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Kubernetes入门实战课/12Pod:如何理解这个Kubernetes里最核心的概念?.md
2024-10-16 06:37:41 +08:00

222 lines
13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2 Pod如何理解这个Kubernetes里最核心的概念
你好我是Chrono。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Kubernetes世界里的工作语言YAML还编写了一个简短的YAML文件描述了一个API对象Pod它在spec字段里包含了容器的定义。
那么为什么Kubernetes不直接使用已经非常成熟稳定的容器为什么要再单独抽象出一个Pod对象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说Pod是Kubernetes里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呢
今天我就来逐一解答这些问题,希望你学完今天的这次课,心里面能够有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要有Pod
Pod这个词原意是“豌豆荚”后来又延伸出“舱室”“太空舱”等含义你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形象地来说Pod就是包含了很多组件、成员的一种结构。
容器技术我想你现在已经比较熟悉了,它让进程在一个“沙盒”环境里运行,具有良好的隔离性,对应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封装。
不过当容器技术进入到现实的生产环境中时这种隔离性就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很少有应用是完全独立运行的经常需要几个进程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任务比如在“入门篇”里我们搭建WordPress网站的时候就需要Nginx、WordPress、MariaDB三个容器一起工作。
WordPress例子里的这三个应用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松散的它们可以分别调度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也能够以IP地址通信。
但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多个应用结合得非常紧密以至于无法把它们拆开。比如,有的应用运行前需要其他应用帮它初始化一些配置,还有就是日志代理,它必须读取另一个应用存储在本地磁盘的文件再转发出去。这些应用如果被强制分离成两个容器,切断联系,就无法正常工作了。
那么把这些应用都放在一个容器里运行可不可以呢?
当然可以,但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因为容器的理念是对应用的独立封装,它里面就应该是一个进程、一个应用,如果里面有多个应用,不仅违背了容器的初衷,也会让容器更难以管理。
为了解决这样多应用联合运行的问题,同时还要不破坏容器的隔离,就需要在容器外面再建立一个“收纳舱”,让多个容器既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够小范围共享网络、存储等资源,而且永远是“绑在一起”的状态。
所以Pod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容器正是“豆荚”里那些小小的“豌豆”你可以在Pod的YAML里看到“spec.containers”字段其实是一个数组里面允许定义多个容器。
如果再拿之前讲过的“小板房”来比喻的话Pod就是由客厅、卧室、厨房等预制房间拼装成的一个齐全的生活环境不仅同样具备易于拆装易于搬迁的优点而且要比单独的“一居室”功能强大得多能够让进程“住”得更舒服。
为什么Pod是Kubernetes的核心对象
因为Pod是对容器的“打包”里面的容器是一个整体总是能够一起调度、一起运行绝不会出现分离的情况而且Pod属于Kubernetes可以在不触碰下层容器的情况下任意定制修改。所以有了Pod这个抽象概念Kubernetes在集群级别上管理应用就会“得心应手”了。
Kubernetes让Pod去编排处理容器然后把Pod作为应用调度部署的最小单位Pod也因此成为了Kubernetes世界里的“原子”当然这个“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不是铁板一块基于Pod就可以构建出更多更复杂的业务形态了。
下面的这张图你也许在其他资料里见过它从Pod开始扩展出了Kubernetes里的一些重要API对象比如配置信息ConfigMap、离线作业Job、多实例部署Deployment等等它们都分别对应到现实中的各种实际运维需求。
不过这张图虽然很经典参考价值很高但毕竟有些年头了随着Kubernetes的发展它已经不能够全面地描述Kubernetes的资源对象了。
受这张图的启发我自己重新画了一份以Pod为中心的Kubernetes资源对象关系图添加了一些新增的Kubernetes概念今后我们就依据这张图来探索Kubernetes的各项功能。
从这两张图中你也应该能够看出来所有的Kubernetes资源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依附在Pod之上所有的Kubernetes功能都必须通过Pod来实现所以Pod理所当然地成为了Kubernetes的核心对象。
如何使用YAML描述Pod
既然Pod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来详细了解一下Pod理解了Pod概念我们的Kubernetes学习之旅就成功了一半。
还记得吧,我们始终可以用命令 kubectl explain 来查看任意字段的详细说明所以接下来我就只简要说说写YAML时Pod里的一些常用字段。
因为Pod也是API对象所以它也必然具有apiVersion、kind、metadata、spec这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apiVersion”和“kind”这两个字段很简单对于Pod来说分别是固定的值 v1 和 Pod而一般来说“metadata”里应该有 name 和 labels 这两个字段。
我们在使用Docker创建容器的时候可以不给容器起名字但在Kubernetes里Pod必须要有一个名字这也是Kubernetes里所有资源对象的一个约定。在课程里我通常会为Pod名字统一加上 pod 后缀,这样可以和其他类型的资源区分开。
name 只是一个基本的标识,信息有限,所以 labels 字段就派上了用处。它可以添加任意数量的Key-Value给Pod“贴”上归类的标签结合 name 就更方便识别和管理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运行环境,使用标签 env=dev/test/prod或者根据所在的数据中心使用标签 region: north/south还可以根据应用在系统中的层次使用 tier=front/middle/back ……如此种种,只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
下面这段YAML代码就描述了一个简单的Pod名字是“busy-pod”再附加上一些标签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busy-pod
labels:
owner: chrono
env: demo
region: north
tier: back
“metadata”一般写上 name 和 labels 就足够了而“spec”字段由于需要管理、维护Pod这个Kubernetes的基本调度单元里面有非常多的关键信息今天我介绍最重要的“containers”其他的hostname、restartPolicy等字段你可以课后自己查阅文档学习。
“containers”是一个数组里面的每一个元素又是一个container对象也就是容器。
和Pod一样container对象也必须要有一个 name 表示名字,然后当然还要有一个 image 字段来说明它使用的镜像这两个字段是必须要有的否则Kubernetes会报告数据验证错误。
container对象的其他字段基本上都可以和“入门篇”学过的Docker、容器技术对应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我就随便列举几个
ports列出容器对外暴露的端口和Docker的 -p 参数有点像。
imagePullPolicy指定镜像的拉取策略可以是Always/Never/IfNotPresent一般默认是IfNotPresent也就是说只有本地不存在才会远程拉取镜像可以减少网络消耗。
env定义Pod的环境变量和Dockerfile里的 ENV 指令有点类似,但它是运行时指定的,更加灵活可配置。
command定义容器启动时要执行的命令相当于Dockerfile里的 ENTRYPOINT 指令。
args它是command运行时的参数相当于Dockerfile里的 CMD 指令这两个命令和Docker的含义不同要特别注意。
现在我们就来编写“busy-pod”的spec部分添加 env、command、args 等字段:
spec:
containers:
- image: busybox:latest
name: busy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env:
- name: os
value: "ubuntu"
- name: debug
value: "on"
command:
- /bin/echo
args:
- "$(os), $(debug)"
这里我为Pod指定使用镜像busybox:latest拉取策略是 IfNotPresent ,然后定义了 os 和 debug 两个环境变量,启动命令是 /bin/echo参数里输出刚才定义的环境变量。
把这份YAML文件和Docker命令对比一下你就可以看出YAML在 spec.containers 字段里用“声明式”把容器的运行状态描述得非常清晰准确,要比 docker run 那长长的命令行要整洁的多,对人、对机器都非常友好。
如何使用kubectl操作Pod
有了描述Pod的YAML文件现在我就介绍一下用来操作Pod的kubectl命令。
kubectl apply、kubectl delete 这两个命令在上次课里已经说过了,它们可以使用 -f 参数指定YAML文件创建或者删除Pod例如
kubectl apply -f busy-pod.yml
kubectl delete -f busy-pod.yml
不过因为我们在YAML里定义了“name”字段所以也可以在删除的时候直接指定名字来删除
kubectl delete pod busy-pod
和Docker不一样Kubernetes的Pod不会在前台运行只能在后台相当于默认使用了参数 -d所以输出信息不能直接看到。我们可以用命令 kubectl logs它会把Pod的标准输出流信息展示给我们看在这里就会显示出预设的两个环境变量的值
kubectl logs busy-pod
使用命令 kubectl get pod 可以查看Pod列表和运行状态
kubectl get pod
你会发现这个Pod运行有点不正常状态是“CrashLoopBackOff”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命令 kubectl describe 来检查它的详细状态,它在调试排错时很有用:
kubectl describe pod busy-pod
通常需要关注的是末尾的“Events”部分它显示的是Pod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事件。对于这个busy-pod因为它只执行了一条 echo 命令就退出了而Kubernetes默认会重启Pod所以就会进入一个反复停止-启动的循环错误状态。
因为Kubernetes里运行的应用大部分都是不会主动退出的服务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busy-pod删掉用上次课里创建的ngx-pod.yml启动一个Nginx服务这才是大多数Pod的工作方式。
kubectl apply -f ngx-pod.yml
启动之后,我们再用 kubectl get pod 来查看状态就会发现它已经是“Running”状态了
命令 kubectl logs 也能够输出Nginx的运行日志
另外kubectl也提供与docker类似的 cp 和 exec 命令kubectl cp 可以把本地文件拷贝进Podkubectl exec 是进入Pod内部执行Shell命令用法也差不多。
比如我有一个“a.txt”文件那么就可以使用 kubectl cp 拷贝进Pod的“/tmp”目录里
echo 'aaa' > a.txt
kubectl cp a.txt ngx-pod:/tmp
不过 kubectl exec 的命令格式与Docker有一点小差异需要在Pod后面加上 --把kubectl的命令与Shell命令分隔开你在用的时候需要小心一些
kubectl exec -it ngx-pod -- sh
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Kubernetes里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Pod知道了应该如何使用YAML来定制Pod还有如何使用kubectl命令来创建、删除、查看、调试Pod。
Pod屏蔽了容器的一些底层细节同时又具有足够的控制管理能力比起容器的“细粒度”、虚拟机的“粗粒度”Pod可以说是“中粒度”灵活又轻便非常适合在云计算领域作为应用调度的基本单元因而成为了Kubernetes世界里构建一切业务的“原子”。
今天的知识要点我简单列在了下面:
现实中经常会有多个进程密切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应用而仅使用容器很难描述这种关系所以就出现了Pod它“打包”一个或多个容器保证里面的进程能够被整体调度。
Pod是Kubernetes管理应用的最小单位其他的所有概念都是从Pod衍生出来的。
Pod也应该使用YAML“声明式”描述关键字段是“spec.containers”列出名字、镜像、端口等要素定义内部的容器运行状态。
操作Pod的命令很多与Docker类似如 kubectl run、kubectl cp、kubectl exec 等,但有的命令有些小差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
虽然Pod是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在Kubernetes里通常并不会直接创建Pod因为它只是对容器做了简单的包装比较脆弱离复杂的业务需求还有些距离需要Job、CronJob、Deployment等其他对象增添更多的功能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课下作业
最后是课下作业时间,给你留两个思考题:
如果没有Pod直接使用容器来管理应用会有什么样的麻烦
你觉得Pod和容器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分享给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