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重学操作系统-完/40商业操作系统:电商操作系统是不是一个噱头?.md
2024-10-16 11:12:24 +08:00

83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40 商业操作系统:电商操作系统是不是一个噱头?
关于电商操作系统是不是一个噱头?我觉得对于想要哄抬股价、营造风口的资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宴。但是对于从事多年业务架构,为了这件事情努力的架构师们而言,这似乎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手中的键盘、白板上的图纸去付诸实践的目标。
我们暂且不为这个问题是不是噱头定性,不如先来聊一聊什么是商业操作系统,聊一聊它的设计思路和基本理念。
进程的抽象
你可以把一个大型的电商公司想象成一个商业操作系统,它的目标是为其中的每个参与者分配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计算资源,还会有市场资源、渠道资源、公关资源、用户资源,等等。
这样操作系统上的进程也被分成了几种类别,比如说内核程序,其实就是电商公司。应用程序就包括商家、供应商、品牌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分析公司等一系列组织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以商家为例讨论进程。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应用程序的执行副本。它不仅仅是在内核的进程表中留下一条记录,它更像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它需要什么资源就会自己去操作系统申请。它会遵循操作系统的规则,为自己的用户服务,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
所以如果上升到操作系统的高度来设计电商系统。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在数据库表中记录这个商家、如何实现跟这个商家相关的业务逻辑,还要让商家的行为是定制化的,可以自发地组织营业。同时,也要服从平台制定的规则,共同维护商业秩序,比如定价策略、物流标准、服务水平,等等。
你可能会说,要达到这点其实很容易。实现一个开放平台,将所有的平台能力做成 API。让商家可以自己开发程序去调用这些 API 来完成自己的服务。商家可以利用这些接口自定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事实上很多电商公司也确实是这样去做的,但我认为这样做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一方面是系统的开发、对接成本会难住很多中小型商家。但最重要的并不是研发成本,而是开放的 API 平台通常只能提供基础能力——比如说订单查询、商品创建、活动创建,等等。这些能力是电商平台已有能力的一种投影,超不过商家本身能在后台中配置和使用的范畴,基于这样的 API 架构出来的应用程序,可以节省商家的时间,但是不能称为进程。因为独立性不够,且不够智能。
所以真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商业的智能化。这里有一个在游戏领域常见的设计模式可以实现智能化叫作代理人Agent模式。就是为每一个商家提供一个或者多个代理Agent程序。这些代理人像机器人一样会帮助商家运营自己的网店、客服、物流体系等等。
代理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比如说:
帮商家预约物流、为新老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通过分析数据决定是否需要花钱做活动;
当品牌方有活动的时候,帮助商家联系;
当线上商店经营出现问题的时候,主动帮商家分析;
……
你可以把代理人理解成一个游戏的 AI它们会根据一些配置选项自发地完成任务。而代理人的提供者也就是程序员只需要证明在某些方面代理人比人更优秀即可。而在这些优秀的方面就可以交给代理人处理。
这样,商家放弃了一部分的管理权限,也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成了代理人决策中的某个节点——比如有时候需要邮件确认一些内容、有时候需要支付运营费用、有时候会遵循代理人的建议对商店进行装修等。
资源和权限
对于一个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而言,我们对进程使用了什么样的资源并不是非常的敏感。而对于一个商业操作系统来说,我们就需要设计严格的权限控制。因为权限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收入,代表着金钱。
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告位是资源,可以带来直接的流量。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每个用户看到的广告位是不同的,这个也叫作“千人千面”,所以一个广告位可以卖给很多个代理人。站内信、用户召回的权限也可以看作资源。 有权利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可以看作资源。数据分析的权限可以看作资源。如果将商业系统看作一个操作系统,资源就是所有在这个系统中流通的有价值的东西。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一切资源都可以用数据描述,那么权限控制也应该会比较简单。比如说某一个推广位到底给哪个商家、到底推广多长时间……
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有很多权限可以用数据描述但是并不好控制。比如一个商品,“商家最低可以设置多少价格”就是一件非常不好判断的事情。商品有标品也有非标品,标品的价格好控制,非标品的价格缺少参照。如果平台方不希望花费太多精力在价格治理上,就要想办法让这些不守规则的商家无法盈利。比如说一旦发现恶性价格竞争,或者虚报价格骗钱的情况,需要及时给予商家打击和处罚。
和权限对应的就是资源。如果让商家以代理人的身份在操作系统中运行那么这个代理人可以使用多少资源就需要有一个访问权限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这里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传统的 ACL 设计中,是基于权限的管控,而不是权限、内容的发现。而对于设计得优秀的代理人 Agent应该是订阅所有的可能性知道如何获取、申请所有的权限然后不断思考怎样做更好。对代理人而言这不是一个权限申请的问题而是一个最优化策略——思考如何盈利。
策略
商家、组织在操作系统上化身成为代理人,也就是进程。商业操作系统的调度不仅仅体现在给这些代理人足够的计算、存储资源,更重要的是为这些代理人的决策提供上下文以及资源。
就好像真实的人一样:听到、看到、触摸到,然后做决策。做决策需要策略,一个好的策略可能是赚钱的,而一个坏的策略可能是灾难性的。从人做决策到机器做决策,有一个中间的过程。一开始的目标可以设立在让机器做少量的决策,比如说,机器通过观察近期来到商店用户的行为,决定哪些商品出现在店铺的首页上。但是在做这个决策之前,机器需要先咨询人的意愿。这样就把人当成了决策节点,机器变成了工具人。这样做一方面为人节省了时间,一方面也避免了错误。
再比如说机器可以通过数据预估一个广告位的收益,通过用户集群的画像得知在某个广告位投放店铺广告是否划算。如果机器得到一个正向的结果,可能会通知商家来完成付费和签约。那么问题来了,商家是否可以放心将付费和签约都交给机器呢?
当然不可以。如果家里急着用钱,可能就无法完成这笔看上去是划算的交易。另外,如果有其他的商家也看上了这个广告位。可能就需要竞价排名,所以需要人和机器的混合决策。
上述的模式会长期存在,例如设置价格是一个复杂的模型——疫情来了,口罩的销量会上升。机器可以理解这个口罩销量上升的过程,但是机器很难在疫情刚刚开始、口罩销量还没有上升的时候就预判到这个趋势。如果逻辑是确定的,那机器可以帮人做到极致,但如果逻辑不确定呢?如果很多判断是预判,是基于复杂的现实世界产生的思考,那么这就不是机器擅长的领域了。
所以智能的目标并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另外再和你聊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以自动驾驶为例。如果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发生车祸,那么应该由汽车制造商、算法的提供方、自动驾驶设备的提供方、保险公司来共同来承担责任。类比下,如果策略可以售卖,那么提供策略的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说策略出现故障,导致营销券被大量套现,那提供策略方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
在可预见到的未来,策略也会成为一种可交易的资源。维护一个网上商店,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渠道、物流体系、获客、销售环节,再到售后——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到一种半人工参与的状态。但这样也产生了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说,既然开店变得如此容易,那资本为什么不自己开店。这样去培养合格、服务态度更好的店员不是更加容易吗?
这也是互联网让人深深担忧的原因之一。所有的东西被自动化之后,代表着一种时代的变迁,剩下不能够自动化的,都变成了“节点”。很多过程不需要人参与之后,人就变成了在某些机器无法完成工作的节点上不断重复劳动的工具——这也是近年来小朋友们经常说自己是“工具人”的原因了。
而且,我们程序员是在推动这样的潮流。因此你可以想象,未来对程序员的需求是很大的。一个普通的商店可能会雇佣一名程序员,花上半年匠心打造某个策略,收费标准可能会像现在的住房装修一样贵。这个策略成功之后还会进行微调,这就是后期的服务费用。完全做到配置化的策略,会因为不够差异化,无法永久盈利。最终在商业市场上竞争的,会是大量将人作为决策节点的 AI。
总结
商业是人类繁荣后的产物,电商是信息时代商业早期形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像一个操作系统那样,让每个实体,都可以有自己的策略。用户可以写策略订餐,比如说我每天中午让 AI 帮助我挑选、并订一份午餐。商家写策略运营,比如运营网店。
至于商业操作系统到底是不是一个噱头?我觉得这是商业的发展方向。操作系统上的进程应该是策略,或者说是机器人。这样的未来也让我深深的焦虑过:它可能让人失去工作,让连接变得扁平,焦虑散播在加速——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而解决需要时间、需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