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091程军:打造高效技术团队之做事.md
2024-10-16 06:37:41 +08:00

83 lines
7.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91 程军:打造高效技术团队之做事
你好我是贝壳研发总监、TGO会员程军。从我多年的实践来看打造高效技术团队的关键就是招人和做事。
上一篇,我跟你分享了招人的那些事,包括招聘渠道和识人两个大方向。
其中招聘渠道的关键是把人才需求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使用不同的招聘渠道这样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而识人可以从知识、经验、能力、动力这四个模块出发使用STAR法则、动力适配图等理论结合实践快速提高自己的识人能力找到合心意的人才。
众所周知,招人的核心原因是为了做事,所以,我今天就继续跟大家聊聊做事这个话题。
一、和业务心在一起
在我看来,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可迭代的协作流程,以及统一的评价机制。
我之前在饿了么负责产品和研发落地,在实际执行中,我会先和业务负责人沟通好彼此做事的方法和节奏,最主要的是先确定下一个月的业务目标,然后产品和研发团队这边好确定产品的目标。
我们每个月都会集中过一次下个月计划落地的产品功能如果业务方OK产品经理就会提前准备PRD这样至少可以让团队提前了解下个月的规划研发和测试团队也能提前准备有一个缓冲应了那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果碰到紧急需求我们做法是紧急需求不需要排期可以按约定砍掉一些P0需求。如果出现P0需求也砍不掉的情况只能从灵活的组织能力出发刚开始我们会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人后来的做法升级为在自己的团队中成立机动团队这些人就是我们团队的特种兵指哪打哪。
再来聊聊评价机制人一般很难找到自己的问题或者说很多人其实知道问题所在但是就是改不了不知道你是否有相同感触。所以定期和业务负责人乃至上级领导one one沟通让他们指出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欠考虑的地方是真的可以帮助自己和团队改进和提升。
举个例子,曾经有业务负责人对我说,你们团队执行力很强,但是产品负责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他没有接触过的产品领域,他给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是做事上出了问题,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
还有一次,业务负责人毫不掩饰指出我性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会去深刻的反思,尽管改正很难,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必须要去改正,或者如果改不掉,也要在做重大的决策时回避这个性格弱点。
这也许就是成长烦恼,也是实践带给自己的重重一记耳光。引用前公司老领导说过的一句话,“未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
二、技术力和产品力
这一点这个专栏中很多人都已经写过,但在这里,我想分享几个我的认知。还是以前东家饿了么为例子,我将我在其中的三年分成三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是2015年~2016年技术团队从几十人发展到500人左右。
这期间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我们根本没有什么产品力先把业务的需求干完就可以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招人干活团队速度扩张快但是工程效率低下P0事故频繁发生痛苦不堪。
第二个时间段是2016年~2017年技术团队从500扩张到1000人左右。
这个时候慢慢出现一个大的问题,招进来的人是多了,可是响应新产品的效率依然很低。因此,这时需要沉淀我们的中台、中间件、工程效率工具及技术影响力。
以技术影响力为例饿了么第一个有影响力的项目是“多活”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内真正做到多活的不超过10家公司。在公司内部为了沉淀技术力量提升技术影响力饿了么持续多次推动内部Hackathon比赛的举行到2017年底内部孵化的工具或者中间件就有200多个还开源了更多的比如Element组件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生动证明。具体的细节你可以搜索饿了么框架工具和GitHub上的开源项目。
其实光做到上面那些还不够我依稀还记得当时公司组织架构在过完年后做了一个大的调整还招来了2位国际大牛一位是LinkedIn背景一位是Facebook背景就是为了补上我们技术和产品视野的短板。
第三个时间段是2017年~2018年技术团队规模突破1200+。
这个阶段产品还能做什么,什么才是这个阶段的产品力?广义来上来说,互联网产品一定是流量为王,留存为后,但是最终你的模式要成功,要么可以赚钱自己造血,要么可以成为别人的护城河或防御工具。
按上面的思路我们开始了双剑合并,选择加入阿里的怀抱,抽象一下,这其实是一个连接融合、过滤和筛选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三、如何打造产品力
如何打造,其实想用文字表达很难。我思考万千,提炼一下就是内因和外因。
内因的核心就是按公司、按产品当时的场景和需求,判断出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挑战,找出未来的方向,并以此为基准制定策略、落实执行方案。
举例来说第二阶段的关键场景是当时我们的业务订单量迅猛增长从日330w单提升到日500w+单,这种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我们必须要在内部去寻求突破,我们制定了两条方案,一是沉淀饿了么的技术,打造出更稳定、更高效的系统;二是找到更牛的同伴加入我们,弥补我们的短板。
当然这一切的根本是CTO给我们营造的技术环境。好的环境是能促使技术力、产品力发展壮大的土壤。
而到了第三阶段,这时候从内因方面考虑,我们的首要需求是要盈利,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就到了必须要通过一些外界的条件来改变现状的阶段。显而易见,利用其它流量大于饿了么本身流量的产品是一个出路,但这还不够,想达成更长久的持续就要进行品牌之间的合作、连接、融合。
总结
这篇文章,我和你分享了打造高效技术团队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做事。而要做好事,首先我们要要和业务的心在一起,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可迭代的协作流程,以及统一的评价机制。其次,要打造技术团队的产品力,而这就要从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做分析,但其中真正能产生正向改变的是内因,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剩下的就是寻找突破的方法或手段。
写到此刻我抬头望向窗外已经是凌晨5点43分的江城点一只烟猛吸一口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留一个思考题给你:你是如何打造技术团队产品力的呢?欢迎留言分享,我们一起探讨和学习,共同进步。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简介
程军现任贝壳技术总监曾任饿了么技术总监、1号店架构师10年以上互联网开发经验8年以上技术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