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Kubernetes入门实战课/07实战演练:玩转Docker.md
2024-10-16 06:37:41 +08:00

237 lines
13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07 实战演练玩转Docker
你好我是Chrono。
学到今天的这次课我们的“入门篇”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有这些容器知识作为基础很快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学习Kubernetes。不过在那之前来对前面的课程做一个回顾和实践把基础再夯实一下。
要提醒你的是Docker相关的内容很多很广在入门篇中我只从中挑选出了一些最基本最有用的介绍给你。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不需要完全了解Docker的所有功能我也不建议你对Docker的内部架构细节和具体的命令行参数做过多的了解太浪费精力只要会用够用需要的时候能够查找官方手册就行。
毕竟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Kubernetes而Docker只不过是众多容器运行时Container Runtime中最出名的一款而已。当然如果你当前的工作是与Docker深度绑定那就另当别论了。
好下面我先把容器技术做一个简要的总结然后演示两个实战项目使用Docker部署Registry和WordPress。
容器技术要点回顾
容器技术是后端应用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它彻底变革了应用的开发、交付与部署方式,是“云原生”的根本([01讲])。
容器基于Linux底层的namespace、cgroup、chroot等功能虽然它们很早就出现了但直到Docker“横空出世”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容器才真正走近了大众的视野逐渐为广大开发者所熟知[02讲])。
容器技术中有三个核心概念容器Container、镜像Image以及镜像仓库Registry[03讲])。
从本质上来说容器属于虚拟化技术的一种和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很类似都能够分拆系统资源隔离应用进程但容器更加轻量级运行效率更高比虚拟机更适合云计算的需求。
镜像是容器的静态形式,它把应用程序连同依赖的操作系统、配置文件、环境变量等等都打包到了一起,因而能够在任何系统上运行,免除了很多部署运维和平台迁移的麻烦。
镜像内部由多个层Layer组成每一层都是一组文件多个层会使用Union FS技术合并成一个文件系统供容器使用。这种细粒度结构的好处是相同的层可以共享、复用节约磁盘存储和网络传输的成本也让构建镜像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04讲])。
为了方便管理镜像,就出现了镜像仓库,它集中存放各种容器化的应用,用户可以任意上传下载,是分发镜像的最佳方式([05讲])。
目前最知名的公开镜像仓库是Docker Hub其他的还有quay.io、gcr.io我们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找到许多高质量镜像集成到我们自己的应用系统中。
容器技术有很多具体的实现Docker是最初也是最流行的容器技术它的主要形态是运行在Linux上的“Docker Engine”。我们日常使用的 docker 命令其实只是一个前端工具它必须与后台服务“Docker daemon”通信才能实现各种功能。
操作容器的常用命令有 docker ps、docker run、docker exec、docker stop 等;操作镜像的常用命令有 docker images、docker rmi、docker build、docker tag 等;操作镜像仓库的常用命令有 docker pull、docker push 等。
好简单地回顾了容器技术下面我们就来综合运用在“入门篇”所学到的各个知识点开始实战演练玩转Docker。
搭建私有镜像仓库
在第5节课讲Docker Hub的时候曾经说过在离线环境里我们可以自己搭建私有仓库。但因为镜像仓库是网络服务的形式当时还没有学到容器网络相关的知识所以只有到了现在我们具备了比较完整的Docker知识体系才能够搭建私有仓库。
私有镜像仓库有很多现成的解决方案今天我只选择最简单的Docker Registry而功能更完善的CNCF Harbor留到后续学习Kubernetes时再介绍。
你可以在Docker Hub网站上搜索“registry”找到它的官方页面https://registry.hub.docker.com/_/registry/
Docker Registry的网页上有很详细的说明包括下载命令、用法等我们可以完全照着它来操作。
首先,你需要使用 docker pull 命令拉取镜像:
docker pull registry
然后我们需要做一个端口映射对外暴露端口这样Docker Registry才能提供服务。它的容器内端口是5000简单起见我们在外面也使用同样的5000端口所以运行命令就是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registry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registry
启动Docker Registry之后你可以使用 docker ps 查看它的运行状态可以看到它确实把本机的5000端口映射到了容器内的5000端口。
接下来,我们就要使用 docker tag 命令给镜像打标签再上传了。因为上传的目标不是默认的Docker Hub而是本地的私有仓库所以镜像的名字前面还必须再加上仓库的地址域名或者IP地址都行形式上和HTTP的URL非常像。
比如在这里我就把“nginx:alpine”改成了“127.0.0.1:5000/nginx:alpine”
docker tag nginx:alpine 127.0.0.1:5000/nginx:alpine
现在,这个镜像有了一个附加仓库地址的完整名字,就可以用 docker push 推上去了:
docker push 127.0.0.1:5000/nginx:alpine
为了验证是否已经成功推送,我们可以把刚才打标签的镜像删掉,再重新下载:
docker rmi 127.0.0.1:5000/nginx:alpine
docker pull 127.0.0.1:5000/nginx:alpine
这里 docker pull 确实完成了镜像下载任务,不过因为原来的层原本就已经存在,所以不会有实际的下载动作,只会创建一个新的镜像标签。
Docker Registry虽然没有图形界面但提供了RESTful API也可以发送HTTP请求来查看仓库里的镜像具体的端点信息可以参考官方文档https://docs.docker.com/registry/spec/api/下面的这两条curl命令就分别获取了镜像列表和Nginx镜像的标签列表
curl 127.1:5000/v2/_catalog
curl 127.1:5000/v2/nginx/tags/list
可以看到,因为应用被封装到了镜像里,所以我们只用简单的一两条命令就完成了私有仓库的搭建工作,完全不需要复杂的软件安装、环境设置、调试测试等繁琐的操作,这在容器技术出现之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搭建WordPress网站
Docker Registry应用比较简单只用单个容器就运行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下面我们再来搭建一个有点复杂的WordPress网站。
网站需要用到三个容器WordPress、MariaDB、Nginx它们都是非常流行的开源项目在Docker Hub网站上有官方镜像网页上的说明也很详细所以具体的搜索过程我就略过了直接使用 docker pull 拉取它们的镜像:
docker pull wordpress:5
docker pull mariadb:10
docker pull nginx:alpine
我画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架构图,你可以直观感受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系统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网站了。MariaDB作为后面的关系型数据库端口号是3306WordPress是中间的应用服务器使用MariaDB来存储数据它的端口是80Nginx是前面的反向代理它对外暴露80端口然后把请求转发给WordPress。
我们先来运行MariaDB。根据说明文档需要配置“MARIADB_DATABASE”等几个环境变量用 --env 参数来指定启动时的数据库、用户名和密码这里我指定数据库是“db”用户名是“wp”密码是“123”管理员密码root password也是“123”。
下面就是启动MariaDB的 docker run 命令:
docker run -d --rm \
--env MARIADB_DATABASE=db \
--env MARIADB_USER=wp \
--env MARIADB_PASSWORD=123 \
--env MARIADB_ROOT_PASSWORD=123 \
mariadb:10
启动之后,我们还可以使用 docker exec 命令执行数据库的客户端工具“mysql”验证数据库是否正常运行
docker exec -it 9ac mysql -u wp -p
输入刚才设定的用户名“wp”和密码“123”之后我们就连接上了MariaDB可以使用 show databases; 和 show tables; 等命令来查看数据库里的内容。当然,现在肯定是空的。
因为Docker的bridge网络模式的默认网段是“172.17.0.0/16”宿主机固定是“172.17.0.1”而且IP地址是顺序分配的所以如果之前没有其他容器在运行的话MariaDB容器的IP地址应该就是“172.17.0.2”,这可以通过 docker inspect 命令来验证:
docker inspect 9ac |grep IPAddress
现在数据库服务已经正常该运行应用服务器WordPress了它也要用 --env 参数来指定一些环境变量才能连接到MariaDB注意“WORDPRESS_DB_HOST”必须是MariaDB的IP地址否则会无法连接数据库
docker run -d --rm \
--env WORDPRESS_DB_HOST=172.17.0.2 \
--env WORDPRESS_DB_USER=wp \
--env WORDPRESS_DB_PASSWORD=123 \
--env WORDPRESS_DB_NAME=db \
wordpress:5
WordPress容器在启动的时候并没有使用 -p 参数映射端口号所以外界是不能直接访问的我们需要在前面配一个Nginx反向代理把请求转发给WordPress的80端口。
配置Nginx反向代理必须要知道WordPress的IP地址同样可以用 docker inspect 命令查看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它应该是“172.17.0.3”所以我们就能够写出如下的配置文件Nginx的用法可参考其他资料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server {
listen 80;
default_type text/html;
location / {
proxy_http_version 1.1;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pass http://172.17.0.3;
}
}
有了这个配置文件,最关键的一步就来了,我们需要用 -p 参数把本机的端口映射到Nginx容器内部的80端口再用 -v 参数把配置文件挂载到Nginx的“conf.d”目录下。这样Nginx就会使用刚才编写好的配置文件在80端口上监听HTTP请求再转发到WordPress应用
docker run -d --rm \
-p 80:80 \
-v `pwd`/wp.conf:/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
nginx:alpine
三个容器都启动之后,我们再用 docker ps 来看看它们的状态:
可以看到WordPress和MariaDB虽然使用了80和3306端口但被容器隔离外界不可见只有Nginx有端口映射能够从外界的80端口收发数据网络状态和我们的架构图是一致的。
现在整个系统就已经在容器环境里运行好了我们来打开浏览器输入本机的“127.0.0.1”或者是虚拟机的IP地址我这里是“http://192.168.10.208”就可以看到WordPress的界面
在创建基本的用户、初始化网站之后我们可以再登录MariaDB看看是否已经有了一些数据
可以看到WordPress已经在数据库里新建了很多的表这就证明我们的容器化的WordPress网站搭建成功。
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容器技术,这里有一份思维导图,是对前面所有容器知识要点的总结,你可以对照着用来复习。
我们还使用Docker实际搭建了两个服务Registry镜像仓库和WordPress网站。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战演练,你应该能够感受到容器化对后端开发带来的巨大改变,它简化了应用的打包、分发和部署,简单的几条命令就可以完成之前需要编写大量脚本才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开发、运维来绝对是一个“福音”。
不过,在感受容器便利的同时,你有没有注意到它还是存在一些遗憾呢?比如说:
我们还是要手动运行一些命令来启动应用,然后再人工确认运行状态。
运行多个容器组成的应用比较麻烦需要人工干预如检查IP地址才能维护网络通信。
现有的网络模式功能只适合单机,多台服务器上运行应用、负载均衡该怎么做?
如果要增加应用数量该怎么办?这时容器技术完全帮不上忙。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整理这些运行容器的 docker run 命令写成脚本再加上一些Shell、Python编程来实现自动化也许就能够得到一个勉强可用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已经超越了容器技术本身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规划容器的运行次序、网络连接、数据持久化等应用要素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容器编排”Container Orchestration的雏形也正是后面要学习的Kubernetes的主要出发点。
课下作业
最后是课下作业时间,给你留两个思考题:
学完了“入门篇”,和刚开始相比,你对容器技术有了哪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你觉得容器编排应该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欢迎积极留言讨论,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学习。
下节课是视频课,我会用视频直观演示我们前面学过的操作,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