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Java并发编程实战/06用“等待-通知”机制优化循环等待.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0 KiB
Raw Blame History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6 用“等待-通知”机制优化循环等待
                        由上一篇文章你应该已经知道,在破坏占用且等待条件的时候,如果转出账本和转入账本不满足同时在文件架上这个条件,就用死循环的方式来循环等待,核心代码如下:

// 一次性申请转出账户和转入账户,直到成功 while(!actr.apply(this, target))

如果apply()操作耗时非常短而且并发冲突量也不大时这个方案还挺不错的因为这种场景下循环上几次或者几十次就能一次性获取转出账户和转入账户了。但是如果apply()操作耗时长或者并发冲突量大的时候循环等待这种方案就不适用了因为在这种场景下可能要循环上万次才能获取到锁太消耗CPU了。

其实在这种场景下最好的方案应该是如果线程要求的条件转出账本和转入账本同在文件架上不满足则线程阻塞自己进入等待状态当线程要求的条件转出账本和转入账本同在文件架上满足后通知等待的线程重新执行。其中使用线程阻塞的方式就能避免循环等待消耗CPU的问题。

那Java语言是否支持这种等待-通知机制呢答案是一定支持毕竟占据排行榜第一那么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Java语言是如何支持等待-通知机制的。

完美的就医流程

在介绍Java语言如何支持等待-通知机制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现实世界里面的就医流程,因为它有着完善的等待-通知机制,所以对比就医流程,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并发编程中的等待-通知机制。

就医流程基本上是这样:

患者先去挂号,然后到就诊门口分诊,等待叫号; 当叫到自己的号时,患者就可以找大夫就诊了; 就诊过程中,大夫可能会让患者去做检查,同时叫下一位患者; 当患者做完检查后,拿检测报告重新分诊,等待叫号; 当大夫再次叫到自己的号时,患者再去找大夫就诊。

或许你已经发现了,这个有着完美等待-通知机制的就医流程,不仅能够保证同一时刻大夫只为一个患者服务,而且还能够保证大夫和患者的效率。与此同时你可能也会有疑问,“这个就医流程很复杂呀,我们前面描述的等待-通知机制相较而言是不是太简单了?”那这个复杂度是否是必须的呢?这个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忽视等待-通知机制中的一些细节。

下面我们来对比看一下前面都忽视了哪些细节。

患者到就诊门口分诊,类似于线程要去获取互斥锁;当患者被叫到时,类似线程已经获取到锁了。 大夫让患者去做检查(缺乏检测报告不能诊断病因),类似于线程要求的条件没有满足。 患者去做检查,类似于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然后大夫叫下一个患者,这个步骤我们在前面的等待-通知机制中忽视了,这个步骤对应到程序里,本质是线程释放持有的互斥锁。 患者做完检查,类似于线程要求的条件已经满足;患者拿检测报告重新分诊,类似于线程需要重新获取互斥锁,这个步骤我们在前面的等待-通知机制中也忽视了。

所以加上这些至关重要的细节,综合一下,就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等待-通知机制:线程首先获取互斥锁,当线程要求的条件不满足时,释放互斥锁,进入等待状态;当要求的条件满足时,通知等待的线程,重新获取互斥锁。

用synchronized实现等待-通知机制

在Java语言里等待-通知机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Java语言内置的synchronized配合wait()、notify()、notifyAll()这三个方法就能轻松实现。

如何用synchronized实现互斥锁你应该已经很熟悉了。在下面这个图里左边有一个等待队列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进入synchronized保护的临界区这个临界区可以看作大夫的诊室当有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后其他线程就只能进入图中左边的等待队列里等待相当于患者分诊等待。这个等待队列和互斥锁是一对一的关系每个互斥锁都有自己独立的等待队列。

wait()操作工作原理图

在并发程序中当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后由于某些条件不满足需要进入等待状态Java对象的wait()方法就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如上图所示当调用wait()方法后,当前线程就会被阻塞,并且进入到右边的等待队列中,这个等待队列也是互斥锁的等待队列。 线程在进入等待队列的同时,会释放持有的互斥锁,线程释放锁后,其他线程就有机会获得锁,并进入临界区了。

那线程要求的条件满足时该怎么通知这个等待的线程呢很简单就是Java对象的notify()和notifyAll()方法。我在下面这个图里为你大致描述了这个过程当条件满足时调用notify(),会通知等待队列(互斥锁的等待队列)中的线程,告诉它条件曾经满足过。

notify()操作工作原理图

为什么说是曾经满足过呢因为notify()只能保证在通知时间点,条件是满足的。而被通知线程的执行时间点和通知的时间点基本上不会重合,所以当线程执行的时候,很可能条件已经不满足了(保不齐有其他线程插队)。这一点你需要格外注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被通知的线程要想重新执行仍然需要获取到互斥锁因为曾经获取的锁在调用wait()时已经释放了)。

上面我们一直强调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操作的等待队列是互斥锁的等待队列所以如果synchronized锁定的是this那么对应的一定是this.wait()、this.notify()、this.notifyAll()如果synchronized锁定的是target那么对应的一定是target.wait()、target.notify()、target.notifyAll() 。而且wait()、notify()、notifyAll()这三个方法能够被调用的前提是已经获取了相应的互斥锁所以我们会发现wait()、notify()、notifyAll()都是在synchronized{}内部被调用的。如果在synchronized{}外部调用或者锁定的this而用target.wait()调用的话JVM会抛出一个运行时异常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小试牛刀:一个更好地资源分配器

等待-通知机制的基本原理搞清楚后,我们就来看看它如何解决一次性申请转出账户和转入账户的问题吧。在这个等待-通知机制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个要素。

互斥锁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Allocator需要是单例的所以我们可以用this作为互斥锁。 线程要求的条件:转出账户和转入账户都没有被分配过。 何时等待:线程要求的条件不满足就等待。 何时通知:当有线程释放账户时就通知。

将上面几个问题考虑清楚,可以快速完成下面的代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了:

while(条件不满足) { wait(); }

利用这种范式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条件曾经满足过这个问题。因为当wait()返回时,有可能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了,曾经条件满足,但是现在已经不满足了,所以要重新检验条件是否满足。范式,意味着是经典做法,所以没有特殊理由不要尝试换个写法。后面在介绍“管程”的时候,我会详细介绍这个经典做法的前世今生。

class Allocator { privat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