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朱赟的技术管理课/尾声:成长不是顿悟,而是练习.md
2024-10-16 06:37:41 +08:00

61 lines
5.8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尾声:成长不是顿悟,而是练习
七七八八的,专栏的事就快要落下帷幕了。
每个技术人成长到一个阶段,都会去思考:下一步到底要怎么走?是要在一个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开辟一块新的天地,还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继续精进?要不要转管理、转产品,要不要去搞机器学习、搞区块链,哪个领域在风口浪尖,就投身到哪个领域么?
你会听到太多不同的声音,每个声音都似乎那么有道理,比如,要勇于尝试、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又比如,如果你连自己现在的事情做不好,换一件事情也很难做好。会有人告诉你纯做技术很容易就到了自身的天花板,也会有人告诉你转了管理就丢失了你原有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我迷茫过么?迷茫过。
记得有部电影里(《清洁》)里曾这样说过:“事事顺心的时候,勇气来得也容易;但是当生活变得艰难,勇气就弥足珍贵了。”
同样的是选择。你的人生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很容易相信你自己的选择;但是当人生一次次给你亮红灯的时候,甚至告诉你此路不通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后悔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再有机会到来的时候,你会彷徨纠结,总是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唏嘘不已,也许山那边风景更好呢。
那要怎么走出迷茫面对选择呢?
答案就是不停地成长,在自己选择错误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是不是比起之前的自己更成熟、更有见识了。只要在不停成长,就不怕犯错误,就知道自己还有机会。反之,哪怕一路坦途,事事顺心,但是自己没有什么成长,反而更容易陷入迷茫。
那要如何不断提高自己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闻道有先后。” 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有的道理,尤其是好的道理,大家几乎可以在网上同时间看到。所有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你想要接触就能接触到的。
这就像修炼武功,古时候每个人能看到的武功心法都非常有限,你入了哪一门,就练哪一门的功夫。而现在,所有的武功心法,不管多牛的,内功还是外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那每个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答案无非是两个,第一是找到那些合适你的道,尤其是合适你当前的道。这个道,既是道路,也是道理。第二就是练习。
我身边的人,包括我公众号与专栏的读者,论技术、论能力、论经历、论职位,比我优秀的人比比皆是。相反,因为我的普通,很多人可以从我的经历中看到他们自己,从我的感悟里读到技术人的共鸣。那些我挣扎过的,奋斗过的,失败过的,迷惑过的,也是他们曾经经历过、体味过的。
所以那些对我有益处的道理、经验和教训,我会分享出来,也许会帮助那些同样困惑过和迷茫过的人,让他们在寻找自己的道路上多一些启发;而且这种随着我的成长展开的分享,更具有阶段性。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使其获益的感悟也很不相同。有时候读者留言,觉得我讲的对他很有启发,那是因为我碰巧走在了他的前面。偶尔也会有人觉得“你的文章说得太浅显了”,我也不会介怀,因为他可能碰巧走在了我的前面。
去年的文章,也许我今年就写不出了。因为站在当前,突然会觉得那个时候的很多东西似乎有了更多的理所当然。那我现在写的,也许随着我的成长,未来也会觉得不尽然。
我写的是不是我都能做得很好呢?有些是,有些不是。有些是走过之后回望的总结,有些其实是当前我认可的,我坚持的,我正在练习的。
就好像黄蓉练不了降龙十八掌,郭靖练不了逍遥游,有些内容哪怕我觉得应该是对的选择,对的理论,最后可能因为性格、资质、甚至生活、境遇,发现却是走不通的路。没有练成,但也还是成长。
回到专栏这件事。选择在极客时间开启我的第一个专栏,我知道我承诺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和订阅量,虽然说会有期望,但是却不是我决定的主要因素。
对我自己而言,专栏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和极客时间参与者的心血,更是我人生阶段(技术转管理阶段)的一份记录。
我把所有的感想写下来,是一种沉淀,因为时过境迁,以后的我可能写不出此时此刻这样的文字。
对我的读者而言,我之所以分享,是因为它记录的是我的成长,里面的道理,都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新道理,甚至不一定是绝对的正确;但它有我的故事,是我现阶段认为正确的,是我正在坚持的。
它记录的,不是我的顿悟,而是我的练习。希望给你带来的,也不是顿悟,而是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练习的时候的一种参考,一种互勉。
最后,感谢所有订阅了这个专栏的读者和支持我的朋友。池老师说,给我修改文章的时候感觉像是和我的对话。
我平时几乎很少会和别人说这么多话,写专栏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像跟一位朋友聊天一样去记录和书写。如果你有耐心看下来,哪怕只是其中的几篇,那就是我和你的对话。
一路很长,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