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大咖对话管理者是首席铲屎官?.md
2024-10-16 06:37:41 +08:00

69 lines
7.8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大咖对话 管理者是首席铲屎官?
你好!
本周作客“大咖对话”的嘉宾是陈皓。网名左耳朵耗子,独立运营技术博客酷壳 CoolShell也是极客时间《左耳听风》专栏的作者。他拥有 20 年软件开发及相关工作经验,在团队管理、项目管理,以及程序员个人成长等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今天,我们和他探讨了该如何修炼成优秀的技术管理者。
极客时间: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打造高效的研发团队呢?
陈皓:管理基本上是三个事,管人、管事和自我管理。
管人的意思就是管团队,除了要招聘到很好很强的人才,组建一个很强的团队,并不断提高团队的实力之外,还需要做的是激发团队的热情,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这样才能够更高效地开发日益复杂的软件产品、解决日益困难的技术问题。因此,管理者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坚持比较高的标准,并不断得提高团队的能力标准。
管事的意思是要找准方向,如果你的方向是错的,即使你有一个好的团队,也是没法高效起来的。另外,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还要落地执行,而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包括对第三方的依赖、条件受限(时间不够、人力不足)、以及各种没有考虑到的项目风险。有时,一个小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所以,如何把复杂的逻辑简化掉(简化而不是简陋),如何把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小问题并各个击破,如何在受限的条件下抓重点,如何说服别人统一大家的目标……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负责的。
自我管理的意思是说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自我的成长通常来说管理者就是这个团队的天花板如果管理者自己不成长那么团队就会受限所以管理者要修炼自己硬技能和软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个人魅力、沟通能力等从而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所谓影响力并不在于职位高低而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向你寻求建议或支持。一个leader的关键素养就是要能服众能获得团队和客户的信任之后自然会赢得老板的信任。
如果这三个方向能做好,那一定能打造出一个非常好的研发团队。
极客时间:一位优秀的技术管理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有哪些?
陈皓:好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两个素质,一是明白自己的定位,二是能激励团队。
先来说第一个素质,自我定位。 要明白作为管理者,是来帮助团队,而不是阻碍他们前进、阻碍他们创新的。因此,如果你懂,你就一起来干,如果你不懂,那就相信团队,放手让团队去做,千万别外行领导内行,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
我一直戏称leader是首席铲屎官团队在前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阻碍这时候就需要leader在前面把这些不好的东西都解决掉。
比如跨团队合作时跟其他团队的沟通与协调比如团队遇到不合理的流程时leader需要将其不断优化比如遇到团队内影响士气的不和谐声音时leader就需要狠得下心去解决比如面对客户、老板等压力时leader需要一肩承担等等。
当然,这里不是说就不能给团队压力了,而是说不能把没有经过过滤的负面的外部压力直接传递给团队。你给团队的压力,一定是你已经消化过的、跟团队整体成长相关的正面压力。
因此,管理者肯定是孤独的,哭得自己哭、压力得自己扛,但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好处一定得交给整个团队。最糟糕的做法就是成绩是自己的,问题是团队的,这样一定会导致众叛亲离。
再来说第二个素质能激励团队也就是能驱动团队成员有主人翁精神、有ownership。技术研发是知识密集型项目不能沿用传统的“命令与控制”Command & Control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模式之下大家多会觉得所做的事情与我无关是你老板的事情。
激发主人翁精神的一个关键就是让团队成员有参与感,而要让他们获得参与感就需要赋予他们建议权甚至是决定权。同时,领导者需要往后退一步,把命令变成协作和引导。
所谓协作,就是我们彼此帮助,团队的事务和进度不是来自于老板的鞭打,而是来自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同时管理者还要兼顾到员工的兴趣点,你为他们实现理想,他们才会为你实现理想。
所谓引导,就是我不再以指令和控制的形式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通过给出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工具或方法让团队成员自己找到答案,管理者这时要做的不是一个奴隶主,而是一个教练或是一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这里的关键其实就是看管理者的心胸够不够大,能不能容忍员工犯错,错误是成长的关键,只有痛过,才会真正努力。另外,管理者还要多问问自己,你是更多地关注事情的结果,还是员工的价值与成长;你是更多地关注眼下的事情,还是长远的目标。
在协作和引导这两种方式的共同效益下员工会有非常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当然当你需要去攻坚、去打硬仗的时候还是需要Command & Control但这不应该成为常态而是只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手段。
在具体执行中,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变问答题为选择题。问答题就是员工会问这事怎么做,这个问题怎么解,而你告诉他该这么做,这样的模式下,员工永远成长不起来,团队也不会变强。
选择题就是引导员工,下次再说什么事,先拿出一二三个方案,列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并给出他们看好的方案,你再在其中做选择,这样就会逼着他们去想各种解决方案。同时,如果每次他们的选择跟你的相似,那么就表明他们已经锻炼出来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你也就可以放权给他们了。
给员工放权的多少是一个团队是否强大的表现。最差的管理是家长式的保姆式的管理。
极客时间: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风格呢?
陈皓:我之前讲了那么多,其实都只是我的管理经验,我的管理更偏人性化风格一点,但每个人的管理风格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哪一种定式的风格是最好的。
在管理的象限图中,第一象限是团队,第二象限是质量,第三象限是流程,第四象限是成本。
不同的管理风格会偏重不同的象限,而且一个管理者最多只能偏重其中的两项,而且还不能是处在对角线上的。因为对角线都是有冲突的,比如太注重流程,团队就会没有活力,或者关注质量,成本就难免会变高等。另外,相邻的两个象限是互补的,比如好的质量必须要好的团队和高效的流程来保证。
每个人的管理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而我的风格更偏重团队和质量这两点。大家也可以做一些测试来测自己的管理风格,比如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是先惩罚人,还是先弥补流程,还是先总结错误。其中并没有哪个答案是标准答案,就看你选择什么,而你的选择会展示你的偏好。
最后,没有定式的管理方法,找到自己的管理风格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