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大咖对话胡哲人:技术人创业要跨过的思维坎.md
2024-10-16 06:37:41 +08:00

75 lines
8.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大咖对话 胡哲人:技术人创业要跨过的思维坎
你好!
本周作客大咖对话的嘉宾是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CTO胡哲人在创立流利说前他曾任美国著名互联网大数据AdTech公司Quantcast资深软件工程师负责多个核心产品功能的前后端开发拥有丰富的大型软件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架构经验。今年9月流利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誉为“AI+教育”第一股。今天,我们和他聊了聊创业、管理相关的话题。
极客时间:能分享一下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回国创业?
胡哲人:创业之前,我一直在湾区工作做程序员。选择做工程师,包括我最初选择计算机行业的初衷,都是希望能把一个产品从无做到有。正好在那个时间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国内创业也正蓬勃兴起,就决定一起回国创业。
从我下决定到回到国内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真的是很快的一个决定完完全全的“从心”follow my heart。
现在回过头去看,还是蛮佩服那个时候的自己的,因为真正创业之后,才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一路走来处处都是挑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可能正是因为我对创业的困难没有那么了解,当时才会那么快的做下决定。
当然现在来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我非常享受这个把事情从0做到1再从1扩张到100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克服了很多挑战接触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对很多事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这让我收获了非常大的成长。
极客时间:您提到有很多挑战,那您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胡哲人: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创业后,我逐渐地从工程师的角色转到更偏管理者的角色。老实讲,我之前并没有管理过这么大的团队,在这样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思维上的转变最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对做管理有一点排斥或者说胆怯。因为之前一直在做技术面对的是机器和代码所有东西都由0和1构成比较简单明了而做管理的话面对的是人远比0和1要复杂也担心自己是否能把管理做好。
当然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一些特长和优势,也找到了技术团队管理的要点,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
极客时间:您能分享一下您的管理风格吗?
胡哲人:因为我之前在湾区的经历,我会希望我的风格能更接近湾区的管理方式。
作为管理者本身,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做好榜样。在很多事情上,我对团队有怎样的要求,那我自己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甚至做到更好,起到榜样作用。古语有言,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你怎么做要比你怎么说重要得多。
而在具体的管理上我不提倡micromanagement也就是微观管理把管理做得特别细。我会在把公司目标和当前要做的事情跟团队传达清楚的情况下授权给团队给团队更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自主的去思考、去执行。
另外,毕竟我管理的是技术团队,所以我相信代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用代码治理,而不是靠人治。
比如当我们遇到问题或内部需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是否能够用工具或机器等手段自动化的去解决之后又是否能够自动化的发现类似问题并解决。现在这也已经成为我们团队很多leader的第一反应。
我比较幸运的是,我的管理风格恰好跟公司当前在做的事情比较吻合——用技术手段解决英语学习问题,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去推行实践这样的管理风格。
极客时间:在线教育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流利说的竞争力是什么呢?
胡哲人我们的做法跟很多在线教育产品不太一样我们是真正用技术、用AI等手段解决教育环节中的问题。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AI英语老师然后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课程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这也跟团队基因有关,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是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出身,所以一开始就是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出发去打在线教育市场。这条路比较难,前期也需要更多的积累。
不过,在线教育跟其他互联网领域不太一样,它的先行者优势没有那么强,简单来说,这件事情你是不是第一个做,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那么关键。因为教育是一个非常重内容、重品质、重服务、重口碑的行业,快不是关键,走的方向对不对、走得稳不稳才是关键。
基于这个认知,我们发现,我们要从一个用户喜欢的产品跨越到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就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打造自己的系统化课程。之前流利说上的内容都是比较碎片化,也没那么成体系的。
最开始我们想跟出版商合作,但不幸的是,他们的教材都太陈旧了,大部分都没有数字化,即使有些内容是数字化的,也只能在 PC 端上实现,很难满足移动端的用户需求。
我和我的创始人都是产品和技术出身,对教育没有那么了解,因此要下决定投入那么多成本和时间去做课程,一开始还有些挣扎。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这件事情得自己来做,因为只有我们才最了解我们的用户,了解他们在移动端上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体验。
于是,痛定思痛,我们开始深入了解教育,并投入大量的资源,引入教研相关的人才,然后教研、技术和产品三方一起,花了十八个月的时间,自主研发了一套符合移动端逻辑的英文原创教材,并将其数字化,将原本只存于书本上的内容通过原创插画、动画、语音等形式在移动端重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另外,教育的好处在于,它的内容的生命周期很长,像现在非常火的短视频,一个短视频的生命周期就非常短,即使是电影或电视剧,它们的生命周期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
但教育类内容的生命周期非常长,比如我小时候学过新概念英语,到了现在依然有人在学,而这本教材已经诞生几十年了。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投入重金打造系统课是非常值得的。
极客时间:关于技术创业,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我们的创业者?
胡哲人很多技术创业者都想打造类似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这样的轻资产型的产品就是几十人的小团队做出一个用户量庞大的超级产品。
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收拢在国内,类似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在垂直行业。我们在垂直行业创业,想用技术、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改变的话,很多时候需要摒弃一些技术人的固有想法,更多的是需要深入去了解所处的行业,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想把产品做得轻一些,能够打造一个轻资产型的公司。毕竟我的两个合伙人都是来自谷歌,而谷歌就是非常标杆的轻资产型的公司。但在垂直行业,这么做越来越困难的,以流利说为例,最终,我们还是选择投入大量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原创教材和课程。
技术人创业一定要跨过这个思维的坎,这是我们创业过程中最深的一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