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计算机基础实战课/33lotop与lostat命令:聊聊命令背后的故事与工作原理.md
2024-10-16 10:18:29 +08:00

350 lines
17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33 lotop与lostat命令聊聊命令背后的故事与工作原理
你好我是LMOS。
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学习了IO Cache、IO调度和IO管理的相关知识但怎样度量和检测一个应用使用IO的情况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想带你认识两大监控IO操作的神器——iostat与iotop让你掌握安装、使用它们的方法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在Linux系统上iostat和iotop这两个IO数据工具非常常用。它们都是性能分析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性软件也经常被Linux网络服务器运维人员用于分析某些服务器的IO类性能与故障。
安装iostat与iotop
在带你安装这两个工具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下这两个工具的功能。iostat可以用来分析Linux系统整体IO的使用情况而iotop作为iostat增强版和功能升级版可以分析Linux系统每一个进程使用IO的情况。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Linux发行版中是不包含iostat与iotop两个IO工具软件包的需要我们自行安装它们才可以使用。
各大Linux发行版软件包管理方法并不统一导致安装应用软件的方式不尽相同。考虑到Ubuntu、Deepin都是基于Debain开发的所以我们这里以Debain系的Linux发行版为例进行操作。
我们只要在终端中输入如下命令就可以安装iostat与iotop了。
//安装iostat
sudo apt-get install sysstat
//安装iotop
sudo apt-get install iotop
不过我们并不能直接安装iostat这样会提示找不到iostat软件包因为它是包含在sysstat软件包中所以我们必须先安装sysstat而iotop却是独立的软件包直接安装它就好了。如果你的Linux系统软件源和网络没有问题肯定能安装成功。
你可能对这两个命令的使用方法不熟悉,没事,我们不妨在终端里输入这两个命令试一试,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后面截图展示的是我自己机器上的情况:
上图中左边是iostat命令执行的结果右边是iotop命令执行的结果。如果你现在还看不懂这些信息也没有关系我们后面再介绍这里仅仅是为了给你一个参考你输入命令后显示效果类似上图的话就说明安装成功了。
iostat命令
在前面我们已经成功安装了iostat命令接下来我们重点聊聊它的使用方法还有输出的数据表示的是什么。
iostat命令是用来展示系统中的IO设备和CPU使用情况的。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汇报所有块设备活动的统计情况同时也能汇报出CPU使用情况。但是iostat命令有一个缺陷就是它不能对每个应用程序进程进行深入分析只能分析系统的整体情况。
我们先来看iostat如何使用它的使用形式如下
iostat [选项] [参数]
“[]”中的内容可以省略我们直接在终端中输入iostat就会输出相关的全部信息。但是我们如果要观察特定信息就需要使用相关选项了我给你列了一个表梳理了最常用的部分如下所示
了解了选项,还有个参数我们可能用得上,这个参数可以指定为设备名,比如/dev/sda。如果不带参数就会默认显示所有IO储存设备的情况。
我们就这来练练手使用iostat命令看看我们自己机器上的IO设备主要是硬盘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使用iostat -d -m -p -x 这个命令,该命令可以显示所有硬盘及其分区的信息,在我的机器上情况如下所示:
上图中展示了所有硬盘及其分区的IO情况第一列就是设备名后面几列的相关说明我用表格方式给你做了梳理
有了这些量化数据我们就能判断每个硬盘分区的IO使用情况从而分析出哪个设备占用IO请求量高或者低、占用时间多少、读取或者写入的数据量有多少。这样性能瓶颈出现在哪个设备上我们心中就有数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解iostat的工作原理。iostat命令只是一个应用软件它的功能就是计算统计数据并且显示。IO设备操作的数据肯定来源于内核那iostat怎么获取这些数据就成了关键。
Linux的内核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提供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要获取什么数据就相应去读取什么文件。
下面我们手动读取一些文件,体验一下具体是什么情况,如下所示:
对比iostat产生的数据是不是感觉和上面读取的三个文件得到的数据很相似是的你猜的没有错这些文件就是iostat命令的数据来源主要的数据来源是/proc/diskstats文件它记录着块设备IO操作的全部统计信息。
下面我列了一个表,梳理了文件名和对应的统计信息,你可以看看:
我们来看一看/proc/diskstats文件的数据结构它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块设备或者块设备的分区总共20列数据每一列的内容如下表
Linux块设备层在处理每个IO请求的时候都会更新这些数据具体的流程这里不展开了iostat只使用了其中部分数据。由于这些数据是线性增加的iostat只需要经过多次采集进行简单的运算就可以了。
iostat只是负责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采集数据并计算显示。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IO请求数据、写入和读取的数据量、IO请求等待时间等等这些数据就可以评估一个设备的IO性能了。好了关于iostat的工作原理我们讲到这里我们接着探索iotop命令。
iotop命令
我们前面刚学过的iostat这个IO工具只能收集量化到每个块设备的读写情况但如果我们想知道每个进程是如何使用IO的就做不到这就要用到iotop命令了。
iotop命令是一个top类工具可以监视磁盘I/O使用状况还可以作为iostat的升级工具使用。iotop命令具有与Linux系统自带的top相似的UI只是top更关注进程而iotop更关注IO。
iotop命令它是使用Python语言编写而成需要用Python2.5以上的版本和Linux内核2.6以上的版本。iotop提供了源代码和二进制软件包可以自己选择安装。在前面我们已经安装了iotop如果你没有安装好请回到前面看看怎么安装的。
像iostat一样我们一起看看iotop如何使用它的使用形式如下
iotop [选项]
“[]”中的内容可以省略直接在终端中输入iotop就会输出相关的全部信息这一点与iostat相同但是我们如果要观察特定信息就需要使用相关选项了。我给你列了一个表梳理选项如下所示-
我们马上来测试一下使用sudo iotop 命令注意该命令需要root权限才能运行在前面要加上sudo。这条不带任何选项的命令会显示所有用户的所有进程使用IO的情况在我的机器上情况如下所示
上图中展示了所有进程读写硬盘的情况头部的数据显示了每一秒钟所有硬盘和当前硬盘的读写数据量。而下面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进程每一行的第一列就是进程id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近“p”切换为线程id那一行就表示一个线程。后面几列的相关说明我给你列出了一个表格如下所示
有了这些量化数据我们就能判断哪些进程是IO型进程哪些进程是计算型进程每个进程的访问IO的数据一目了然。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还能进一步分析出哪个进程使用IO的量是高或者低、占用时间多少、进程优先级多少。IO性能瓶颈出现在哪个进程上需要优化哪个进程的IO模型我们心中就有底了。
我们已经了解iotop的作用是观察所有进程的IO操作情况那iotop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与iostat命令一样iotop只是一个应用软件用来统计所有进程的IO数据并显示。进程和IO操作数据必定来源于Linux内核那iotop怎么获取这些数据呢
在Linux上这些内核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提供的即要获取什么数据就读取什么文件。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下面我们试验一下看看iotop是不是也是读取了一些/proc目录下的文件呢。
其实iotop是开源的我们不妨下载它的代码来研究一下命令如下
//下载
wget http://guichaz.free.fr/iotop/files/iotop-0.4.4.tar.gz
//解压
tar zxf iotop-0.4.4.tar.gz
我已经帮你下载好了代码放在了课程的工程目录中。我们进入工程目录就可以发现iotop是用python写的入口点是iotop.py文件。
在iotop/ui.pi里这个文件中会调用主函数main主函数进而会调用run_iotop_window函数执行主要功能。在run_iotop_window函数中会调用ProcessList对象获取所有进程的相关信息。
我们不妨看一看它的代码片段,如下所示:
class ProcessList(Dumpabl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taskstats_connection, options):
# {pid: ProcessInfo}
self.processes = {}
self.taskstats_connection = taskstats_connection
self.options = options
self.timestamp = time.time()
self.vmstat = vmstat.VmStat()
# A first time as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delta
self.update_process_counts()
def get_process(self, pid):
"""Either get the specified PID from self.processes or build a new
ProcessInfo if we see this PID for the first time"""
process = self.processes.get(pid, None)
if not process:
process = ProcessInfo(pid)
self.processes[pid] = process
if process.is_monitored(self.options):
return process
def list_tgids(self):
if self.options.pids:
return self.options.pids
tgids = os.listdir('/proc')
if self.options.processes:
return [int(tgid) for tgid in tgids if '0' <= tgid[0] <= '9']
tids = []
for tgid in tgids:
if '0' <= tgid[0] <= '9':
try:
tids.extend(map(int, os.listdir('/proc/' + tgid + '/task')))
except OSError:
# The PID went away
pass
return tids
def list_tids(self, tgid):
if not self.options.processes:
return [tgid]
try:
tids = map(int, os.listdir('/proc/%d/task' % tgid))
except OSError:
return []
if self.options.pids:
tids = list(set(self.options.pids).intersection(set(tids)))
return tids
def update_process_counts(self):
new_timestamp = time.time()
self.duration = new_timestamp - self.timestamp
self.timestamp = new_timestamp
for tgid in self.list_tgids():
process = self.get_process(tgid)
if not process:
continue
for tid in self.list_tids(tgid):
thread = process.get_thread(tid, self.taskstats_connection)
stats = self.taskstats_connection.get_single_task_stats(thread)
if stats:
thread.update_stats(stats)
thread.mark = False
return self.vmstat.delta()
我们来梳理一下上述代码都做了什么。在ProcessList类的构造方法init中会调用update_process_counts方法接着在其中调用list_tgids方法该方法会打开/proc目录获取所有以数字命名的目录名称那就是TGID。
TGID就是线程组ID对于同一进程中的所有线程TGID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该进程的进程ID。接着循环调用get_process方法在该方法中会构造ProcessInfo对象以获取每个进程的数据。
ProcessInfo类的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ProcessInfo(Dumpabl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id):
self.pid = pid
self.uid = None
self.user = None
self.threads = {} # {tid: ThreadInfo}
self.stats_delta = Stats.build_all_zero()
self.stats_accum = Stats.build_all_zero()
self.stats_accum_timestamp = time.time()
def get_uid(self):
if self.uid:
return self.uid
try:
uid = os.stat('/proc/%d' % self.pid)[stat.ST_UID]
except OSError:
# The process disappeared
uid = None
if uid != self.uid:
# Maybe the process called setuid()
self.user = None
self.uid = uid
return uid
def get_user(self):
uid = self.get_uid()
if uid is not None and not self.user:
try:
self.user = safe_utf8_decode(pwd.getpwuid(uid).pw_name)
except KeyError:
self.user = str(uid)
return self.user or '{none}'
def get_proc_status_name(self):
try:
first_line = open('/proc/%d/status' % self.pid).readline()
except IOError:
return '{no such process}'
prefix = 'Name:\t'
if first_line.startswith(prefix):
name = first_line[6:].strip()
else:
name = ''
if name:
name = '[%s]' % name
else:
name = '{no name}'
return name
def get_cmdline(self):
# A process may exec, so we must always reread its cmdline
try:
proc_cmdline = open('/proc/%d/cmdline' % self.pid)
cmdline = proc_cmdline.read(4096)
except IOError:
return '{no such process}'
#……
return safe_utf8_decode(cmdline)
def did_some_io(self, accumulated):
if accumulated:
return not self.stats_accum.is_all_zero()
for t in self.threads.itervalues():
if not t.stats_delta.is_all_zero():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def get_ioprio(self):
priorities = set(t.get_ioprio() for t in self.threads.itervalues())
if len(priorities) == 1:
return priorities.pop()
return '?dif'
def set_ioprio(self, ioprio_class, ioprio_data):
for thread in self.threads.itervalues():
thread.set_ioprio(ioprio_class, ioprio_data)
def ioprio_sort_key(self):
return ioprio.sort_key(self.get_ioprio())
def get_thread(self, tid, taskstats_connection):
thread = self.threads.get(tid, None)
if not thread:
thread = ThreadInfo(tid, taskstats_connection)
self.threads[tid] = thread
return thread
def update_stats(self):
stats_delta = Stats.build_all_zero()
for tid, thread in self.threads.items():
if thread.mark:
del self.threads[tid]
else:
stats_delta.accumulate(thread.stats_delta, stats_delta)
nr_threads = len(self.threads)
if not nr_threads:
return False
stats_delta.blkio_delay_total /= nr_threads
stats_delta.swapin_delay_total /= nr_threads
self.stats_delta = stats_delta
self.stats_accum.accumulate(self.stats_delta, self.stats_accum)
return True
以上代码,无一例外都是从/proc目录下那些数字命名的子目录里获取数据。我们不妨打开proc目录观察一下并且我们还要选择一个特定的、数字命名的子目录进入如下所示
这是谷歌浏览器的进程里面包含很多子目录这些子目录中包括了进程的状态、属性、应用程序命令、打开的文件、IO、网络、虚拟内存空间、工作目录、权限、调度信息等大量信息数据。关于进程的所有信息我们从这里都可以找到。而iotop也正是从这里获取数据然后计算和显示的这就是iotop的工作原理。
重点回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大监控IO操作的神器即iostat和iotop。它们俩在以后的性能调优路上将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一个观察系统全局IO情况另一个用来查看单个进程的IO情况。有了它们我们就能精确定位Linux服务器上IO性能瓶颈所在。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首先我们安装了iostat和iotop。由于iostat包含在sysstat中需要安装sysstat软件包才能得到iostat。安装成功后别忘了进行测试。
然后我们学习了iostat怎么用熟悉了它的选项和参数以及iostat输出的数据表示什么。之后我们研究了iostat实现原理它是通过读取/proc目录下的一些文件做到的。
iotop工具是一个用python语言编写的工具它能监视全局硬盘的IO性能和每个进程的IO情况是一个全面的IO监视工具。和iostat一样它也是通过读取/proc目录下每个进程目录中的一些文件获取其中的数据再经过计算把数据展示给我们。
这节课的导图如下所示,供你参考:
你是否想对/proc文件系统有更深的了解写出更强大的监视工具呢其实你需要的大部分数据源都可以在/proc目录中找到读取它们就能做出更符合自己业务需求的监视工具赶快去大胆尝试吧。
思考题
请说一说 iostat与 iotop的不同之处
欢迎你在留言区记录自己的收获或疑问,如果觉得这节课还不错,也别忘了推荐给自己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