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27工作选择(下):大厂or小厂?如何选择赛道?.md
2024-10-16 06:37:41 +08:00

203 lines
17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27 工作选择(下):大厂 or 小厂?如何选择赛道?
你好,我是小乔。
我们在上节课一起了解了2B和2C业务的差异以及如何根据我们的个人目标来选择业务。相信你之后的选择也不会再仅限于2B和2C这个维度的考量了。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选择企业和赛道。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是该跳槽还是留下如果想要获得更有效的成长又该去怎样的企业呢行业的趋势在不断变化未来10年我们又该如何规划赛道
大厂和小厂谁更香?
不管是设计师还是产品经理、运营,随着近两年大厂裁员的消息频发,有许多同学就会讨论大厂还值不值得去。
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
其实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该讨论的问题并不是“大厂值不值得去”,而是行业紧缩,大厂要求提升,你是否还去得了。对于已经在大厂的同学,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是否能紧跟团队要求,并且要能做出正确的业务选择,否则也有被淘汰的风险。
如果你一直都在小公司,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大厂走一圈,因为大厂有着小厂难以替代的优势。
首先,大厂规范程度高。在人员结构、平台优势、办事流程、薪酬结构等方面,大厂都更为标准和完备;
第二,在大厂眼界会更宽阔,主要体现在公司的人才密度和业务布局上。周围的正向环境,往往比独自闷头努力的效果更好。有些小厂的设计师,对自己的作品集很满意,觉得自己项目已经完成得很好了,但可能对大厂的同学来说,会觉得项目复杂度低,反映的能力也并不亮眼;
第三,大厂经验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更高,对我们的履历更有帮助。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提到过供需关系,因为大厂的人才密度相对较高,所以在招聘时,公司的话语权往往会更大。高级别的同学从小厂去大厂可能会降薪,但从大厂去小厂往往是涨薪。
对于大厂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说
对于已经有多年丰富的大厂经验摸爬滚打8年以上想要拓展新能力、转换新角色的职场老鸟来说去增长势头显著的小企业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我有许多大厂的前同事,在大厂时是腿部管理者或腰部管理者,去小厂成为了高管或合伙人,突破了自己原本在商业和认知上的天花板。这就是一种在专业方面做降维打击,在商业方面做升维认知的选择。
原本在大厂,要分几个部门、分好几个人共同完成的事情,在小厂可能会由你独自包揽,一个人顶好几个职能角色用。小厂会充分体现能者多劳的情况,也能让能者更强。
以我在某中小厂的经历来看我们的许多自驱项目除了设计师的常规工作以外也涉及到许多采购、商务、运营、产品会做的事情比如AR项目、智能影像中台项目的业务规划就是我制定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寻高质量的AR供应商也是我们设计师去谈的。
我们曾在业务周期的课程中讲过脉脉在2022年的人才流动调研中显示工作10年以上的设计师更愿意去创业公司或者大厂中的创业团队因为可以突破职能限制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回报。
该如何选择业务赛道?
有许多被裁员的设计师,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好,仅仅是因为业务整体裁撤,才不幸被列入了名单中。上到部门的设计总监、资深设计专家,下到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而一旦被裁员,想再找到和之前平级平薪的工作,又十分困难。因为处于离职状态的候选人很被动,企业具备更高的话语权。
不管是设计师,还是运营、产品、技术等其他职能的同学,对行业变革的敏感度和行业趋势的判断力,都高度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历程。
什么是好的赛道?
那什么是好的赛道呢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可以从这4个方面去评判
好赛道 = 市场规模大 + 具备发展前提 + 痛点问题多 + 无垄断玩家
市场规模大:
计算市场规模,对于设计师来说比较枯燥,如果真的在课程里面讲计算推导逻辑,恐怕会让许多设计同学望而却步。毕竟我们不是投资人,不用计算业务的长期性和赚大钱的潜力。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查找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这对咨询行业来说是基础技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看你选择的业务是否有可复制性,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虽然店铺和品牌十分优秀,但因为无法规模化,所以体量有限。
具备发展前提:
发展前提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技术能力层面。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作“前浪死在沙滩上”,如果条件不具备,就会变成给后人铺路的炮灰。
小米为什么要在2010年开始做手机因为供应链、生产设备、电子零件等方面都具备了可行条件。为什么近两年云产品突然兴旺因为数据储备、5G、AI、云计算等能力具备了条件。
第二方面是政策方面包括国家政策和企业策略。比如人尽皆知的教育赛道在“双减”后遭遇重击。再比如俞敏洪老师的东方甄选为什么可以火爆有许多人说是因为差异化别的直播间不讲英语他们讲英语。但他们在前半年不管如何讲英语都没有出圈直播间连10个人都不到。
东方甄选爆火有5个原因
时运:四大直播带货天王逐个退网,给了其他直播间机会;
抖音策略:直播带货升级,从低价策略升级为内容/场景直播;
国家政策:国家大力扶持三农赛道,达成共同富裕目标;
降维打击:新东方作为国内顶级培训巨头,将高门槛的英语、百科、哲理等培训内容渗透在直播中,与其他直播间形成差异化;
蛰伏能力:俞敏洪老师的蛰伏能力令人敬佩,坚持做对的事情,等风来。
我们可以看到前3条代表的是政策与时运4、5两条代表的是产品和团队竞争力只有优先符合政策好好做产品才有成功的机会。
痛点问题多:
不管是2B还是2C或是其他方向的产品市场上都需要反映出这个赛道的供需失衡这才是一个值得去的赛道。为什么Google做VR、AR那么久在2012年就发布了Google Glass但后来却停产了呢早在我留学的时候就在学校试用过当时的感受就是新奇但无用。因为用户需求在当时并不旺盛没有体现出供需失衡当然技术也并不完备。
无垄断玩家: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讲过行业选择和生态位。当一个生态位已经有几个头部玩家后再入局这个赛道就会很难除非有强大的差异化壁垒。当CR5行业业务规模前5名的公司的渗透率超过50%,通常就较难入局了。往往增量市场要比存量市场更值得投入,行业集中度过高,就需要谨慎选择,因为集中度代表着垄断和定价权。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江小白案例和小罐茶案例,都是在细分领域集中度较疏、没有响亮品牌时入局的。
未来的行业趋势是什么?
在2010年之前互联网行业处于PC互联网时代当时出现了新浪、百度、搜狐等巨头从2010年到2020年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了京东、淘宝等巨头以消费行业为主。我们可以发现在行业的发展演变中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没有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英雄。
那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互联网时代呢从2020年起就进入了产业互联网、出海和高新科技的时代。虽然有些业务在衰落但这三大领域正在蓬勃发展。如果未来5-10年仍然想要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我们就需要逐渐将赛道向这三大领域倾斜分别是“海”“陆”“空”。
海——国际化业务
“海”是指出海业务,因为国内的各生态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国际化业务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未来重点。目前几乎所有大厂,都有国际化业务。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海外业务就只听说过TikTok呢因为出海业务并不方便公开。一方面是防止竞争对手加入更重要的是出海业务受到国际关系影响。我所在的企业就经历过业务被目标市场国家禁止的情况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不暴露产品背后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才是最明智的。
其实早已有许多大厂的国际化App月活几千万闷声发大财。比起国内产品国际业务还有不少生态位空缺有许多可以入局的赛道。在目标市场应该入局哪个赛道合适呢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具体方法我们曾在市场洞察一课中学习过。
陆——产业互联网
“陆”是指产业互联网,因为是对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改造,更有地面感,因此我称为“陆”。
简单来说产业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方式运用和赋能到传统实业中从原材料、厂家、经销商、批发商到零售店再到用户与员工的信息都形成数字化资产和管理。比如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等以及为传统公司提供企业数字化SaaS服务都是不错的选择。5G、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产业互联网提供了前提。
元气森林和SHEIN都是将互联网的思维方法运用在传统实业中从而取得了成功。SHEIN通过小量测试的方式得出哪个款式在哪个国家销量好从而规划出不同国家的服装款式和数量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成本。目前SHEIN是美国下载量最大的App超过了Amazon、Instagram、Twitter等巨头也在2022年首次超越TikTok位居第一。
当我参加阿里巴巴举办的2022年U设计周时再次印证了近几年的核心命题就是产业互联网。本次大会分享了许多传统行业的数字化产品有给物流行业的智能设计有给船舶行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等。
空——高新技术产业
“空”是指高新技术产业比如新能源、芯片、VR等因为高精尖因此我将其称为“空”。
这类产业开发难度和门槛极高,一旦开发成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达,将意味着我们不再会被扼住喉咙,可以自强不息。
阿里巴巴在2020年成立的商品设计孵化中心简称ADIC目前就在研究各种新材料的可能性节能减碳让商品更为绿色环保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
你可以看看自己目前所处的行业赛道是否在这三个领域之中呢如果未来10年想要长期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向这3个方向倾斜。在这3个方向中元宇宙、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AIOT、传统行业数字化、SaaS产品、跨境电商、出海社交等业务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好几个offer时该怎么选
最后当我们已经确定赛道甚至手上有好几个offer了又该怎么选择呢这是大家经常会问我的问题。还记得我们曾经讲过给项目排优先级的方法吗这里也是同理只是几个维度需要变化一下。
我建议从这5个维度来考虑1. 未来行业趋势2. 公司价值3. 岗位安全性4. 业务发展阶段5. 自身能力匹配度。
未来行业趋势:
就是我们上文深度讲解的“海陆空”三大方向。在准备跳槽时,可以看看你手中的机会是否符合这三个方向。
公司价值:
就是看这个企业能带给你的价值。下一份工作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要考量企业对你的背书。不过,我鼓励年轻设计师去大厂看看,“卷”几年,对自己“狠”几年,软硬能力和眼界都会提升快一些。
我们曾讲过成长速度很重要有很多小厂设计师辛苦工作了8、9年但设计思维、眼界还停留在练手活和学软件的层面竞争力就比不上那些手活好、设计策略思维也很强大的同学。
岗位安全性:
就是考虑业务被裁撤的风险。目前行业处于紧缩状态,业务一旦不达标就会裁撤,连同员工一起。
因此我们也要问清楚面试官一些问题比如公司对于这个业务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业务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怎么样如果业务失败了要裁撤员工如何处理是否能转岗到其他业务对于2B的SaaS业务我们也要问清楚公司的ROI情况通常要大于2才值得考虑。这些问题我们也会在后续的面试课程中讲解。
业务发展情况:
我们之前讲过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4个阶段中增长期往往是最推荐去的。因为这说明业务做成了且蓬勃发展各种资源、机会也会更为丰富周围的人会更优秀人才密度也会更高。但在这样的人才密度下你自己也要能“卷”好斗骁勇善战。如果业务处于引入期就要看看稳定性有些业务虽然增长缓慢但是是企业的长期方向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那就可以选择。不建议去处于衰落期又没有第二增长曲线的业务。
自身能力匹配度:
我们在上节课一起探讨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自己擅长的能力选择业务。自身能力匹配度,正是考察业务是否符合我们的成长目标和能力。通常建议大家选择比自己能力范畴略大的岗位,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成长空间。
我之前公司的HRVP在做管理培训时讲过招聘就像种萝卜萝卜需要合适的坑。这个坑需要比萝卜稍大一些这样它可以长大。如果坑比萝卜小萝卜就无法成长了如果坑比萝卜大太多萝卜就会在坑里东倒西歪最终难以存活。
针对以上这5个维度我们只要在优先级matrix里面打上分总分最高的offer就是对我们来说最好的选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年轻同学来说,主管给你的感受往往也是判断维度之一。在面试时,可以问清楚哪一位是自己未来的主管,很多时候,优秀的主管以及你们之间的合拍程度,是要比业务更为重要的。
跟着好leader成长可以少走很多年的弯路。主管的很多行为观点会长期影响我们的未来发展当我们自己成为主管之后你会发现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之前主管的影子。
我们在领导力一课中讲过,好的主管是常胜将军,对业务有强大的方向感,在部门中有话语权,可以帮助设计团队争取利益。同时,好的主管可以帮助我们链接解决问题的资源,清楚团队同学的长短板,并针对性地培养团队内的核心人才,提升整体团队的能力水平。
今日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小厂的优势差异,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更建议去大厂卷一卷,对于已经有丰富的大厂经验的设计同学来说,可尝试蓬勃发展的小厂,拉伸设计以外的能力。
我们也充分学习了选择业务赛道的方法,可以根据好赛道公式来判断,好赛道 = 市场规模大 + 具备发展前提 + 痛点问题多 + 无垄断业务;也要根据未来行业趋势做判断,“海陆空”三大领域都值得我们长期投入,提前做好准备。
当我们面临多个机会选择时可以用优先级matrix进行打分判断5个判断维度分别是未来行业趋势、公司价值、岗位安全性、业务发展阶段、自身能力匹配度。
也有许多同学问过我,如果目前能力还进不了大厂,在小厂和外包里该如何选择呢?
我的建议是尽量不去做外包设计师。因为能做的事情过于零碎,除了练习手活以外,是没有机会负责完整业务的,也很难跟踪业务结果。况且,如果真的很有设计价值,为什么甲方的设计师不自己做,要留给你做呢?我们在课程中多次强调,手活能力只是设计师的地板能力,在晋升规则一课中也讲过,向上晋升需要体系化思维。
所以,你可以想一想,小厂和外包,哪个更有可能给你向上晋升的机会,更能培养自己的体系化思维呢?
互动时刻
回顾你过往的工作,是否曾经因为选错了公司和业务,浪费了成长的时间?如果你现在正打算看看新的机会,会选择什么赛道呢?
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思考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