从名字上看比较好理解就是用来向Kubernetes申请存储资源的。PVC是给Pod使用的对象它相当于是Pod的代理代表Pod向系统申请PV。一旦资源申请成功Kubernetes就会把PV和PVC关联在一起这个动作叫做“绑定”bind
但是系统里的存储资源非常多如果要PVC去直接遍历查找合适的PV也很麻烦所以就要用到StorageClass。
StorageClass的作用有点像[第21讲]里的IngressClass它抽象了特定类型的存储系统比如Ceph、NFS在PVC和PV之间充当“协调人”的角色帮助PVC找到合适的PV。也就是说它可以简化Pod挂载“虚拟盘”的过程让Pod看不到PV的实现细节。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还是差点理解也不要着急我们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一下。毕竟和常用的CPU、内存比起来我们对存储系统的认识还是比较少的所以Kubernetes里PV、PVC和StorageClass这三个新概念也不是特别好掌握。
看例子假设你在公司里想要10张纸打印资料于是你给前台打电话讲清楚了需求。
“打电话”这个动作就相当于PVC向Kubernetes申请存储资源。
前台里有各种牌子的办公用纸大小、规格也不一样这就相当于StorageClass。
前台根据你的需要挑选了一个品牌再从库存里拿出一包A4纸可能不止10张但也能够满足要求就在登记表上新添了一条记录写上你在某天申领了办公用品。这个过程就是PVC到PV的绑定。
而最后到你手里的A4纸包就是PV存储对象。
大概了解了这些API对象我们接下来可以结合YAML描述和实际操作再慢慢体会。
如何使用YAML描述PersistentVolume
Kubernetes里有很多种类型的PV我们先看看最容易的本机存储“HostPath”它和Docker里挂载本地目录的 -v 参数非常类似可以用它来初步认识一下PV的用法。
因为Pod会在集群的任意节点上运行所以首先我们要作为系统管理员在每个节点上创建一个目录它将会作为本地存储卷挂载到Pod里。
为了省事,我就在 /tmp 里建立名字是 host-10m-pv 的目录表示一个只有10MB容量的存储设备。
有了存储我们就可以使用YAML来描述这个PV对象了。
不过很遗憾,你不能用 kubectl create 直接创建PV对象只能用 kubectl api-resources、kubectl explain 查看PV的字段说明手动编写PV 的YAML描述文件。
下面我给出一个YAML示例你可以把它作为样板编辑出自己的PV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
name: host-10m-pv
spec:
storageClassName: host-test
accessModes:
- ReadWriteOnce
capacity:
storage: 10Mi
hostPath:
path: /tmp/host-10m-pv/
PV对象的文件头部分很简单还是API对象的“老一套”我就不再详细解释了重点看它的 spec 部分,每个字段都很重要,描述了存储的详细信息。
“storageClassName”就是刚才说过的对存储类型的抽象StorageClass。这个PV是我们手动管理的名字可以任意起这里我写的是 host-test你也可以把它改成 manual、hand-work 之类的词汇。
“accessModes”定义了存储设备的访问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虚拟盘的读写权限和Linux的文件访问模式差不多目前Kubernetes里有3种
ReadWriteOnce存储卷可读可写但只能被一个节点上的Pod挂载。
ReadOnlyMany存储卷只读不可写可以被任意节点上的Pod多次挂载。
ReadWriteMany存储卷可读可写也可以被任意节点上的Pod多次挂载。
你要注意这3种访问模式限制的对象是节点而不是Pod因为存储是系统级别的概念不属于Pod里的进程。
显然本地目录只能是在本机使用所以这个PV使用了 ReadWriteOnce。
第三个字段“capacity”就很好理解了表示存储设备的容量这里我设置为10MB。
再次提醒你注意Kubernetes里定义存储容量使用的是国际标准我们日常习惯使用的KB/MB/GB的基数是1024要写成Ki/Mi/Gi一定要小心不要写错了否则单位不一致实际容量就会对不上。
最后一个字段“hostPath”最简单它指定了存储卷的本地路径也就是我们在节点上创建的目录。
用这些字段把PV的类型、访问模式、容量、存储位置都描述清楚一个存储设备就创建好了。
如何使用YAML描述PersistentVolumeClaim
有了PV就表示集群里有了这么一个持久化存储可以供Pod使用我们需要再定义PVC对象向Kubernetes申请存储。
下面这份YAML就是一个PVC要求使用一个5MB的存储设备访问模式是 ReadWriteOnce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
name: host-5m-pvc
spec:
storageClassName: host-test
accessModes:
- ReadWriteOnce
resources:
requests:
storage: 5Mi
PVC的内容与PV很像但它不表示实际的存储而是一个“申请”或者“声明”spec里的字段描述的是对存储的“期望状态”。
所以PVC里的 storageClassName、accessModes 和PV是一样的但不会有字段 capacity而是要用 resources.request 表示希望要有多大的容量。
这样Kubernetes就会根据PVC里的描述去找能够匹配StorageClass和容量的PV然后把PV和PVC“绑定”在一起实现存储的分配和前面打电话要A4纸的过程差不多。
如何在Kubernetes里使用PersistentVolume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PV和PVC就可以让Pod实现持久化存储了。
首先需要用 kubectl apply 创建PV对象
kubectl apply -f host-path-pv.yml
然后用 kubectl get 查看它的状态:
kubectl get pv
从截图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PV的容量是10MB访问模式是RWOReadWriteOnceStorageClass是我们自己定义的 host-test状态显示的是 Available也就是处于可用状态可以随时分配给Pod使用。
接下来我们创建PVC申请存储资源
kubectl apply -f host-path-pvc.yml
kubectl get pvc
一旦PVC对象创建成功Kubernetes就会立即通过StorageClass、resources等条件在集群里查找符合要求的PV如果找到合适的存储对象就会把它俩“绑定”在一起。
PVC对象申请的是5MB但现在系统里只有一个10MB的PV没有更合适的对象所以Kubernetes也只能把这个PV分配出去多出的容量就算是“福利”了。
你会看到这两个对象的状态都是 Bound也就是说存储申请成功PVC的实际容量就是PV的容量10MB而不是最初申请的容量5MB。
那么如果我们把PVC的申请容量改大一些会怎么样呢比如改成100MB
你会看到PVC会一直处于 Pending 状态这意味着Kubernetes在系统里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存储无法分配资源只能等有满足要求的PV才能完成绑定。
如何为Pod挂载PersistentVolume
PV和PVC绑定好了有了持久化存储现在我们就可以为Pod挂载存储卷。用法和[第14讲]里差不多,先要在 spec.volumes 定义存储卷,然后在 containers.volumeMounts 挂载进容器。
不过因为我们用的是PVC所以要在 volumes 里用字段 persistentVolumeClaim 指定PVC的名字。
下面就是Pod的YAML描述文件把存储卷挂载到了Nginx容器的 /tmp 目录: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host-pvc-pod
spec:
volumes:
- name: host-pvc-vol
persistentVolumeClaim:
claimName: host-5m-pvc
containers:
- name: ngx-pvc-pod
image: nginx:alpine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volumeMounts:
- name: host-pvc-vol
mountPath: /tmp
我把Pod和PVC/PV的关系画成了图省略了字段accessModes你可以从图里看出它们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现在我们创建这个Pod查看它的状态
kubectl apply -f host-path-pod.yml
kubectl get pod -o wide
它被Kubernetes调到了worker节点上那么PV是否确实挂载成功了呢让我们用 kubectl exec 进入容器,执行一些命令看看:
容器的 /tmp 目录里生成了一个 a.txt 的文件根据PV的定义它就应该落在worker节点的磁盘上所以我们就登录worker节点检查一下
你会看到确实在worker节点的本地目录有一个 a.txt 的文件再对一下时间就可以确认是刚才在Pod里生成的文件。
因为Pod产生的数据已经通过PV存在了磁盘上所以如果Pod删除后再重新创建挂载存储卷时会依然使用这个目录数据保持不变也就实现了持久化存储。
不过还有一点小问题因为这个PV是HostPath类型只在本节点存储如果Pod重建时被调度到了其他节点上那么即使加载了本地目录也不会是之前的存储位置持久化功能也就失效了。
所以HostPath类型的PV一般用来做测试或者是用于DaemonSet这样与节点关系比较密切的应用我们下节课再讲实现真正任意的数据持久化。
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Kubernetes里应对持久化存储的解决方案一共有三个API对象分别是PersistentVolume、PersistentVolumeClaim、StorageClass。它们管理的是集群里的存储资源简单来说就是磁盘Pod必须通过它们才能够实现数据持久化。
再小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
PersistentVolume简称为PV是Kubernetes对存储设备的抽象由系统管理员维护需要描述清楚存储设备的类型、访问模式、容量等信息。
PersistentVolumeClaim简称为PVC代表Pod向系统申请存储资源它声明对存储的要求Kubernetes会查找最合适的PV然后绑定。
StorageClass抽象特定类型的存储系统归类分组PV对象用来简化PV/PVC的绑定过程。
HostPath是最简单的一种PV数据存储在节点本地速度快但不能跟随Pod迁移。
课下作业
最后是课下作业时间,给你留两个思考题:
HostPath类型的PV要求节点上必须有相应的目录如果这个目录不存在比如忘记创建了会怎么样呢
你对使用PV/PVC/StorageClass这三个对象来分配存储的流程有什么看法它们的抽象是好还是坏
进阶高手是需要自驱的,在这最后的高级篇,非常期待看到你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