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00开篇词升维思考,是设计师有效成长的第一步.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44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0 开篇词 升维思考,是设计师有效成长的第一步
你好,我是小乔。很高兴我们有机会相识,一起踏上设计师的进阶之路。
也许你曾听说过我,也许你并不认识我。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职场中有过相似的困惑,也都对成长有所渴望。
行业内熟悉我的设计师小伙伴们,会亲切地叫我“小乔姐姐”,你也可以把我当作一位“朋友”,希望我们也可以从新朋友变成老朋友,平等交流,一起进步。
你是否遇到过“设计师的成长瓶颈”?
我们先来聊一聊行业的变化。近几年,互联网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震荡,互联网人也面临着裁员潮,甚至连“金三银四”的招聘盛况都消失了。
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也并非仅仅是因为疫情,而是行业发展必然会经历的阶段。毕竟互联网行业已经度过了野蛮增长的人口红利期,整体在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在互联网行业的下半场,政策监管也会更为严格。在经济受挫的情况下,裁员成为了企业节流的有效手段。
也许你会疑惑互联网行业遭遇了打击我还要在这里待下去吗我会不会也遇到35岁危机呢
其实从薪资待遇来说,由于互联网的增长率仍然高于传统行业,这就决定了我们依然具备薪资优势。所以,要不要在这里待下去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好好地待下去”。
从员工能力来说,即使是过去的快速增长期,设计师也是需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的。保持高潜力和高价值是我们待下去的条件。而保持高潜力的核心逻辑,是我们的成长速度可以超越年龄的增长速度,在同级别岗位中具备竞争力。
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行业变迁带来的影响后,我们再从内观的角度问问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设计师,你是否有过以下困惑:
我工作非常努力,想取得更高的绩效,但在部门里始终是个小透明,并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
设计这个职能没什么话语权,我想转岗做产品经理或战略分析师;
看到部门里有人待了8年都没晋升到底怎样才能晋升
日复一日的画图工作,让我失去了对设计的热情,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瓶颈。
作为一名设计组长或设计部门负责人,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这些困难:
我是新任管理者,下属不服管怎么办,我该如何提升领导力;
工作流程中,设计总被排在下游,我该如何为设计团队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
产品经理和运营都能更好地总结业务数据,我该如何让老板明白设计的价值;
下属都想争取更好的项目机会,但好项目有限,我应该如何分配。
在剖析了外部行业的问题,也内观了工作中的困难后,你可能会想:我的工作简直是内忧外患啊!
但每个行业不都是如此么?无论现在身处大厂还是小企业,提升自我竞争力,形成抗风险能力,都将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即便行业变迁,即便褪去大厂光环,我们都要成功地顺势而为。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成长,从被动淘汰变为主动选择呢?别担心,这些都会在我们的课程中得到解答。
这门课有哪些优势?
那么,让我们来聊聊,这套课程有什么优势,它又是如何帮助我们走上成长进阶之路的。
优势1可实操的设计方法符合当前行业发展
会主动点开这门课程的你,一定是位上进的设计师,我想你一定看过大量的文章,讲述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法论。
比如你也许听过AARRR但却不知道这个模型适用在什么产品中也许你听过用户画像却觉得这只是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也许你听过设计价值却不知道什么是设计价值该如何量化……
我们平时接触大量零散资料时,往往会有两个痛点:
痛点1方法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操困难
痛点2理论过时不适用于现在的行业发展。
针对难以实操的痛点,我会采用理论方法+实际案例的方式,将过程一步步揉碎,演示推导逻辑。可以说,这套课程的亮点就在于认知+理论+实操,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即使是以认知为主的课程,也会用丰富的商业案例和设计案例,向你描述清楚。
针对理论过时这个痛点我会分析一些经典方法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中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得益于过往相对丰富的项目经历我对甲乙方、大小厂、国内外等不同类型的公司以及电商、社交、国际化、新科技、线下零售、2B等不同行业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解和实战经验。我会将自己的一些独家方法论分享给你这些都经历过大量成功案例的验证也符合当前的行业发展。
这套课程,最初是我利用个人的周末时间,为我团队的同学们写的设计师成长课程,所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进行过调整,以确保不同工作年限的同学都能有所吸收,也欢迎你向我提出优化建议。
优势2架构完整将成长所需一网打尽
整套课程包含“设计策略”、“设计实战”和“职场通识”三大章节为我们战胜“内忧外患”的工作困难提供了设计师成长最需要的3大能力
设计师成长 =升维认知X策略思维X实战经验
第一模块:设计策略
许多设计师虽然画图技法优秀,但定位更像美工,不懂业务,也不具备上层思维,只能等着承接他人的需求。而我们只有具备了设计策略思维,才能突破成长瓶颈,获得参与度和话语权。
这一模块的课程会帮助你建立业务全局观,从商业市场和用户需求两方面洞察机会点,重在培养“升维认知”和“策略思维”。
首先,我会带你分析商业市场对于设计策略的影响,你会发现,听起来遥远的商战模式、业务发展周期等,都会影响我们制定设计策略。接着,我会和你一起探讨市场与用户的洞察方法,并结合案例,演示实战过程。
这一模块就像一个装备库,帮助我们在进阶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化被动为主动的前提。
第二模块:设计进阶实战
如果说第一模块是提升认知和制定策略的储备,那么第二模块就是它们真正发挥作用的实战路径。
在这一模块我根据设计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将上升路径分为了5个阶段。
基础价值:做好业务需求支持,通过对需求的理解,提供更完善的设计解法;
二级价值:主动自驱设计项目,优化负向体验;
三级价值:推导撬动业务的差异化机会点,实现业务增长;
四级价值:在垂直深耕一个成功项目后,横向赋能更多业务,实现价值杠杆;
五级价值:设计师独立成为业务方,为行业带来改变。
我将与你一起探讨这5种设计价值在丰富的实战案例中掌握更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设计方法实现业务增长和个人成长不断突破自我价值。
第三模块:职场通识
实战经验不只依赖于扎实的设计专业硬能力,更需要软实力和判断力的加持。
在这一模块,我将与你分享一些职场的“游戏规则”,软硬能力相结合,才能助力我们事半功倍。相信这一章节对你以后选择工作、规划成长方向、面试、做作品集等方面,都能有所帮助,获得更高效率的成长。
希望你在职业的不同阶段,都能反复回来看看这套课程。在我们具备不同职场成熟度和认知理解时,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会更加深刻。
小乔是谁?
聊到这里,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希望这样可以提升你对这套课程的信心。
我叫小乔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大厂担任设计负责人带领UX、创意、品牌、用研相关项目与团队。由于我所在的公司并不鼓励个人对外拿公司作为背书也不鼓励对外使用真名因此我们就不在此明说了。
我曾经作为业务方,负责过的设计自驱项目荣获“哈佛商业评论-2020中国新增长数字化革新榜”“2020年度环球金趋势奖年度赋能创新奖”。我在在职期间申请专利20多项也是2012年红点设计奖、2015年IF设计奖得主。我曾受邀在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峰会、PCon全球产品创新大会、我们的设计日记等行业分享中担任演讲嘉宾同时也是2018年阿里巴巴UCAN大会的组织者之一。
我在设计行业已工作十余年曾任职于华为、阿里、得物等企业。也许你并不认识我但你可能用过我负责或参与过的产品。比如淘宝App、淘宝心选、天猫双11、淘宝年货节、淘宝造物节、得物App、得物AR试穿等这么一看我们的关系是不是更近了一步呢
我想,我们应该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成长。我想拓宽眼界,所以在工作不错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留学,又从咨询行业转战互联网,这些丰富的经历让我具备了更为全局的视角,掌握了不同的企业模式和行业知识。世界那么大,值得我去看看,哪怕我曾为此降薪跳槽、损失股票,但成长才是最大的收入。
在这些丰富的经历中,我有过迷茫,有过成长滞缓期,有过没人带的时候,有过心累想退休的冲动;我也有过年年高绩效,受老板重用,受团队同学爱戴,快速晋升的阶段。随着职场成熟度的提升,我也逐渐看清了“游戏规则”。
相信许多同学和我过往的经历相似,也许没有遇到好的导师,也许对职场规则不够理解,也许遇到了拖后腿的猪队友等等。有多少原本雄心壮志的设计师,在每天日复一日的螺丝钉工作中,逐渐丧失了对设计的热情。我们钻着努力认真的牛角尖,却在稀里糊涂和信息不对等中白白浪费了三五年,但是不间断的成长对于职业生涯来说又那么重要,因为只有能力的增速超越年龄的增速,我们才具备高竞争力。
我想将自己过往十余年的“血泪史”分享给你相信这些摸爬滚打的经验一定可以帮你少走弯路。我们只有获得了更高的全局观升维思考才能更好地处理日常工作降维打击。希望这套课程带给你的作用可以远远超过你在大厂工作3年的成长。
写在最后
当我们从不懂业务、被动接受画图需求,升维成具备业务全局观和设计策略思维的设计师时,就开启了设计师的进阶之路。当我们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逐渐成为团队中那个难以被替代的人时,晋升、涨薪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成长。
最后用刘润老师的话结束我们的开篇词:在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跟一个值得跟的老板,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在年轻时,把成长当作最大的收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启第一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