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用户故事什么是职场设计师进阶的正确姿势?.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82 lines
1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用户故事 什么是职场设计师进阶的正确姿势?
你好,我是小乔。
到今天,我们的正课内容已经更新完了。恭喜你!到达了这次长跑旅途的终点。但是,我们的成长还远没有结束。
我们的课程讨论群一直非常活跃,有很多小伙伴都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我想,这些经历和思考也许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同学。
为此,我和极客的编辑邀请了几位积极讨论的同学,让他们也分享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这段时间的成长。也许他们的分享会与你产生许多共鸣,在这个互联网“寒冬”下,带给你更多温暖和力量。
资深设计师:升维思考的必备心法
推荐阅读
02商战模式如何在商业竞争下突出重围-
设计策略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充分理解商业和用户后所推导出的逻辑链。-
 -
07职场晋升看懂晋升的“游戏规则”-
晋升的前提是我们应该保持高潜力和高价值,最核心的能力是懂业务。-
 -
08设计价值升级五层进阶突破成长-
设计师价值进阶模型,不同阶段与职级应该攻破不同的能力,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
17 三级价值|产品增长:如何做好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的方法在于找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差异化的优势。让用户爽,用户才会买单。-
 -
31作品集指导什么是面试官喜欢的作品集-
作品集不仅需要显示硬实力,还应该包括软实力等其他综合实力,多维度显示自己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
你好,我是楠楠,在某家大厂任职用户体验设计师。
在我第一次学习《02商战模式如何在商业竞争下突出重围》这节课的时候大致对商战的几种类型以及处于不同阶段的设计重点有了基本了解。
再读时,我开始回顾我做过的项目:它们都是属于哪种类型呢?当时我们在做什么事呢?我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做的呢?现在看来,哪些事做对了,哪些事没必要?如果现在给我做,我会怎么做来助力业务数据提升?
通过这些复盘,我对不同类型的商战对应的业务策略以及设计重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设计师视角永远要跟随业务策略,辅助并推动业务策略更好的实施。
一周后我带着对手头上项目的思考再次打开了这篇文章又“通透”了很多。这种通透是一种全局观的建立我也开始尝试用升维的眼光看待手头上的项目。我整合了4种商战模式梳理出了新的设计策略和我最初制定的设计策略相比它们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这也是我认为这套课程最神奇的地方:除了让我升维思考,更让我收获了一句古语早就阐述过的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再举个小例子吧。目前的项目到我手中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搭建。此时的业务用我们第一节课所讲就是处于1-10蓬勃发展期最重要的就是做用户增长。产品在行业中属于第二梯队符合第二课所讲的进攻战打法针对行业巨头的弱点完善我们的核心功能打出我们的竞争优势。
当我明白这一点后我把很多“问题”也自动划分为坐标4象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要紧急的工作上。可以说学会升维思考是我这一个多月学习最深的感知。通过课程中分析过的案例与方法我对自己的工作规划也越来越清晰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设计价值动力满满。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选择这门课的心路历程。
我之前学习过不少课程,慢慢地,我能够判断出什么课更适合我。现在各网站、各平台上的确充斥着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昂贵”课程,大家宣传得貌似很好,直戳痛点,但是真正学下来,有些课程会有一个共性问题:方法论听上去很厉害,可以用到真正的工作中去的并不多。
要知道,方法论再好都是别人的经验,那我们用的时候,又要怎么去判断是否适合你的业务场景,怎么应对市场不断地变化呢?
好的课程,除了讲流程步骤、方法技巧外,还应该通过剖析底层逻辑,从而引导我们重新认识事物,激发我们多维度思考的能力,成为我们再次启程探索新知的指明灯。
《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就是这样的存在,会在道、法、术、器的每一个层级,让我对设计师以及设计这个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
正如开篇词讲到的——升维思考,是设计师有效成长的第一步。我开始审视我的日常工作内容:复盘每次项目的经历中,我的设计策略是否也会考虑到商业市场的维度?我对市场、行业的认知是否太片面?被验证过的方法当初是怎么一步步被挖掘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同样的方法,如果用在我的某个项目中,我可以为业务带来怎样的增长?
这些课程带给我的反思,才是最宝贵的内容,也是我真正有效成长的证明。
我很幸运,在环境不好、天天很焦虑的时候,可以遇到小乔姐姐,从小乔姐多年的项目经验凝结出来的这门课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与突破。
如果你此刻也焦虑、迷茫,希望突破成长的瓶颈,找到自己的设计价值,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那就一起沉下心来,反复阅读这门课吧。
求职者:作品集优化与面试的最佳利器
推荐阅读
01业务周期0-1-10-100-N的发展策略-
推荐理由:如果不知道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一定要阅读这节课!-
 -
04用户洞察不懂用研的设计师不是好职场人-
推荐理由每一位设计师、团队Leader、老板都要明白设计和用户之间的联结是最重要的手活技法固然重要但用户也不容忽视我们都要懂用户-
 -
08设计价值升级五层进阶突破成长-
推荐理由: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应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目标地去努力!-
 -
11 基础价值|设计复盘:只是量化设计结果吗?-
复盘,对设计的重要性,对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节课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做复盘,以及复盘对个人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可以去学习优秀的人的复盘方法,也让自己的复盘越来越有逻辑性,越来越落地,越来越专业。-
 -
29成长历程如何从设计小白成长为团队负责人-
我喜欢人类简史里的一段话,如果强大能够生存的话,那么灭亡的一定不是恐龙,所以顺应时代才能生存,才能做到最好。
你好我是北北是一名UI从业者。
根据小乔姐姐的课,我重新优化、投递了自己的作品集,后来我收到了某大厂的面试邀请,负责某几家知名企业的咨询类公司的面试邀请,以及一些非一线大厂的面试邀请。
每当面试官问我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时,我都会在问完职业相关的问题后,询问他们选择我来面试的原因,问问他们看中的是我哪些方面的能力。反馈最多的,就是对我逻辑推导、复盘以及对商业的观点的认可。而这些能力,有很多都汲取于小乔姐姐的课程。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很多平台都看过用户旅程图的讲解。但是由于很多用户旅程是没有逻辑的我很难get到旅程图的推导逻辑和最终机会点。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看不懂公司没强需求所以也一直没有深耕这项技能更不用说应用了。
然而在我学习完第6课之后才知道旅程地图是要以调研为前提的。我需要拆分出大阶段和小流程将访谈中收集到的需求和想法对应到每一个流程中去梳理出用户在每个流程中完成的主要行为等等最后创造里程碑时刻。这节课非常有逻辑性地循序渐进地讲解理论、展示案例、呈现结果。学习之后的我可以说是瞬间醍醐灌顶大受启发。于是现学现卖将这个技能应用到了一家面试的测试题上最终的呈现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这门课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对职业规划的思考。
过去我一直认为,人生是不能用来规划的。我看到过很多优秀的企业和团队,他们会设定很好的蓝图,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拆分执行,但是最终还是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最终落下帷幕,遗憾出场。所以我想,人生一定要多经历多尝试,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也能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
但在阅读完小乔姐姐关于设计价值进阶的几节课后我对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自己也能根据小乔姐姐所描述的对应自己当前的能力找到薄弱项然后一一攻克争取成为L型人才。就好像人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前进的动力也更强了。
以前,我只是想做一名“匠人”,深耕设计,现在也想尝试一些管理层面的工作内容:将自己的能力赋能给其它热爱设计的小伙伴们,将设计的商业属性发挥到最大化,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去“整顿职场”,想想都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设计管理者:打通思维的不二法门
推荐阅读
05用户画像是形式主义还是真的有效-
推荐理由:想要懂用户,第一步就是把想象中的用户具象化。-
 -
06用户旅程挖掘不同用户的核心机会点-
推荐理由:如果你不知道用户的使用场景,就做不好用户的体验设计。-
 -
11 基础价值|设计复盘:只是量化设计结果吗?-
推荐理由:一万小时学习不会让你成为领域专家,但会复盘的刻意练习可以。-
 -
25 五级价值|领导力觉醒:写给新晋管理者-
推荐理由如果把人比作公司那么人人都是自己这家公司的CEO。-
 -
28人才地图认知自我成为高潜力人才-
推荐理由:不要小瞧自己,只要方法对,每个人都可以是高潜力人才。
你好,我叫石云升,在深圳工作十一年了。运气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很快就从一名前端开发做到了管理岗。从小组长到技术总监,然后出来自己创业,一创就是 6 年。
因为这份创业经验,我开始接触商业、产品设计。由于我不是设计科班出身,所以在管理设计团队的时候,总是只能提出问题,而没办法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听起来像找茬,但事实就是如此。
于是,我开始从外部学习产品、设计、体验交互等课程。以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说,跟着领域里的老师学习是最快的,也是最系统的。因此,我接触到了小乔老师的设计实战课。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专栏,那一定是“干货满满”。老师在课程里不仅讲解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还讲解了很多实战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更重要的是,老师也从更高维度讲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做这件事的本质。如果单纯把这门课当做设计师的课程,那就太辜负这门课的价值了。在我看来,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测试人员、管理者都能在课程里有所收获。
UI设计、体验设计都是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被公司定义的岗位职责所限制解决问题、交付产品、创造价值才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我最近从课程里得到了一个启发:原来设计的一些思维跟软件开发的思维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我们对一个好代码的定义有三个标准。
代码能用:不能动不动就出问题;
代码可扩展:能随时应对各种需求变化。你不能说因为我需求做了点变化,代码还得重构才能支持;
代码可继承:相同业务的功能代码应该是可以复用的。
好的设计应该也具有这三个标准:
设计的交互、样式要能解决用户的问题;
设计的交互、样式要能满足多类用户的使用场景;
设计的交互、样式要能够复用到其他项目上。
殊途同归,对我们而言,思维上的转换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的呢?
首先,要多读多听。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先听一遍音频,再看一遍文稿。然后再参与留言输出自己的收获。
其次,学完之后要用。小乔老师的课程里不只有理论,还有很多实战案例。通过这些理论和案例的分析,我们要想着怎么用在工作上。如果是以前,我会建议你不要直接套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着去用。但现在我发现,如果不套用,很多时候根本就用不起来,因为你并没有完全理解。
所以,如果确实理解不够深,那么就先套着使用也行。不过,套用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套用的关键是在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边用边思考,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
再来就是用完后记得个人复盘一下。比如在做的过程中你预测的一些指标有没有完成完成了是什么原因没完成又是什么原因。让每一次的复盘结果为下一次设计带来改善。除此之外更不要忘记项目的复盘。你可以在第11课看到小乔老师手把手教你复盘简直不要太贴心。个人复盘和项目复盘并行一定能够极大地提升你的设计策略思维。
最后,我在用的过程中,也会反复去看课程里的对应内容,每次隔一段时间去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学习是一个慢变量,短时间也许看不出效果,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同样的内容,当初没能理解的你,现在看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用惊讶,这表明你进步了。
共勉!
到这里,用户故事就分享完了。不论是新的学习方法,发展的方向,还是向前走的勇气,都希望你能够有自己的收获。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你也可以经常回来看看,每一次,都一定能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