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tech/专栏/大厂设计进阶实战课/18三级价值运营增长:如何自驱营销活动和投放?.md
2024-10-16 06:37:41 +08:00

180 lines
19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因收到Google相关通知网站将会择期关闭。相关通知内容
18 三级价值 运营增长:如何自驱营销活动和投放?
你好,我是小乔。
上节课我们讲到产品层面想要获得增长,就需要找寻差异化竞争力,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壁垒。而当产品本身可以一定程度满足用户需求时,我们结合运营推广,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营相关的职能,也同样随着行业的发展在更新换代,逐渐细分和深入。比如,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商家运营、创作者运营、行业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等等。
那我们设计师在运营增长方面可以如何发力呢?我挑选了两个角度,适合设计师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细分的运营职能分工中,有一个角度在于,针对具体的用户类型、渠道类型、内容或者商品类型等方面做精细化运营,从而将普通用户逐渐转化为重度用户,我称其为“人货场”运营。
而另一个角度在于,当业务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可以提供不错的产品和服务时,该如何传达给用户,让用户与产品互动起来,甚至帮助我们形成推广扩散呢?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香味已经传播出去了,我们也要传播出去,让用户可以触达。针对这个角度,我们可以通过营销活动和广告投放来实现。
因此,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分析如何做好“人货场”精细化运营、营销活动和广告投放。
如何做好“人货场”运营?
“人货场”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电商行业,但我认为这个词的使用不仅限于电商行业,更适合于各行各业。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人货场”三个字的含义。
什么是“人货场”
“人”,指的就是各种类型的用户,根据不同维度的条件,用户可以被归纳为不同类型;“货”,就是不同类型的内容或商品;“场”,就是多样的场景。如下图中的举例所示:
你会发现,根据不同维度,可以拆分出多样的“人货场”。根据业务的发展重点,梳理不同的人群、内容/商品和场景,就可以针对性地满足需求,完成精细化运营。精细化运营,并不是指运营职能,而是针对细分的人货场去深度经营的意思,手段包含了产品设计、运营推广等各方面。
如何做好“人货场”
想做好“人货场”的设计,第一步就是找到我们的产品有哪些用户类型、内容类型和使用场景。第二步,就是针对这些“人货场”,按优先级投入资源满足需求。通过我们之前讲过的调研分析方法,比如用户画像、用户访谈、影随调研、数据分析等,相信你一定可以完成梳理,得出理想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在多个商业课程中,都被高频提到。
有家餐饮店的明星产品是奶昔,店主想要进一步提升生意,于是就想着是不是应该把奶昔做得浓一点,加一些巧克力装饰,再配合打折促销。你觉得店主的做法能够达到预期吗?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利润提升。这其实也验证了我们在之前课程中学习过的“惯性思维误区”,在没有摸清楚关键问题时,就想当然地提出假设。
于是,他们只好找了咨询公司做战略优化。研究员在店内蹲点观察,记录了顾客的购买时间、陪同情况、就餐方式以及附加食品等,同时也对顾客进行了访谈,最终发现了两类用户的行为需求。
他们发现在一天中超过50%的顾客都是早上购买,并且只买奶昔,急匆匆地打包带走。因为这些用户需要开车去工作,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拿食物。如果买其他类似百吉饼的食物,会把手弄脏,但是奶昔不会弄脏手,也不影响安全,甚至可以让无聊的车程变得有趣一些。那为什么不喝饮料呢?因为饮料喝了会饿,但奶昔比饮料饱腹。因此他们的需求是:开车时干净的、可以解闷的、同时有一定饱腹作用的食品。
而另一部分顾客,通常在傍晚或周末,买给他们的孩子。这些家长想要在对孩子说了一整天的“不”之后,买个奶昔,显示自己的通情达理。但是孩子们通常无法完成这份盛情款待,浓稠的奶昔对孩子们来说,吸吮困难,因此往往只吃了一半就丢弃了。因此他们的需求是:稀一点的、少量的、让孩子满意的食品。
那么,如果你是这个餐饮店负责增长的设计师,会如何用设计的力量推动增长呢?
一方面,针对开车上班的用户,我们可以优化迭代奶昔产品,在针对上班族的奶昔产品中,加上果粒,让用户在车上不仅可以用奶昔打发时间,还因为果粒,使车程更有趣,实现了体验爽点。
另一方面,针对家长用户,我们非但不该像店主那样把奶昔做浓,还应该把奶昔调稀,让孩子们容易吸吮,并且把容量改成一半,配上童趣的杯子包装设计。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增长项目时,都不该无视用户和需求,而应该针对细分的“人货场”,进行精细化运营设计。再从产品功能、营销活动、团队架构、市场投放等全方位落实,按优先级优化。
比如,抖音要改变纯娱乐定位,同时希望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就可以从尚未覆盖的用户画像、年龄层、地区等用户类型入手,梳理他们的需求。
比如有一类用户是学习型希望通过碎片时间吸收知识不想看到跳舞的小姐姐。此时从内容运营角度就可以引入知识消费内容发起更多知识类挑战从创作者角度需要给予创作者更多的流量扶持让他们愿意入驻形成我们之前讲过的UGC增长Loop从产品功能角度就可以把学习模块或频道页单独规划。抖音也确实如下图所示从多角度做了许多运营动作。
你看,在这么多机会点里面,很少有我们设计师无法发挥价值的地方。机会点无处不在,可以通过我们之前讲过的用户旅程地图,将产品功能、触达方式、营销活动等全方位的机会点统筹梳理,按优先级落地。
如何做好营销活动?
在正式讲解之前我们需要先抛弃公司的职能设置对设计师产生限制的刻板认知。因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有职能长板同时综合能力强的员工永远是稀缺资源。往前迈一步总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设计师可以做的远远不止活动KV和活动界面。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替代运营和产品经理的工作,而是去主动规划、提出机会点,带动相关的运营和产品同学一起发起项目。明白了这一点,设计师就不再是等着别人规划后只能画图的角色了。其实大部分时候,大家抱怨设计师被当作美工,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下游的状态。
那在三级价值的课程里,我们就重点探讨由设计师洞察机会点、发起营销项目、推动业务增长的方法了。
优先明确项目目标
许多设计同学一提到运营活动第一反应就是构想KV风格和活动界面要风格强烈、要情感化、要有趣……而忽略了项目本身的目标。其实当我们要发起运营活动时首先要明确的是项目价值而不是直接上手画界面。
大部分运营活动,核心目标都是围绕拉新获客、促活留存、引导作用来展开的。根据不同的项目目标,我们再拆解为具体的活动机制和风格样式。
目标1拉新获客
通过分享裂变和社交互助的活动机制,起到拉新获客的作用。支付宝的春节集五福,就是为了拉新,拉“高龄用户”的新。许多高龄用户会选择微信支付,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的产品,红包转账也很方便。而通过集五福,就可以促进中青年用户为家中的老年用户注册支付宝,互相交换福字,参加集五福活动。这样的运营活动通常偏向几天到几周的短期形式。
目标2促活留存
通过利益点或游戏吸引力,让用户养成习惯,达到促活留存的作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淘宝的淘金币、淘宝人生,都是为了促活留存。用户因为一些利益钩子或本身对这个游戏的兴趣,每天都会登录一下,甚至成为了长期的日常习惯。
目标3引导作用
通过简易有趣的游戏,形成现象级传播,有效引导近期主推的功能。微信曾经在刚上线小程序功能时,上线了“跳一跳”的游戏,形成了广泛传播。你知道这个游戏的作用是什么吗?是为了教会用户,向下划动界面,就会进入小程序入口,是不是非常聪明?这样的运营活动通常偏向几个月或几年的长期形式。
设计营销活动机制
当我们明确项目目标后,该如何设计营销活动的机制呢?网络上有很多营销和培养用户习惯的理论模型,虽然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但不妨简单了解下。
福格行为:-
 -
福格行为模型即B=MAP之前是B=MATB是行为BehaviorM是动机MotivationP是能力Prompt。简单来说就是当用户具备充足的动机和完成该任务的能力时通过提示来触发用户行动。举个例子用户有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动机用户有下载抖音和打开抖音的能力那抖音发个能吸引到用户的推送消息就能让用户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刷短视频。-
 -
HOOK模型-
 -
由触发、行动、酬赏和投入四步组成。通过内在或外在动机的触发引导用户行动通过多变的酬赏让用户保持猎奇和互动粘性引导用户投入精神或物质成本使其不愿意放弃从而又进一步循环这四个步骤。为什么要用多变的酬赏呢如果我们做个实验有两个笼子分别养着鸽子笼子A的鸽子啄一下按钮就能掉下来一颗粮食笼子B的鸽子啄一下按钮不确定哪一次会掉粮食实验证明笼子B的鸽子会一直啄按钮。-
 -
PBL模型-
 -
通过积分、勋章、排行榜来刺激用户不断升级和竞争通常用于游戏设计。“蚂蚁森林”、“微信运动”和“抖音直播打赏”的分数、级别、排行榜其实都充分运用了PBL机制。-
也许你看完这些理论模型后已经可以分析自己的营销活动了。比如一个活动金钱动力很足但用户点击进来没有参与就流失了那很可能是因为游戏门槛太高用福格模型解释就是用户有“动机”没“能力”。如果一个活动入口的浏览量很高点击进入的人却很少用HOOK模型解释就是内在外在的动机都不足难以“触发”。
但也有可能,在看完这些理论后我们依然没有思路。别担心,我为你整理了营销活动设计范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可以实操落地的设计思路。
通过观察市场上的运营活动,我们会发现,去除所有的样式外皮,大部分营销玩法的底层逻辑,都是利用钩子来引诱消费者参与,运用上瘾机制让用户反复参与,从而完成各种商业目标的转化。
让用户愿意来参与活动的钩子,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激励型,另一种是精神激励型。
物质激励就是抽奖或折扣券。天猫在2021年618大促中做了“星秀猫”的营销活动让用户可以云养猫去除游戏外皮本质其实是瓜分奖金各大平台的抽盲盒活动刺激用户不断做任务换取抽盲盒的机会本质其实是抽奖的逻辑。这些都是物质激励。
而精神激励,往往是游戏本身十分有趣,可以将游戏“正当化”,或是激发用户的“攀比心理”。蚂蚁森林就是一种“正当化”玩游戏的方式,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为公益事业奉献力量。同时,它还有好友排行榜,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用户的攀比心理。微信的飞机大战通过每周好友排名,造成了现象级传播,也是运用了这个逻辑。
当有了利益或精神激励的钩子,也有了针对项目目标设计的分享、互换、逛页面、交易等任务,此时我们如果再加上符合用户喜好的外皮包装,就初步完成了一个营销活动设计。
我们用公式来表示:营销设计的底层逻辑=利益/精神钩子+任务机制+活动外皮
目前市面上的营销活动往往是既有物质激励又有精神激励的。并且随着营销活动的日渐成熟运营活动框架已经形成了范式通常上面一半是游戏而下面一半是任务列表或任务入口。如下图所示支付宝蚂蚁森林、天猫双11游戏、抖音春节活动、拼多多签到、淘宝淘金币等都符合范式结构。这样的效果是用户一边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或物质奖励一边又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本次营销活动的项目目标。
营销活动根据上线时间,分为仅需要上线几周的短期型和持续上线几年的长期型。通常长期型带有促活留存的项目目标,需要持续监测数据表现,并保持更新机制的频率。互联网产品的功能总在快速地更新迭代,而运营活动更是需要高频地推陈出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新鲜感。
新鲜感 =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消费者认知和期待值
没有常青的游戏只有不断创新的营销活动。长期型营销活动当属蚂蚁森林最为成功有正向的立足点和较为长青的用户粘度。起初在2016年蚂蚁森林引导用户通过步行、乘坐公共交通来完成能量的积累和收集。随后用户可以邀请好友并互相偷取能量愉悦爽感和愤怒叫屈都会增加用户的社交价值。之后用户通过种树真的可以获得沙棘汁体会了一把“把娃养大娃有出息”的快感。因此不断地迭代才能让用户保持新鲜感愿意持续留存。
在实操时不管长期还是短期的营销活动都可以采用范式结构。如果在游戏任务中还可以运用我们之前课程讲过的Growth Loops效果将会指数级增长。比如天猫双11盖楼通过用户的主动裂变来拉新促活。而长期型营销活动需要不断更新迭代通过每个阶段可以吸引用户的方式在活动KV、游戏任务、奖酬等各个方面保持新鲜感。
如何做好广告投放?
运营活动可以在不同时期加持业务目标带来阶段性的显著增长或长期的促活留存而广告投放在无法运用病毒式裂变、补贴增长和UGC内容传播时往往是最高效的获客手段。
通常企业内会有独立的UG部门承接各个业务提出的用户增长需求。UG中台会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投放渠道制作广告素材。但往往由于中台的同学无法像业务团队那样了解业务所以建议业务部门的设计团队可以和UG中台的同学共同决策素材策略并做好素材把控的工作。
如何得出投放策略呢其实和我们做产品是类似的逻辑。核心指标是曝光量、下载转化、CPI、次日留存、7日留存、30日留存。
首先调研得出目标市场用户高频接触的渠道比如国内是抖音、腾讯广点通等海外相对发达的国家是Facebook、YouTube、TikTok等海外相对落后的国家是FM、电视、纸媒、线下广告板等。假设我们产品的一些核心功能、节庆活动、利益钩子可以引起用户的关注通过低成本的试验来测试不同素材的效果经过数据对比后就可以知道什么主题可以使CPI最低、怎样的表达方式吸引用户下载等等。
举个例子我团队曾经负责过一款海外社交产品。我们尝试了图片、视频、音频尝试了不同的文案尝试了高端调性和接地气风格有直接演示App功能的方式也有让用户来讲述产品优点的story telling模式有试过男生为主和女生为主也试过男女搭档的方式最终在数据对比中得出了素材测试结论。比如目标市场的用户最关注视频开始的前三秒用户喜欢story telling的方式无论男女用户都容易被美女封面的素材吸引点击等。
我将过往做投放素材测试的维度,整理在下图中,你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情况,制定更多维度的策略规划和测试。
今日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用户、内容或商品、场景类型,做好精细化运营,并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营销活动和广告投放,进行对外传播,达到拉新、促活和引导功能的作用。仅仅依靠产品的自然增长,在激烈且窗口期短暂的商业环境下,是十分困难的,运营推广可以让效率指数级增长。
今天的小结,除了运营增长的具体方法外,我们也聊聊合作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推动运营活动立项还是发起广告投放项目都伴随着成本和ROI的计算。比如许多游戏化运营活动是需要对接SDK的游戏引擎由外包公司提供此时就会产生成本在活动机制中用户参与互动往往伴随着金币、奖品等奖励这些也都涉及到成本开支在广告投放中许多App都是每周百万以上的开支在立项和申请预算时需要结合用户的LTV算出ROI。
算数往往不是设计师擅长的事情,我们可以拉动财务、数据、运营同学加入我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共同讨论和推动落地。实现三级价值,自驱推动增长项目,并不是让设计师去“卷”其他职能,而是充分发挥自我所能,由被动承接转变为主动提出和推动。
我们始终要记住的是,从来没有公司规定过,设计师只能停留在下游。想要成为更有价值和话语权的角色,就需要更强的规划与推动能力,和更显著的项目影响力。
在下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制定品牌策略,在恰当的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品牌透传,在人口红利逐渐萎缩,人心红利逐渐放大的当今互联网行业,抢占用户心智,实现增长。
互动时刻
回顾你过往的工作,曾经负责的运营活动是否在上线一段时间后,数据就下滑了呢?你是如何优化解决的呢?你负责过的营销活动中,形成了现象级传播吗?
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思考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我们建立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